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6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不夸张,这剧我能连刷10集!

斑马资源马小 斑马资源 2019-06-02


Hello,大家好,我是马小~


最近被国外的朋友疯狂安利一部国产纪录片,据说要拍100多集!他们说这要是在国外估计没几集就全剧终了。


不过也确实,这部国产纪录片,只有中国人才拍得出来...


因为,毕竟能把早餐拍上100集,还不带重样,只有对吃这件事丧心病狂的中国人能做到——


《早餐中国》



仔细看看海报。


没错,又是陈晓卿。


这个让大家又爱又恨的男人,继年初的《风味原产地·潮汕》要命,最会拍美食的陈晓卿又出手了!后,又带来一部美食短纪录片,让全国吃货们欲罢不能。


这部纪录片由他和美食家沈宏非担任总顾问。


每集只有五分钟。


导演用紧凑的镜头剪辑,在短短几分钟内,描绘出了一幅幅在弄堂巷子里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人间画。


节目在工作日每天早上8点准时播出,用一碗碗地道的中国早餐打卡幸福。



每集以轻松有趣的BGM和特效,介绍一道传统的早餐、一家有趣又有历史的夫妻小店、一群忘我的食客,绝对是进阶版的吃播视频。




湖南长沙


“崽啊,嗦了这碗粉“


说到湖南,一定要吃什么?


当然是米粉。


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和压条等工序制成的米粉,在湖南的江湖地位可谓是难以被动摇。


在这里吃粉叫“嗦粉”。



湖南老话说:早晨嗦碗粉,神仙站不稳。


长沙的米粉主要以切粉(扁平状)为主,其口味清淡,汤头多是用大骨熬制的浓汤。而一碗米粉调味,是靠“码子”(湖南人对配菜的称呼)来完成的。



这种用土罐煨制4到5个小时的猪后腿肉,浇注在一碗熬制十几个小时的猪骨原汤粉面上,简直就是米粉的“灵魂”。



再加上老长沙米粉的必备四件套——酸豆角、酸菜、榨菜和蒜蓉,这就是早上唤醒长沙人的神仙良药。



学义面粉店,开业23年,靠着一碗只要七块钱、大骨醇汤配肉臊子加Q弹爽滑的米粉,红遍街坊邻里。




老板的儿子从四岁抛弃了面条,开始改吃粉。


看着儿子还像吃面似的吃粉,陈爸爸忍不住出口:“崽啊,粉是要嗦得你晓得不?”



解锁嗦粉技能的儿子,现在呼啦起米粉来表情销魂,一言不合美味到翻白眼。




贵州凯里


“小口慢吸,酸汤粉“


贵州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


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贵州,不易产盐,“以酸代盐”便成为古贵州人独特的饮食习惯。贵州黔东南的苗家人擅长制酸,其中红酸汤最适合做酸汤粉的汤底。




贵州凯里这家“万博粉馆”里的酸汤粉,会让你对贵州神魂颠倒。



开店十五年来,老板天天凌晨四点起来熬新鲜的番茄酸汤。


选用的番茄也也大有讲究。


必须得用本地小西红柿熬制,还得挑那种熟透点、水分少的才行。



煮粉时,严谨细致到每一锅的汤量都完全一致:一个锅只用配定好一斤六两的汤,用猛火烧开。


在保持出品质量的前提下,一人能同时料理20锅。


每一锅粉,都被师傅的“无影手”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家店的独门秘诀在于蘸料。


90%的客人会选择将米粉蘸料而吃,一早上就能卖出去400多碗,整间店里都是“呲溜呲溜”嗦粉的动静。


其中西红柿酱是用凯里西红柿跟青椒熬制,酸酸甜甜中带着些许辣味,这比市场上卖的甜辣酱好吃100倍。



最后,将香葱、折耳根、辣椒面放进碟子里,再舀一勺西红柿酱,

独家秘制蘸水碟就做好了。


把粉夹到蘸料碟里,小口小口地慢慢吃。


酸、辣、咸、香,共浸在一个小小的碟里。



开店15年来,前后有近100多人来向“白发老板”请教汤底和蘸水的熬制秘诀,老板一脸傲娇“我都不教”,发出得意“魔性”笑声,合着不去他们家店还真吃不上这么酸爽够劲的米粉了。



