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奥旅居|维也纳的夏天悄然而至

沈牵 星期三小姐
2024-09-04



Miss_Wednesday




前段时间有一次上一对一课,聊到明年我会结束这份工作、离开维也纳。


“那你离开时会不会伤心呢?”,我的学生问道。


“不会”,我回答道。


“为什么?”我的学生追问道。


“因为如果我每次离别都伤心……”,我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追问。


“那就会一直都伤心着了,对吧?”,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


“对,我早就习惯了离别。”





有时候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管是朋友还是家人,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就是需要一种无理由的站在你这一边的支持


即使我知道要对学生们保持宽容之心,对他们“珍惜之爱护之”,但如遇到直呼我全名的学生,我是真的会非常抓狂。


平常我还能克制一下,耐心发邮件跟他们解释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但上个月那次筹备活动到一点儿空隙时间都没有时,再次收到学生直呼我名字的邮件的那一瞬间,我就炸了。


我连着大声地抱怨了好几句,突然意识到我是在办公室,同事们都在场。就在我沉默间隙,我的一位同事附和道,“对,这就是她(指学生)的问题”


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轻松了。冷静下来后,我又能继续干活儿了。


我总是说“我需要你的指点,但不需要你的指指点点”,但朋友间出于关心我这个人的目的而做的提醒,我会非常感激——


虽然那些话可能非常不中听。





我一贯防人之心很重,每次进公寓楼时都会回头望一眼,确认大门被我关好了,我可不想客死他乡。


不过只是有一次被人追进楼里要电话号码,其他倒无什么意外发生。


我一般不会和陌生人聊太多自己的情况,尤其是关于住址的任何信息。但上次打车,遇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司机,好久没用我那破碎的德语跟别人聊天了。


于是就说多了些,当然他也很实诚,把他家里面的情况说了个遍。刚开始他跟我确认身份,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德语课堂上练得溜溜熟的“你是从哪里来的?”到了实际生活中倒让我舌头打了结。


我想了想,许是我留的Katerina这个名字让他好了奇,我告诉他那不是我的真名,我的中文名字发音是Shiqin。


后来我们聊了聊,他问我“在中国是不是吃狗肉”,他说他在油管上看到了相关视频;又问我有没有吃过狗肉,我撒谎说“没吃过”,然后他如释重负地呼了口气——即使我跟他解释道,们有宠物狗和肉狗,我们吃的是肉狗,不会吃宠物狗的。


他又问我“中国人是不是吃猪肉”,这次我没撒谎,我说“猪肉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我知道他的表情会很奇怪,因为他来自土耳其,是个穆斯林。


啊,我真希望我的德语能再好一些、更好一些!





“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我记得在第一年我在印尼当志愿者时,我的同事就给学生布置过这个作文话题。


在清一色的“过程更重要”的作文里,一位学生以“结果更重要”为论点完成了她的作文。


现在想想,我更加佩服她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敢于说出自己观点的勇气。“被记住的永远是第一名”,没有人会对第二名感兴趣。


以前感觉很累时,会希望过马路时被车撞到,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休息了。现在却刚好相反,我要自己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活着,如果觉得累,那就给自己放假


回到最开始,因为非开心的感情会让我沉溺其中很久很久出不来,所以有时候我会刻意控制自己,不给那些情绪开始的机会。


所以我离别时,不会伤心。


风把我吹向哪儿,我就去哪儿。




 


沈小牵

喜欢Mojito,喜欢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星期三小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