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向权贵宣战,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坏土豆 一个坏土豆 2021-02-19


文|坏土豆 陪我的一起逆袭
公众号|坏土豆不哭(htdcry)

第一部分、天杀的狗皇帝;
第二部分、改革有多难?
第三部分、劳模皇帝
第四部分、反腐,是个系统工程;
第五部分、向权贵宣战;
第六部分、了不起的雍正;



我们在上几期说了,古代王朝的崩溃是一种必然,他们永远无法逃离历史周期律,其实就是两大公式:

第一、土地「财富」兼并,一般在王朝的150年左右,在朝廷不干预的情况下,5%左右的富人会兼并95%的土地;

第二、王公贵族、官僚体系、士绅阶层三大利益集团不断膨胀,特权阶层越来越多,并左右了整个国家的政令;

 

最终,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左支右绌,根本没有财政收入解决问题,占据国家财富95%的权贵们既不纳税,也不当差,国家全指望着靠穷人缴税。

皇帝要改革,就是要动整个朝廷利益集团的蛋糕,不改革,就不停的继续征税。

但是再怎么征税,也只能在5%的财富领域里敲骨吸髓,剩下的95%的财富,谁都动不了。


 

崇祯登基为帝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改变大明的命运了。

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成为了一扇朽门,轻轻一推就倒了。农民起义星火燎原,李自成数次即将被剿灭,在最惨的时候就剩下18骑躲进了深山老林,但只要没弄死他,马上就可以再度崛起卷土重来,可见在明末整个管理制度已经完全崩溃了。

 

事实上,以上的两个公式适用于很多时候,比如美国。

一是财富高度集中,二是华尔街等权贵直接左右了美国政局。

美国已经长期入不敷出了。


 

美国如果要搞好经济,任何时候都有机会,首先堵住医疗的黑洞,就可以至少省下2万亿美元,但是华尔街和华盛顿都知道,就是没人干。

因为摆明了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搞那么复杂去得罪美国的利益阶层?说不定还没开始,总统已经被神经病枪手干掉了 。

所以全体美国精英一起推着美国下地狱。

这和我们古代的权贵阶层是一个心态,东林党宁愿让大明去死,也不愿意拿钱出来。

 

为什么不改革?

因为古往今来的改革派,很多时候不得善终,还要被人骂。


 

如果我是大清的一个农民,家里6口人,爷孙三代人,在顺治康熙朝励精图治,吃了苦中苦,就要成为人上人,刚攒了三代的钱买了30亩土地,眉开眼笑,即将实现阶层的跨越,从贫农到中农,突然县太爷说:现在朝廷改革,以后摊丁入亩

 

什么是摊丁入亩?

比如原来我家里6口人,每个人一年要给朝廷缴纳3两银子的人丁税,一年18两银子,不管家里有多少地,没有地也好,有100亩地也好,都是交18两银子。

 

现在摊丁入亩,不收人丁税了,全部合并到田赋里面。

说白了现在税收就是资产税,谁的财产越多,缴的税越多,无地的农民不用缴税了,但是对应的,原来一亩地按照十税一的标准,一年缴3两银子,现在就要缴纳4.5两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以后官府的修桥补路的徭役,不针对人丁来了,也是针对资产来,谁的地多,谁相应的被摊派的徭役就多。

我原来每年给县衙干1个月活,或者折算2两银子交上去就不用干活了,现在我多了30亩地,相当于我要折算8两银子上去。


 

我心里头那个恨啊。

这个天杀的狗皇帝,合着我勤劳致富,你皇上就奖懒罚勤,老子刚买地,你就收拾我,你不是昏君谁是昏君?

这对我也太不公平了,隔壁的张大户,这50年不断的买其它村民的土地,原来都是一亩地3两银子的税收,占了50年的便宜,合着到我这里就活该我吃亏?

 

但是我再怎么恨皇上,我也就30亩地,隔壁的张大户恨不得把皇上千刀万剐,张大户家里600亩地,占了他们村一大半的地,现在摊丁入亩加上徭役,张大户一年要损失几千两白银,恨不得吐血!

而且皇上这一招真狠,原来缴人丁税,人是活的,每次衙门来调查人口的时候,张大户就让家里的人躲起来,现在可好,不缴人丁税了,就看有多少地。

地是死的,逃不掉了!

