查看原文
其他

徒手辟出一条全新的“茶马古道”,他想用“后半生”来探索生活里的美 | 24季朱建

2017-08-30 新物种 新零售100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4439j5f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要进入的始终是人的世界。

有生命的世界。而不是相反。


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建都想不起和父亲间的事儿,直到吃了刘汉林老师的一道童子鸡烧毛豆,早年和父亲在南通的那八年光阴顷刻间苏醒过来:


父亲挑选出个儿很大的河鳗,烧出来的河鳗味道鲜而美,螃蟹肥美的季节,父亲将蟹肉一点一点剔出来,煎成藕饼……那么多的滋味儿缠绕着记忆的藤蔓,一点一点鲜活了起来。


“生活中所有经历过的东西都会沉入记忆里,像灯塔一样散发着光芒,我希望生活中这些可回忆的美好能多些,再多些……”


一头齐肩的长发,面庞黝黑,朱建的身上兼具了艺术家的气质和诗人的沧桑深邃。


“诗,一直在我的心里积蓄。现在它丰厚了一点,我试着把它说出来。”2006年还纵横在媒体江湖的朱建写下了这句诗,2015年9月,眼见着就能以一张漂亮的履历表结束自己的媒体生涯,朱建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辞职,创建24季,想把沉淀下来的诗和美好呈现给世界。


我们不是创新者,我们是打扫战场的人。” 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朱建和他的24季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打算。


△ 朱建和他的朋友们


01

繁华or废墟?


朱建和书本的缘分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


在那个娱乐工具贫乏的年代,最多的就是时间。朱建最开心的就是骑40多分钟的自行车赶去解放路的书店买书。


“每一个书店都有它独特的气场,看着那一排一排的书架,目光就变得柔软了,徜徉在这么多的书里,忽然发现一本新书,或者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花几个晚上一口气看完,那种惊喜和幸福是现在难有的。”


那时朱建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一本书也只要一两块钱,虽然过得清苦却也丰盈。


△ 朱建和24季联合创始人王五四(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俗语从80年往后逐渐失去了意义,很少有父母愿意对孩子实行放养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功利化的口号,让早教产业迅速地繁荣起来,孩子们的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和才艺班填满,然而这一切也是错位教育的开始。


“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教孩子该怎样保持独立的思考,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大都于生活无益,大部分人长大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也没有培养应有的审美观念。”


衣食住行四大领域,随着外卖平台和各大电商的兴起,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外包,节省出来了大量的时间,但让朱建痛心的是“节省出来的时间大都被手机、游戏等占领”,人们的一部分时间都被高度地真空化了,并没有什么意义。


“你以为商业的发展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中国的商业社会建立在不真实的基础上,十分脆弱。”


从1992年进入媒体行业到2015年9月辞职创业,二十多年来,朱建见证了党报、都市报的兴起和全盛时代,也目睹着它们在网络时代的衰颓,进入一个喧嚣的自媒体时代。


所谓的信息化社会就是你的身边永远被大量的无效信息充斥着,资讯并不值钱,什么人给你的资讯才是有价值的。


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匹配,只能是信息污染和信息垃圾。


因为大量的信息污染,所以导致很多无效的沟通……


因为假货横行、信息失真,所以消费者对商品和品牌失去信任,社会的信任也不断地被透支……


因为外卖和社会餐饮的兴起,家里的厨房和餐桌开始闲置,家庭关系越来越冷漠和疏离……


这是互联网盛世下的繁荣,但也是互联网繁荣下的垃圾和废墟


很少会有家庭聚在厨房和餐厅,很少有人能够发现生活里的美,每一日都像例行公事,匆忙而又毫无趣味可言……


从屡禁不止的电商假货到言过其实的自媒体平台,朱建始终保持着媒体人的理智,冷眼旁观着,不断地问自己:当生活中的越来越多的事情都被承包和代劳了,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活着和死去的区别又在哪里?


△ 24季与“徽六”合作,组织用户深度体验六安瓜片的茶文化


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多年后,朱建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给当下人们贫瘠的生活探寻新的可能性:开垦出一片没有被信息污染的生态土壤,用真实的商品、优质的服务体验来连接信任,让空心化的城市家庭重归温情。


我们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修复者,是在这一片垃圾场上的生活方式重建者。”这是朱建给24季的定位。


02

做一件自己不怀疑的事情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就代表着季节和时间的变更,但同时也意味着生活规范的变迁。


“二十四节气是旧时生活里面的大数据沉淀,是很伟大的沉淀。”


