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孤注一掷

2017-07-04 东夫 红色参考编辑部


点击标题可阅读前文——


1、听东夫讲改写历史的“百丈之战”

2、【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分裂与生存

3、【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

4、【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川军与刘湘

5、【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饿虎出山

6、【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背水一战的川军

7、【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失去的机会

8、【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芦山十日

9、【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天全之战与郭勋祺

10、【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打到成都吃大米

11、【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不约而同的决战场

12、【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强弩之末

13、【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攻守逆转



孤注一掷

 

川军总攻——徐向前亲临百丈——一厢情愿——惊心动魄大搏杀——百丈场争夺战

 

 

18日这一晚双方都没有休息的余地,每一个士兵都在拼命构筑工事,准备着来日的恶战。防备红军夜袭的川军轮番用机枪向红军阵地扫射,密集的枪声彻夜不息,双方的喊话此起彼伏。

 

红军:“同志哥,我们是穷人的队伍,穷人不打穷人,不给军阀卖命,你们过来,我们不打人骂人,官兵人人平等……”

 

川军:“老哥,你们过来,我们有白米饭有肥肉给你们吃,有衣服给你们穿,有盘缠给你们回家……”

 

19日黎明时分,百丈场方圆十来里的大地骤然开始颤抖,密集的炮弹将红军的阵地笼罩在硝烟烈火之中,当炮声停止枪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时,十几个旅的川军向坚守在弧形阵地的红军发起了总攻。这是一场经典的恶战,攻守双方均不惜一切代价志在必得,各种兵器的轰鸣和数万血肉之躯的呼叫交织出的画面惊心动魄。

 

这一天,深知胜败在此一举的徐向前亲临百丈战场指挥。‍


 

徐向前足以为称严格意义上的军人。他是黄埔一期学生,极具军事素养,一生没有当过政工干部,也讷于表达个人的政治见解,认为军事指挥官该干的事就是全心全意打好仗。他与发妻程训宣1929年结婚,他在前方打仗,妻子在家乡做妇女工作,难得有团聚的机会。1932年,徐向前的仗打到妻子的家乡附近,他叫警卫员把袜子送去给她补,警卫员回来说她被抓了,说是改组派。徐的态度是:“她的命运我不便过问,听候组织审查就是了,还是打我的仗”。直到5年后的1937年在延安批判张国焘时,他才知道妻子早就被杀了。


 

他为人正派,作风朴实,没有张国焘陈昌浩的跋扈之气,却为全军敬服。他深爱四方面军这支他一手带大的部队。他在回忆录中说他犯过两次“终身抱憾”的错误,一次是没跟着毛泽东北上。他当初是支持北上的,收到张国焘南下的电报后十分犹豫,毛泽东秘密北上的当天晚上,亲自到他的住处试探他的态度。

 

毛问:“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徐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泽东只好告辞而去。

 

中央北上后,又打电报催他和陈昌浩带队伍北上,两难选择煎熬中他“忍不住偷偷哭了一场”,最终还是对四方面军的感情占了上风:“四方面军是我眼看着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大家操了不少心,流了不少血汗,才形成这么支队伍,真不容易啊!分成两半,各走一方,无论从理智或感情上说,我都难以接受,……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着看吧!这样,我就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徐向前和叶剑英


第二次是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决定他和徐向前两人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徐向前明知留下凶多吉少却不愿回去,陈以“个人服从组织”之名不允,会后他拉着陈昌浩的手求他:“昌浩同志,我们的部队都垮了,孤家寡人回陕北去干什么,我们留下来,至少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但陈态度坚决。徐后来写道:


“我那时的确不想走,但没有坚持意见,坚决留下来。事实上李先念他们并不想让我走。我迁就了陈昌浩的意见,犯了终身抱憾的错误。”(徐向前:《历史的回顾》)

 

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可以说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他崇尚绝对的不怕死,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所言“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在不怕死”,让他记了一辈子。

黄埔一期的徐向前


他说:“我刚到鄂豫边区带兵打仗时,敌人机枪一响,一些新兵赶紧趴在地上不敢动,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样站在那里指挥战斗,子弹嗖嗖地从身边穿过,不与理睬,搞上几次,部队就不怕机枪了”。

 

他认为,在危急的情况下,指挥员在不在现场指挥,意义大不一样。“越是关键、激烈、危险的时刻,下级指战员看到你在现场,镇定从容,士气就越打越旺,再危险的局面,也能撑得住。”他特别看重打大仗恶仗,“假如干部惯于打滑头仗,他能带出部队的过硬作风来,才是见鬼事呢!”