 

张大户现在每天早上就往县衙里面跑,和县太爷商量怎么抗税,怎么糊弄过去......


终于,县太爷告诉我,没事,隔壁乡的李员外,家里的儿子在康熙朝就在朝廷里当礼部侍郎,3个村6000亩地都是李员外的,李员外现在悄悄告诉县太爷,朝廷的这个新政策,长不了。

政策刚一发布,朝廷里面的官员各个骂娘,听说八阿哥正在联系关外的王爷,要搞八王议政,推翻狗皇上的新政。

 

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天天盼着这皇上早点倒台.....


 

不仅仅是我、张大户和李员外,王村的王秀才也在天天骂皇上,还写了手抄报,说皇上狼心狗肺,杀兄屠弟,简直不是人!

 

王秀才前年才考取的功名,15年寒窗苦读,不容易,现在在考进士,考取了秀才,就有了特权,不用纳粮,不服徭役,每年看大家为官府修坝补路,累得半死,自己家里人屁事没有,可以在梨花海棠树下悠闲的喝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可是现在都扯了蛋了,朝廷新的政策,是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以后和穷人一样,该缴税缴税,该服役服役,别想跑。县衙已经通知了,下个月就要去黄河修堤坝,要不想去,就交银子。

这尼玛简直是千古奇谈,要干掉读书人的尊严。

自己的特权都没有了,自己居然和那帮穷人一样了,好不容易来的优越感没了,以后出苦力自己也跑不了!

 

王秀才对皇帝日日夜夜的骂,这个天杀的皇帝,真是狗胆包天,这么干就是逆天而为,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为敌!

古往今来的皇帝,从来不敢得罪读书人,否则就是千古骂名,张秀才不仅仅每天写手抄报骂皇上,还天天逢人就说皇帝坏,告诉旁边的穷人,这个皇帝昏庸嗜杀,当年就是他把自己的老爹给搞死了,本来皇位是不传给他的,是给他14弟的,他当了皇上,为了掩盖自己的罪名,猜疑心极重,杀功臣,杀兄弟,见谁不满意就杀谁,是千古暴君。


 

旁边的农民懂什么,连字都不认识,官府的告示都读不懂,也不知道皇上的新政到底是个啥,听张秀才这么一说,也觉得皇上坏,跟着王秀才一起骂,看大家都在问候皇上他家祖宗八辈,王秀才心里乐开了花,好歹找到了些平衡。

 

但是这还不够,一定不能让皇上的新政继续推行,王秀才和其他读书人在搞串联,还有两个月就要搞省考了,大家都不考试了,当天就要抬着孔圣人的牌位去游街,控诉皇上的暴行。

 

我们骂的这个皇帝名叫胤禛,年号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君主。

 

 


每天民间一群人骂雍正是狗皇帝,雍正他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

 

中华文明向来注重教育,连古代普通人家,只要解决了温饱,就要给孩子请私塾老师去读书,皇帝受到的教育,自然更不用说是最顶格的。

古代的各个王朝,除了宋徽宗那样荒淫无度,明武宗那样不务正业,多数皇帝都是将历史读了个通透。

 

他们知道喜欢玩乐的皇帝都会被人指责为昏君,但是历史上的改革家多数也落不到好名声。

商鞅,改革改成了,成就了大秦,但自己落了个车裂的下场;

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而且家产被抄,家里人被活活饿死;

汉武帝想法最多,打击豪强,征收财产税,事实上在历代皇帝的教育中被视为反面人物,是穷兵黩武的暴君;


 

这些还是改革有一些成效的,但多数时候,改革不仅会冒巨大的风险还大概率失败,因为新的政令往往会有较多的漏洞,被各级官吏所利用,皇帝忧国忧民,下面的官吏大发横财,稍有不慎就会走向失败。

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下场凄惨,而支持他变革的勤奋的皇帝赵顼年仅38岁死于忧郁,庙号神宗就是不知道怎么评价。

 

历史周期率是黄炎培在1945年才提出的,中国古代的皇帝懂不懂?这个还真的不知道,但是多数皇帝都是个聪明人,他们知道怎么让自己活得潇洒。

 

中国古代的变法,除了少数创新型的变革或政治制度的塑造,多数时候,就是财产的重新分配,或者说是今天我们说的二次分配。

 

抑制贫富分化,打击权贵,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权贵?