24季,顾名思义,就是24个节气里的美好物件,聚焦时间轴,倡导人们“跟着时令去生活”。


依靠自己多年的媒体积淀,再通过周边亲朋好友的介绍,朱建完全采用了一种原始的人工筛选的方式从海量商户中遴选出匠人级的生活家,精选出限量的时令美物。


“现在的商业环境把用户教育得非常功利,很多人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和判断,能做的只是比价。我们不追求大量的品类,始终保持在1000件商品左右,优选优化,不让用户陷入盲目比价的误区中。


7月份朱建举办了一场“24季和他的朋友们”的啤酒节,邀请精酿啤酒行业最顶尖的人——高岩,采用纯天然的原料和工艺化的生产流程,在美酒和音乐中,让人们感受到自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无拘无束的信任感……


△ 24季与高大师合作,以“自由精酿”为主题,推出第一款个性产品


用心又安心,24季平台上推出了大量这样有温度的优质产品,比如很多人交口称赞的莱阳慈梨膏,再比如让《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赞不绝口的腊肠,比如即将推出的由艺术家亢世新参与设计、凯喜雅加工生产的丝巾……


朱建将24季做成一个很轻的平台,不参与产品的定价,对于选品也以“家人间分享的东西”和“真正满足人们的当下需求”两个基本点出发。


“把用户当做你的家人朋友,严格把关安全和质量,尊重用户的一切,你才会知道产品怎么做。”朱建想做一件不让自己怀疑的事,打造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世界。


“对我而言,我的朋友就是那座城市,最好的朋友一定会带你去这个城市最好玩、最美的地方,深入这座城市里。”


作为一个集商品、内容、社区于一体的新零售电商平台,24季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挖掘了产品背后的人,给产品赋予了温度,增强用户对平台、商品和背后生产者的感知度,也就更容易认可。


平台将产品背后生产者的人生经历、商品的制作工艺样、使用场景等等这些用户感兴趣的点,详细地加以诠释,每一款商品都像老朋友的心血之作,暖心又放心。


03

美好事物的背后


在杭州滨江的宝龙城市广场24季的第一家体验店正在装修,预计11月会正式开业。


线下店重在体验,而非零售,所以选址在商业中心。


 “用餐厅+零售的模式把体验店打造成客厅和餐厅,用户在这里就像家人一样,体验店里每一道食材的来历都是透明的、新鲜的,不会使用味精等任何有害的添加。”


作为社区运营的活动中心,门店将主要承担体验的功能,比如商品展示,以及沙龙、饭局、课堂等。


在体验店里,任何用户体验后觉得好的东西都可以带出去,在朱建的规划里,未来App端就像是一本生活杂志,成为线下体验店的供应链。


△ 24季主办的“最好的一餐”活动


线下体验店主打分享的概念,平台将邀请各个生活细分领域的达人来分享。体验店就像一个舞台,有手艺的人都能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对用户来说,这里也是一个学习生活知识的真实课堂。未来,平台还会做成会员体系,为用户提供私享的增值服务。


24季通过真实的商品和生产者连接用户的信任,产生聚合效应后,会逐步参与制造端,未来会占平台商品20%以上的比例。通过团队的努力,发掘出一些原本没有商业属性的优质产品,以24季平台自营或联合出品的形式推向市场。


朱建的办公室挂了一副茶马古道的摄影作品,贫瘠崎岖的山路,那是为了运输茶叶,人力开辟出来的一条路。


“美好的事情背后总是有很多艰难险阻,24季向用户呈现的就是这些美好的事物,我们也要开垦出自己的‘茶马古道’。”


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的更快。


但无论脚步再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带着初心向前,才能认清明天的去向,也不忘昨日的来处。


聚焦年轻的家庭,24季从家庭生活场景中最常见的餐桌出发,从美食到器物再到家居、布艺、植物等品类,通过这些美好的物件,让每一个家都更加凝聚和温暖。


这是朱建的初心,也是24季将要开辟出来的一条全新的“茶马古道”。



文 | Yolanda

人物顾问 | 姚碧波

图  |  24季&新零售100人

视频 | 新零售密码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


何平波 |孙海涛 赵剑锋 | 普华斌

吴国平 | 肖尚略 白鸦 | 徐建军 | 张伟军

贾伟 | 杜立江 | 张俊杰 | 李建华 | 何一兵

李潇 | 俞哲 | 杨帆 | 老叶 | 黄晓煌 | 密扇

余玲兵 | 邵晨曦 | 朱见山 | 李晓星 | 费岸

黄剑炜 | 杨益华 | 梅竞放 | 李丹阳 | 李伟

颜传赞  | 芮赟 尹静 | 徐潇 




- FIN -


与浙江电视台6频道

每周五/周六晚11点11分共同推出

新零售人物系列纪实专栏

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 楼奇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