福建福安


“二十四米街水煎包”


福建福安的一条小路上,每天早上都有一群老爷们虎视眈眈地围着一口锅。


在这里,吃水煎包,都得靠抢的。


不管油、不怕热,伸手就抓。


能多抓几个就多抓几个。


不然,又得再等下一锅。



这家水煎包店原来并没有名字,因为店里水煎包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美味,附近的老百姓给它取名为“二十四米街水煎包”,被视为这条路的名片



老板林惠松谈到自家煎包非常自豪,称其“香、嫩、鲜”,是别家没有的味道。


“香”的秘诀,首先是馅。


用上等的猪腿肉,萝卜丝和葱花作材料,然后辅以纯手工的揉捏,让馅更紧实。



而皮,是包子的骨肉。


老板林惠松不用煤气,而是传统的柴片去烧灶锅里的煎包。



柴火的热度,没有煤气那么快升温。


用柴火烧锅,才能有锅气,这种天然的锅气,烧出来的水煎包,才够香。


“嫩”的关键在于煎的时候,要时不时浇上凉水,盖上锅盖,靠水汽去焖。


大火收汁,表皮酥脆,内里水润多汁,咬下去,包子里的汤汁顺嘴流出来。



至于保持“鲜”,很简单。


老板每天早上只做八到十锅,确保每一只水煎包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还有广东潮汕的海记猪血汤,新鲜嫩滑扎实猪血,配上大肠、粉肠、猪肝、瘦肉、海鲜……



陕西西安的油茶麻花,把酥脆的发面式麻花泡进清香的油茶,泡到酥软,再洒上芝麻、花生、黄豆、麻叶等干果,冬天暖胃必备。



湖南的烧麦,每天新鲜炸出的猪油渣,与已经浸泡了十小时以上的糯米搅拌在一起,配上劲道的面皮,这可是引爆味蕾的核武器。



《早餐中国》不同于以往慢条斯理的美食纪录片。


五分钟的体裁,短小精悍地还原了食物本身


同时,在介绍美食之余,片中还会记录老板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专属于老板的“早餐哲学”


贵州凯里“万博粉馆”的老板,十多年来,从不跟顾客发脾气,就如他的人生哲学一样:“人生像牙齿和舌头,难免会磕磕碰碰,我的人生是没有吵架这回事的。”



陕西西安“小贾麻花油茶”的老板娘,为了照顾牙口不好的老顾客,每天都会特意泡几个比较软的麻花。



有趣的是,摄制组还会让每集的早餐店老板选出一首自己喜欢的经典歌曲作为当集片尾曲,再搭配当地的生活街景,让整部短片多了一份充满烟火气息。



随着歌声的渐渐淡去,屏幕前忙碌的上班族和学生,或许是在匆匆赶地铁,或许是刚下晚自习,都能得到一份心灵的慰藉。


《早餐中国》每一集的片尾,都有这样一句话: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


在《早餐中国》里,你看不到高大上的摆盘,精细计算热量的荤素搭配,也看不到优雅的美食家和装逼的美食达人…...


更多的,是我们儿时记忆中,熟悉的市井烟火味......


比如,烟熏火燎的墙壁,泛着油光的老旧桌椅,毫无设计的食谱菜牌…...



在故乡的早餐面前,花不了几个钱,拉不开阶层差距,每个人在美食中得到的慰藉,并无二致。


不要小看早餐,一口水嫩多汁的包子咽下去,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下肚,哪还想得起来一会就要上班的糟心事。


这正是这部纪录片想要说的:早餐,并不仅仅是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