皇帝身边的人全是权贵,要么是如长期有特权的八旗,要么是各级官僚;

书写皇帝功过的读书人,传颂皇帝功业的士绅阶层,也在打击范围之内;

打击权贵,就是和自己周边的所有人为敌。

不仅落不到好,而且是高风险的干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绝对的权力,你能干掉别人,别人也有机会干掉你。

 

而打击权贵,在客观上必然有利于穷人。但对皇帝来说,得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的识字率,最高不超过15%,而且在信息化落后的古代,又不是今天,有啥文件,通过网络,3分钟全国都知道了。

古代从官府到乡村的基础士绅,层层传递信息,加上可怜的识字率,皇帝究竟想做什么,到底层没几个人知道的。

况且就算对穷人有利,他们不读书不识字,也没法在历史上留下记录。

穷人,离皇帝太遥远了.....

 

但权贵阶层,不仅是皇帝的帮手,更是巩固权力的纽带,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圈,底层人民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为了他们得罪所有人,至于吗?

古代的皇帝,没几个傻的去改革。


 

毕竟,即使有历史周期率,100-300年的时间太漫长了,自己为什么要主动背这个锅呢,多数人的态度都是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千世界,值得享受的东西太多了,干嘛得罪自己身边所有的人,不做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就已经很好了。

 

乾隆,是装糊涂的高手,即位后很快废掉了雍正的许多改革措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君臣和睦,其乐融融,甚至直接告诉臣子,你拿了啥好东西,别忘记和朕分享。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享年89岁,不仅被奉为明君,而且潇洒一生。

而雍正离世时年仅58岁,在位13年,居然是被累死的。

 

雍正年间现在查明的奏折一共41600件,其中汉文奏折35000件,满文奏折6600件。如果41600份奏章在4620天内获得批准,雍正帝就没有假期,每天都要工作,那么雍正就必须每天批准大约10份奏章。


 

除了奏章之外,还有大量由六个部门和省份送来的政务文件统计总数为19.2万件每天要处理的碑文数量大约是41个或更多。

 

这些文件可不仅仅是看了就够了,而是每一个都要认真对待,写下回复,有些回复可以达到1000多

雍正在位13年,亲笔写了1000多万字的批文,就是每天坚持写2400多字一天不休息。

 

关键问题是,这些只是雍正的日常工作之一,要知道每天还要上朝、接见各地的官员....

 

很多人说,现在怎么还能追捧大清的皇帝。

来,让你穿越回去做雍正看看,别说你会不会有雍正改革的勇气与魄力,就说雍正13年如一日的做劳模,有几个老板能做到?

马总桶说他一天只睡4个小时,那是忽悠人的,雍正是真的每天就睡4个小时。


 

雍正曾经说过:朕每日办理政务,日朝至暮,精神倍出,身体从不困乏,倘稍闲片刻,便觉体中不舒畅。朕之勤于政事,实出于衷心之自然,非勉强为之也。

 

雍正对待工作的态度,已经秒杀了99%的普通人,要搁别人,早跑后宫不亦乐乎去了。

 

崇祯,救不了大明,是一种必然,登上皇位可以说一帆风顺,大明的王爷,从来没出过深宫,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根本就不了解,底层的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官员们的手段和潜规则,他们一无所知,既没有城府,也没有手段,只能通过自己读过的历史书中的粗浅道理来治国。

 

但是雍正截然不同,登基时是45岁的壮年,所经历的九子夺嫡的残酷性,不亚于凶险的战争,在成为皇帝前,他已经绕过了无数的雷,迈过了无数的坑,经历的考验数不胜数。

雍正登基前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锻炼了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获得了从政的真正经验。

这些,让雍正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好糊弄的皇帝。



 

满清入关后,继承了大明的诸多恶政,才经历了顺治和康熙两朝,康熙有平定三番、台湾回归、平定准格尔三大成就,但在内部治理上并无建树,大清已经千疮百孔,雍正继位之时,国库存银不到800万两,中央和地方已经长期亏空,仅户部一处就亏空了250万两白银。

