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最精英的家庭,一定就是他们家了吧……

2017-11-17 时代秘文

点击下方图片更多精彩内容

 马云背后神秘的五位女人大起底

  苏联女兵被轮奸后,惊呆所有人

揭秘:越南女兵不穿衣服的秘密

    赵本山奢侈私生活大曝光



火箭专家梁思礼

这位老先生是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梁启超的儿子。

▲左图是小时候的梁思礼,右图是青年时代的梁启超,父子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梁启超,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


但历史书上一定没有告诉你,除了上述各种“家”,梁启超或许还是近代史上的“最强老爸”!

▲梁启超和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

为什么敢这么说呢?来看看梁启超教育出了怎样的一个精英家庭吧。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長女梁思順,詩詞研究專家。


長子梁思成,傑出的建築學家。


次子梁思永,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之壹。


三子梁思忠,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軍官,參加過淞滬會戰。25歲不幸早逝。


次女梁思莊,我國圖書館學領域首屈壹指的專家。


四子梁思達,經濟學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


四女梁思寧,在姐姐梁思懿影響下投身新四軍,從事宣傳工作。


五子梁思禮,著名的火箭控制專家。

……

也許有人要說了,這是因為基因好啊,天生聰明,而且出身名門,起點本來就比普通人高。


但是莫忘了,名門子弟中,也出了許多不成材、不成器,甚至為非作歹的例子。像這樣兄弟姐妹九個人,各自都在不同的領域有所成就,壹定與他們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開,與他們的父親分不開。


於是問題來了,梁啟超這位“金牌老爹”是怎樣教育出這壹家子精英的呢?


壹個“另類老爹”


首先,梁啟超是壹位十分異類的父親。在當時是異類,甚至在現在,也稱得上是異類。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不光是口头上说说,梁启超确实为子女的成长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长女梁思顺同他一起流亡日本,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学校,便由他亲自教授读书,有时甚至为女儿批改作文到凌晨。经济状况稍好之后,为了培养女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还在家里辟出一座实验室——如果听到现在还有人鼓吹女生学不好数理化,梁启超一定是第一个嗤之以鼻的人。

▲梁启超抱着子女合影。

九個兒女,各個性格不同,梁啟超要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愛,而且都覺得自己是父親心中特殊的壹個。他給大女兒思順取愛稱“大寶貝”“我最愛的孩子”,三女兒思懿被他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老baby的諧音)。


對長子梁思成,他說:“妳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思成·梁啟超”,表示妳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對次女梁思莊,他在信中肉麻地寫道:“小寶貝莊莊:我想妳得很,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妳……”


……梁公妳這麽會撒嬌賣萌,歷史書知道嘛?


人生沒樂趣,要來何用?


如果梁啟超生活在現在,他是絕不會去寫《我的兒子讀哈佛》之類的暢銷書的——因為“讀名校”“升官發財”之類,根本不是他對子女教育的目標。


那梁啟超看重的是什麽呢?在他給子女的家書中,大概能窺見壹二:


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壹面不可驕盈自慢,壹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裏是哪裏,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


梁啟超的子女中,大多學的不是所謂的“熱門專業”,但凡是真心喜歡,且對社會有益,他必定全力支持。梁思成主修建築史,梁啟超深知這個專業找工作不易,但依然全力支持兒子的學業。次子梁思永立誌投身考古,他便親自聯系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李濟,自掏腰包,讓梁思永有機會參加實地考古工作。



▲梁启超家书手稿。

他也會給子女提建議,但絕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們。本來,他很希望次女梁思莊學生物,但思莊嘗試之後,自覺興趣不大,他便又忙寫信道:“聽見妳二哥說妳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麽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梁啟超對子女的學業非常關心,卻並不在意壹時的考試成績。梁思莊在剛到加拿大時,壹次考試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喪。梁啟超得知後,立刻寫信說:“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妳原是提高壹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妳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


後來,思莊經過努力,成績壹躍成為班上前幾名。梁啟超高興之余,特意寫信囑咐:“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著急……妳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妳們功課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梁啟超自己曾經走過舊式科舉的道路,且是科舉的成功者(十二歲就考中了秀才,大概相當於壹個小學畢業生參加高考,而且被省重點錄取了,隨意感受下)。但正因如此,他才對科舉應試那壹套深惡痛絕。他在《學問之趣味》中說:“我認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價值中,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通俗地翻譯壹下,大概就是:人生要是沒樂趣,和鹹魚又有什麽區別?


他在給梁思成的家書中曾這樣寫:


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願意妳趁畢業後壹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之某部門,稍多用點功夫。我怕妳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


“如果做不成壹個人,智識越多越壞”


不強求成績,不幹涉興趣,但梁啟超也有壹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說:“妳如果做成壹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妳如果做不成壹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如果說在教育方法上,梁啟超是個“西方式爸爸”的話,在對孩子品行的要求上,他更接近於自己的父輩:傳統的中國士人。

▲青年时代的梁启超。

梁启超本人接受的是十分传统的家庭教育。他的祖父是一名秀才,父亲没有考中功名,一直在家乡教书,算是受尊敬的读书人。他的母亲也是读过书的女子,在梁启超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认字、背唐诗。


在读书上,梁启超很快显露出超凡的天赋,“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放到现在绝对是天才少年。但父亲依旧待他十分严格,不仅要刻苦读书,课余还要帮家里在田间劳作,决不可“做游手好闲之人”。


所谓严父慈母,母亲待梁启超十分慈爱,但在大事上也绝不会纵容。六岁那年,梁启超因一件小事撒谎,一向“终日含笑”的母亲为此盛怒,命令他跪在地上“力鞭十数”,并警告他,如果再说谎,将来只能做盗贼、乞丐。


这段故事,梁启超一直反复讲给自己的子女听。他还让孩子们从小读《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即使在梁啟超過世後,梁氏子女依舊牢記著他的這些教導。抗戰期間,梁思成、梁思永全家踏上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長女梁思順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辛,但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三子梁思忠身為軍官,在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浴血奮戰;小女兒梁思寧投奔了新四軍。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經留學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學成後,他們全部選擇了回國。在梁家,“報效祖國”這四個字,從來不是壹句說來好聽的空話。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為何如此尊敬梁氏壹家的原因。在這個崇拜成功、膜拜金錢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什麽才是真正的精英

查看:建议保存百万也买不到这张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