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技|专访| 雕刻时光赵珂僮:“民族咖啡第一品牌”二十周年后如何求变?

2018-01-13 万事通人脉关系

一个阳光明亮的早晨,我们在雕刻时光位于创业大街的咖啡学院见到了赵珂僮。还未及寒暄,顶着一头卷发的她先像小女孩一样大笑起来:你的耳环真好看。

有一类人,照片很难呈现其美,赵珂僮显然属于这一类。她的神态气韵非常动态、鲜活,思维也跳跃,讲到开心处笑得眼睛弯弯,讲到公司战略时目光坚定,提及客人的情感故事时又善感而温柔。

从 2005 年到 2015 年,赵珂僮担任了十年雕光的 CEO,把雕刻时光从 3 家门店开到 60 多家,分布在全国 20 多个城市,并以咖啡文化切入,拓展出餐饮公关服务公司,创办咖啡培训学院,培养出中国最早的咖啡师冠军。

在欧美、台湾、韩系咖啡潮之后,雕刻时光被认为是“民族第一咖啡品牌”。不过,相对于二十年的历史,雕刻时光的扩张速度有些慢,品牌影响力也在近几年稍显单薄“当雕光发展到一个高点,我感觉自己的力量有限,需要努力补充更多能量。“

在离开雕光的日子里,赵珂僮任北京咖啡协会任执行副会长,参加论坛,出书,关注蓝领教育与培训,也参与了跨界创新模式咖啡经营。对于再次回归雕刻时光,她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一直关注着公司的发展,这些年雕光的体重大了,堆积了过多的脂肪,所以阻碍了发展。

赵珂僮强调,雕刻时光的早期成功,源于在咖啡行业发展萌芽期建立了高识别性的品牌,之前的成绩其实来自时代机遇、团队努力以及资本助推。现在时过境迁,全社会消费都在提质升级,企业又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市场竞争更激烈,环境变化也更复杂,需要更多的投入、更理性的创新与更高效的管理模式。

回归与求变

成立于 1997 年的雕刻时光咖啡今年迈入第 21 个年头。据赵珂僮回忆,2008 年到 2012 年是雕刻时光发展最快的阶段,有五分之四的店都是那时开出的。

2011 年,雕刻时光的营收达到高点,但在这之后发展遇到瓶颈。当小店逐渐长成有一定体量的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多,不能及时应变,其发展就会受限。

从最直观的商业角度来看,为了让公司财务报表变得更健康,需要开源节流,应时而变。

针对公司管理成本的增大,雕刻时光在三个月内,重新梳理了人员架构,把层级变得扁平化,使管理成本下降40%左右,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针对门店的管理,先从卫生间卫生的一个点入手,逐渐扩大,目前各店的面貌焕然一新。门店日常的服务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是苦活累活,从出品改进、产品定价到服务培训,每件事都要到一线查看清楚问题,并做出改进。进入2018年,相应各门店的运营效率和销售业绩均大幅提高。

赵珂僮介绍,雕刻时光的咖啡DNA与星巴克不同。星巴克作为世界领导品牌,为了追求统一标准化,会大量使用拼配豆,普遍采用深烘,不仅延长了豆子的保质期,也会让口感略为苦涩,从而迎合了国内大多消费者对咖啡的印象感觉。而雕刻时光自开创伊始,就持续关注咖啡豆风味的多样性,雕刻时光咖啡学院就培养出中国最早的咖啡师冠军,自有咖啡豆的研发和种植能力,有自己的工厂和配方,不断出品优化适合中国人口感的咖啡。

当然,有好咖啡是基础。面对时代的变化,雕刻时光在产品上主要做了三方面改进:

  • 调整餐品价格。雕光的咖啡和餐数年未涨价,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现在价格被调整到和星巴克同一水平。

  • 提升产品颜值,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

  • 根据周边消费人群对产品做调整。比如在香山店,由于游客多,雕刻时光推出了家庭套餐、牛排、红酒等产品,人均消费能达到 100 元;而在对外经贸店,针对学生则要做到出餐快,人均消费约 50 元。