 

大清没有钱吗?当然不是,是因为钱都进了官吏的口袋。

 

雍正非常清楚,正是因为康熙的仁善,导致了这一局面,在康熙的最后10年,仅户部就一共查明有120名官员贪污,但是康熙仅仅是让他们补上亏空,而没有进行逮捕。这样的举措,自然让官员们有恃无恐。

对贪腐,康熙的批语是:

作大官者,须要得体,宽严和中,平安无事方好。若一味大破情面整理一番,恐其多事,而得罪者广。须留心斟酌。


 

不到百年基业的大清,表面繁荣,事实上已经无官不贪,在即位之日,雍正就说: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大白话说就是:你们贪污腐败,有什么手段老子一清二楚,别想糊弄老子。

从一开始,雍正就打算向整个权贵宣战。

事实上,历史学界对雍正的公正评价是:至少为大清续命百年有余。

 

雍正,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他很清楚,如果和朱元璋一样,仅仅是对贪官进行严惩,剥皮都没用,最后大明一朝,所有的官员直接明面上贪污。

首先的根子就是不合理的官员薪酬制度。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官吏薪酬制度,做县令的收益,还远没有普通农夫的收入高,根本没办法养一家子人。



这样的制度,事实上就是明摆了告诉官员去贪污: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朝廷不管你们。

雍正的第一件事,是给予官吏们养廉银,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税赋,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

 

当然,我们要说:高薪未必养廉,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缺乏有效的监督必然会带来贪腐。

在缺乏监督的前提下,给贪官多少钱都照贪不误,

康熙朝,官员全靠贪污捞钱;

雍正朝,官员不敢贪污,拿的是朝廷俸禄;

乾隆朝,官员是养廉银也拿,该贪的钱一分不少;

 

但虽然如此,不合理的低薪一定会带来贪污。就好比你公司找了个采购,一年采购100亿的原材料,你就给他一个月3000块工资,其他的屁都没有,这就是康熙的心态:反正你要捞钱,我也不给你发钱了,你自己去弄去。

 

所以,雍正的养廉银至少是创造了整顿吏制,防治贪腐的基础条件。

在养廉银的基础上,雍正加大监控力度,对贪官进行一条龙服务,首先不断的派能臣干吏到各府州县去查库银和亏空情况,一旦查出贪污现象的,先抄家把钱拿回来,然后再治罪。

很多贪腐的官员被查出后,觉得反正没路走了想畏罪自杀保住贪污的款项,给儿孙留下财产。可是对不起,雍正说死了也不行,子孙也一样得还这笔钱。雍正追究到底,一时间让官员们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雍正以抄家和株连式的追究及时遏制住了贪污的风气,应该来说,此项工作,是雍正能够后续进行改革的关键和基础。

否则,雍正想做什么,都是政令不出紫禁城,任何政策都大打折扣。

 

雍正的惩治贪腐是从一开始将模糊的,不确定的制度做到了透明和公开将潜规则的基础给打烂了,在康熙朝,因为官员的贪腐已经蔚然成风,于是火耗成为了官员们的明面收入。

朝廷的田赋是十税一,一亩地收3两银子的税,官员们就说要收4.5两,多出来的1.5两,是火耗。因为官员们要将碎银熔炼为官银送到京城,熔炼的过程中因为银子的纯度等各种原因要产生损耗。

 

但是要收多少火耗,是个模糊的问题,地方官自己做决定。而官员最喜欢的就是模糊,这就是制度的空缺。

有人收50%的火耗,就有人收1倍的火耗;

有人收1倍的火耗,就有人敢收2倍的火耗;

 

最终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为民着想的官吏活该赚的少,谁胆大心黑谁就挣的多,谁挣得多谁就给上级官员进贡得多,升职的机会就高。

 

最后朝廷要收3两银子的税赋,官员就收到了9两...