 

“最后五分钟”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坚信:我们最困难、最熬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正是敌人最困难、最熬不住的时候,一定要有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毅力,直到把敌人熬垮,否则便功亏一篑。

 

但是这次被“熬垮”的是四方面军。

 

徐向前纵马赶到百丈场时,战场已呈白热化,乱阵胶着硝烟弥漫的战场让这位久经沙场的统帅也有些辨不准方向,李先念的30军指挥部设在街尾的观斗山上,他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才摸到。从观斗山上望去,展现在他眼前的是这样的场面:“成批敌机盘旋上空,疯狂施行轰炸。整营整团的敌军,轮番向我阵地猛攻。从黑竹关到百丈十多里的战线上,处处是战火硝烟、刀光血影,是爆炸声、枪炮声、喊杀声,是敌我双方的殊死搏斗。”

 

他痛感飞机的巨大威胁:“唯敌机太讨厌,对我前沿至纵深轮番轰炸,威胁甚大。部队在开阔地带运动和作战,不易隐蔽,对付敌机又缺炮火,伤亡增大,叫人很伤脑筋……”

 

仗这么打下去,红军很难占据上风。如果此时放弃百丈后撤,图存为本的刘湘断不至于贸然穷追。但红军指挥员们不甘就此罢休,他们深信胜负取决于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对此他们是有心理优势的,多少次胜利都是咬紧牙关拼到底取得的啊。徐向前说:“我们当时判断,刘湘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如果我军顶住敌人的攻势,灭敌一部,有可能胜利转入反攻,直下岷江西岸。”川军确实是孤注一掷,然而面对拥有兵力火力优势和空中打击力量、又决一死战的川军,红军这孤注一掷的胜算比川军小多了。

 

沿公路进攻百丈场的是周绍轩旅,防守百丈的是已受重创的红93师。冲在前面的川军团长谢浚是位江湖好汉式的人物,他激励士卒最拿手的两招,一是钱,一是挥舞马刀带头冲锋。为抗击红军,百丈场周边构筑有坚固的堡垒群和密集的工事,如今都成了红军的有利依托。谢团从凌晨打到中午,被阻挡在进入百丈场的临溪河大石桥前。情急之下谢浚以每人20块银圆的奖赏组织了一百多人的敢死队,由土匪出身的一连连长王廷章充当敢死队长。


 


1935年四川是个丰收年,一块银圆能买一担米,20块银圆对卖命为生的穷苦士兵相当可观。敢死队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冲破红军的防线,越过古桥进入街上,与红军展开巷战。胶着至午后3时,一批飞机的到来打破了僵局,低空盘旋的飞机准确地向红军扫射,炸弹将红军依托的房屋夷为平地。曾经在芦山吃过飞机苦头的93师学会了隐蔽,却难以对付对方的空地协同。当红军被动隐蔽时,亡命的川军乘机蜂拥出击,战壕中的红军抬起头来时,川军已经冲到跟前了。侧翼的红军数度由场北的高地出击,试图截断谢团的后路,然而对方早有防范,掩护部队以凶猛的火力迫使红军退回高地,得到增援的谢团乘机猛冲,一场叮当作响的白刃格斗之后,遭受重大伤亡的红军被逼到百丈场外。


 

王树声数天后在战斗总结里写道:

 

再说到百丈战斗的教训:第一,警戒的疏忽,特别是敌机飞来时,警戒部队只顾及隐蔽,而不顾地面的敌人,结果百丈街被敌袭击。在战斗时,主要之敌还是在地面,当然,敌飞机来时要注意隐蔽伪装与疏散;第二,百丈附近地形平坦,且多水田,对此种地形的战斗经验非常不够。在运动时,部队多是拥挤一堆。因受水田或田埂的限制,有些指挥员不知把队伍适当疏开或分散成小队,取平行路运动,是应注意研究的事情。(《王树声军事文选》)


徐向前百丈指挥部旧址

 

徐向前的指挥部设在百丈场西口公路旁的民房里,为达到“歼敌一部,转入反攻”的目的,徐向前命令在百丈以西围困名山城的4军第11师增援百丈,此刻面对川军出乎预料的凶猛攻势,徐向前命令临时任11师师长的陈锡联率部跑步前进。11师尚未赶到,川军王廷章的敢死队已冲到场西口,距徐向前指挥所仅数百米距离。红军在场西口的三层大碉里猛烈射击,王当场毙命,陈锡联部恰在此时赶到,一阵冲杀将川军压回。此时川军谢浚团已打到每连只剩二三十人,遭到红军生力军打击顿时不支,纷纷向场东的桥头退却。团长谢浚见状拔出指挥刀持刀挺立桥头,喝令不许后退,见制止不了,谢竟横身躺倒在桥上,高叫此身与阵地共存亡,过桥者杀无赦,士卒见状复转身战斗。直至夜幕降临,双方均无力再战,在近在咫尺的街道上对峙彻夜。


        参加过百丈战役的31军93师274团老红军郑加平展示他被敌人马刀劈砍留下的伤口。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东夫先生书稿《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系作者授权红色参考编辑部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川西名山县(现雅安市明山区)百丈镇的百丈战役纪念碑(2000年立)






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文章有参阅价值请转发分享



点击“原文链接”,认识《红色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