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走来

2018-03-18 安基金 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




【2018年1月,《安》刊对安基金常务副理事长陈积勋进行了采访,文章记录了陈积勋同安基金结缘的心历路程,并刊登在创刊号的“我在安基金”栏目中。】


Q陈先生,您好!您最早是在政府机关工作,后下海任民营企业高管八年,09年北上创办华鼎书院,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实践。2017年,您和华鼎书院缘聚安基金。这颇具传奇的经历背后,是什么推动着您去做这一系列选择的?






A : 我在做公务员时,总觉得对人生和生命问题有着很大的疑惑和不解,总觉得有一个关于人生和生命的问题没有得到解释,没有得到解决。2000年我离开了公务员队伍,到了一个民营企业当老总。这一走,离开了一个环境,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虽然是在企业界,但是有一个好处是精神的禁锢少了,意识形态的禁锢少了,自己的思想和视野打开了,去寻找人生和生命的真谛有了更好的机会和契机。可以说,这也是寻找生命的心灵家园,找到生命真正归宿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开始接触国学,认知了国学,进入到国学的殿堂当中,去聆听我们那些古圣先贤的智慧和教导。我慢慢感觉到,国学首先是用来滋养人生、启迪人生、觉悟人生的,不仅是用来做学问、做研究、做学术研讨的。国学的本质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和智慧,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智慧打开,把迷惑去掉,我们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把自己本来有的智慧开发出来,让人生绽放出光辉和光芒来照亮他人。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能从国学经典当中受到滋养,并有所觉悟的话,我们的社会不就好了吗?带着对国学的这种认知,2007年我离开企业,来到北京,想让国学能慢慢滋养我的人生。从滋养我个人的人生开始,再去带动、感化其他人,让其他人的人生也能够得到滋养和受益。








2010年1月5日,我和女儿陈路一起在北京创办华鼎书院。办华鼎书院,我只是搭了一个平台,一个践行人生国学理念的平台。七年多来,从自主研发出版《幼儿国学启蒙》、《幼儿国医启蒙》、《幼儿国艺启蒙》、《国学经典诵读系列读本》等国学教材,到尝试创办课后班、夏令营、冬令营、蒙养园、少年国学院;从跟首都师范大学合作连续举办十几期国学师资培训,到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传统文化师范班长期班;从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研发和教学实践,到承接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咨询、策划和培训服务,以及传统文化通识课程进入北京著名中小学,等等,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2016年上半年,受达照法师慈悲大愿感召,我回到温州老家,协助法师筹备创办安基金。以达照法师为组长的安基金筹备领导小组,观察时代因缘和当下社会的迫切需求,在发心致力于怀老、助学、济贫济困和救灾救难等传统公益慈善项目的同时,应时之需,顺势而为,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了重要的业务范围。





2017年初,华鼎书院全体股东知晓达照法师和安基金确立的安福利生宏伟事业蓝图之后,深受鼓舞,触动初心。股东们经过慎重讨论,认为如果把华鼎书院变成安基金所属机构,做公益型传统文化教育,小众办变成大众办,为小众变成为大众,能够使华鼎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才是办华鼎书院的初发心。于是,股东们做出了向安基金捐赠100%股权,把华鼎书院整体转制纳入安基金的决定。


现在回过头来看的话,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好像十年来做的准备,就是为今天做的一样。没有这个基础的话,建这样一个团队很难,真的很难。我是亲身经历的这个过程,我自己在传统文化圈内这么多年来的感受和摸索,深深感受到了这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个团队不是能够砸多少钱马上拉起来的,它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探索体验。虽然说华鼎书院机构并不是很庞大,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核心团队那么多年积累积淀下来的成果,不是用钱能买得下来的,现在它加入安基金这个平台,做传统文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时候,将这种积淀激发出力量和作用,那意义就更大了。所以说,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特殊的价值和民族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大众的需要、每个人的需要。我们有因缘、有基础,为了人民,我们就一定要做。


❶ 微信号关注:AFLSJJH

❷ 微信名搜索: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

❸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交流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