雍正长期在地方出差,对这些官员的猫腻清楚得很,早已深恶痛绝,登基后不到一年,就雷霆暴雨般的进行了整改。


 

方法就是,在钦差大臣不断明察暗访的前提下,各地上报收缴到的火耗,将原来官员们中饱私囊的火耗变成了法定正税,并且全部上缴中央。

 

原来朝廷收3两银子,地方官收9两,老百姓怨声载道,但是官员自己捞了6两,不干白不干。

现在就算收到100两,也全部是朝廷的,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敢捞钱被发现了就等着杀头抄家,谁这么干才是傻子,再没有人再去收高得离谱的火耗了。

 

火耗归公,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决定性的作用。


 

接下来的事情,雍正才是扔下了重磅炸弹,直接想权贵宣战。

 

第一、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第二、摊丁入亩;

 

这两项政策一出,雍正几乎是站到了整个朝廷的对立面,朝廷里面谁的官越大,谁家里的土地一般成比例的越多,以后谁对应的就缴的税多。

 

以往的皇帝没钱,直接一道圣旨,加辽饷,加练饷,颁布下去,皇帝身边的人都高兴,一来加税加不到他们头上,二来可以借旨贪污了,皇上要收3两,他们就收10两。

和他们关系好的士绅都没事,谁家里没钱没关系就做冤大头。

 

于是民变、加税、更多民变、继续加税、再更多民变,王朝就崩了。

但是皇帝这样做最轻松了,至少身边的人不会反对,现在雍正倒好,直接拿身边的人开刀。


 

雍正的改革,被天下人反对,当然,改革事实上受益的是90%的穷人,但是90%的人都不识字,根本影响不了舆论。

作为皇帝或者政治家,光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有手段,光有手段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班底。

 

雍正并不是宋神宗,一开始就急吼吼的全国一盘棋,摊丁入亩先在直隶试点,一体当差现在河南试点,然后在全国推行。

 

果然,新政一下去,全国反对声音一片,没人说好。

这玩意不反对是不可能的,想顺利推进下去是不现实的,好比在村里开个会,来的都是有头有脸家里有钱的,谁影响力越大,谁越反对。

 

巡抚田文镜在河南推进一体当差,督办黄河工程,根据一体当差的政策,田文镜要求黄河周边的县乡,每10亩地征调一名民夫。

结果新政根本没人搭理,士绅该干嘛干嘛,宁愿把家搬到黄河上游都不派人来修堤坝,不仅如此,所有的读书人群起而攻之,将田文镜的酷吏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按照朝廷官员对雍正的说法,这样干就是动摇国本,要知道,士绅阶层在明清时代对整体社会影响非常大,士指的是通过科举获得功名而有入仕可能的进士、举人等群体,绅则指的是正在做官或已离任的官僚群体。

他们依靠这不当差不纳粮等特权,横行乡里并和官府之间铁板一块,是连接民间和官府的重要政治力量。

 

现在推进士绅阶层当差,河南本地的官府也睁只眼闭只眼,田文镜的政策就执行不下去,而且,很快发生了读书人罢考事件,在当地学政张延路的支持下,秀才们抬着孔圣人的牌位游行,控诉一体当差的倒行逆施

 

不仅如此,朝廷、地方、士绅三者形成了联动,地方上给田文镜使绊子,朝廷里一百多个官员对田文镜联名弹劾。

 

此时的田文镜无人不怨,无人不恨,很快就陷入了四面楚歌寸步难行的境地,因为根据清代的官员制度,田文镜的权限是有限的,比如对张延路,田文镜就罢免不了,更何况张延路还是首席大臣张廷玉的弟弟。

 

但是很可惜,雍正最喜欢的就是孤臣,最恨的就是结党。

因为他太清楚了,要想做老好人,左右逢源闷声发大财真的太容易了,要做实事,必然是要得罪人。


 

雍正是铁血手腕,意志力坚定的政治家,要成事,就一定要得罪人。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这就是雍正对田文镜的动情朱批,告诉田文镜,放心大胆去办,有事我给你顶着。

谁碰到这样的上司,谁都会感动,田文镜说:臣目中惟知有皇上,臣意中亦惟知有皇上,君臣大义如父子天性,间不容发。

 

资产阶级天生就具备软弱性,士绅阶层也一样,在雍正的坚定意志力下,他们被撞得粉碎。

带头罢考和抵抗政策的王逊被判决斩立决,范瑚则绞监候。

河南学政张廷璐被革职、道员陈时夏革职留任。

 

雍正明确表态:再有罢考,河南停止科考。

其实任何一次改革,都是改革派与既得利益者的搏斗,更是意志力的较量,在改革之初,所有人都会心存侥幸,对改革者的决心进行不断的试探,如果改革者一旦软弱或者想退让,必然是无功而返。


 

再雍正的雷霆手段下,考生们乖乖回到了考场,士绅们要么出工,要么出钱,黄河堤岸得以保全,百姓免遭大灾,在河南推动一体当差之后,随即开始全国推进。

 

其实通过黄河河堤的修葺,我们就能看到,在整个士绅阶层的影响下,对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负担。

根据新的政策,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田亩越多,出工越多,本来修葺黄河堤坝可能需要6000人,结果有钱有权的都不承担责任,他们家大业大,仆役也多,人口也多,都不来。

 

最后只有普通百姓来了2000人,本来一个月干完活,现在3个月都干不完....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同样的,摊丁入亩也在雍正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力推动,取消人丁税后,带来了另外一个间接的后果,就是大清的人口爆炸,成为接近4亿的人口大国....


 

 

雍正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吏治和财政收入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也就是乾隆登基的那年,国库储银已经达到6000万两。

 

当然,我在这里写雍正改革,并不是说雍正彻底改变了一个王朝的命运,他并没有这样的能力,雍正的改革也仅仅是缓解了历史周期率的矛盾,并不能改变土地兼并的最终结果,如摊丁入亩的政策,事实上对于很多大地主而言,增加的赋税最终成为了佃农的负担。

 

而且,对于世袭制的古代王朝而言,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人亡政息,雍正的努力,就是给乾隆留下了一个肆意挥霍的大好局面,到了嘉庆即位的时候,就又是一个烂摊子了。


 

我们看到的是,在几十年前,雍正一直留下的,是残暴刚愎的名声,但是,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雍正的评价,却开始逆转。

或者说,雍正代表了一种朴素的青天梦

 

就如同是民国,普通人如果穿越回去,是几乎没有概率做才子佳人的,而我们如果在大清,极大的可能性就是一个普通农民。

 

所以,多数人开始用底层的角度来看雍正。在这个角度上,我们的视野就会颠倒。

康熙对贪官都不忍杀,他是对贪官好,但这种仁慈对天下却是造成了伤害;

蒋介石时代对知识分子给予厚禄,达到了历史最巅峰,尽管普通百姓民不聊生,但知识分子从来不骂蒋介石,而新中国彻底剥夺旧知识分子的特权,让知识开始普及,所谓的大师不再限量,结果被人颠倒是非,说什么民国之后,再无大师。

关键整个民国一代,有几个知识分子?

我们多数人,毕竟是平凡人。


 

帝王将相的那些权谋和杀戮,离我们太过于遥远,雍正对甄嬛好不好,有没有杀自己的兄弟,和我们有啥关系?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怕的就是天灾没人管、地方官盘剥、苛捐杂税、徭役沉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才是好皇帝,但是长期以来,说书人或者读书人给我们传递的传奇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没关系。

 

刘邦有没有杀韩信,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能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吗?

如果说皇帝是一个职业,是偏政治家的,过往读史,我常常感动宋神宗的善良,半夜肚子饿了,不忍心叫醒厨师,自己找点干粮吃,但是王安石对制度的理解先天不足,变法失败,导致生灵涂炭,他们的理想再好又用什么用呢?

 

而在雍正时代,他坚韧的意志力,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全天下读书人背负骂名全力推进改革,客观上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可以评价他是:

 

了不起的雍正。


有话想说,点击留言板-留言板


延申阅读:

经济危机,工业时代的命运

孤独的皇帝,300年的宿命

欧洲老爷们的高福利,还能吃多久

拜登黄袍加身,公知们卷土重来?

拜登赢了各国的跪舔,看我们的2020

摧毁世界的不是核弹,是圣母

这,才是中国对抗霸权的终极武器

恨国党是怎么炼成的

80年前,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历史公众号:一个坏土豆     iamhtd

时评公众号:坏土豆不哭     htdcry

知乎id:坏土豆   知乎专栏:坏土豆趣科普

微博id:一个坏土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