如今雕刻时光餐品的销售占门店总销售额的 60%,为了让餐品口感好吃,雕刻时光的所有产品都是在厨房现做的。赵珂僮特别提到,雕刻时光门店的所有员工都要在前台、咖啡师、后厨三个岗位轮岗,实现一人多岗效率提升。

除了产品改进,门店的重中之重是服务的改善。服务是一门艺术,顾客的感受微妙而主观,而服务者也人,每个人对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对管理者来说既要让所有人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又要制定出清晰、可量化的培训标准。

在赵珂僮 2016 年出版的书《咖啡馆的梦想与现实》中,对如何做好服务有很细节的描述。 她认为,首先要有服务精神,在每个管理组里都培养一个类似雷锋那样的精神标杆。“有了精神标杆,才算有了土壤,有一种向心性。大家都知道海底捞的服务很好,但光把他们的人放到别的企业也没有用,因为缺乏土壤。”

其次,她提出了服务+1,永远想到给客人提供附加值。她认为,在咖啡厅服务比在餐厅服务更难,因为咖啡厅的客人既需要服务,又不想被打扰,因此把握好度很重要。雕刻时光鼓励员工去想如何给客人提供附加值,把效果好的案例收集起来共享。

第三,要把顾客当成亲人,而不是上帝。对上帝的感觉是敬畏,但对亲人的爱和给予是平等的,并且更容易将心比心。“我常常对员工说,想想如果是你的妈妈、朋友坐在那边喝咖啡,你会怎么去呈现这杯咖啡?”

提出新的服务标准后,赵珂僮每天早上 8 点半都到店里去,带着运营长培训。并且随时查看每一个门店的微信群,要求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门店的销售目标也细化到了每天、每个人、每类产品头上,以保证每个月的销售目标 100% 完成。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和改进,赵珂僮欣慰地表示,效果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在财报上了。雕刻时光的大部分门店业绩都在正向提升。

雕刻时光的气质

决定品牌吸引什么样的人、长久会往哪个方向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的调性和气质。

从海淀区的前两家店开始,雕刻时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文艺”,因此总是开在学生、文化人聚集的地方。从北京向外扩张时,雕光选择的第一个城市是西安,也是因为西安高校众多。

这么多年过去,雕刻时光的气质始终未变。走进星巴克、Costa,你会觉得周围的人都行色匆忙,要么在语速很快地谈生意,要么走路带风地拿着外带咖啡。但是在雕刻时光,人们总是安静、悠闲,一幅岁月静好的样子。这和雕光针对的客群有不少是学生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品牌多年累积的内核。

赵珂僮认为,星巴克更像是一个功能性的场所,而雕刻时光希望做的是精神陪伴:围绕着这四个字的精神内核是温暖、疗愈、时光如水。

在采访中,赵珂僮提到一个词叫”后咖啡时代“,指的是在星巴克、上岛咖啡对大众进行了咖啡教育之后,消费者对咖啡的要求变高了,进入了后咖啡时代。如果说早年雕刻时光的定位源于创始团队的初心,如今则恰好顺应了后咖啡时代,因为消费者对咖啡产品有了认知,变得更理性,同时对空间情调、情绪的需求增加。

“雕刻时光是有灵魂的。在我们的咖啡馆里,客人不会吃完了转身就走,我们的一桌一椅都有温度、有灵性,让人觉得下次还会来。客人会自发地在我们的店里留言,写自己内心的想法、涂鸦。雕刻时光这个品牌,就像是所有人都能抱着他,包容且治愈,很多品牌想模仿但是模仿不来。”

一边说着,赵珂僮一边给我们展示她拍下的留言簿,有人在上面写情书,有人在上面画自己对雕光的印象,涂鸦小动物……“有时候我翻看这些留言簿,就像在窥探别人的生活。”赵珂僮笑着说。的确,这种私人且情绪化的表达只属于特定环境,你很难想像谁会在星巴克里留下一张纸条,诉说对某人的思念。

当然,内核不变,但空间设计和装潢会更新。雕刻时光的门店每四年一翻修,新店的设计会更考虑人体工学,还会考虑到当代社会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重视,增加一些单间。

雕刻时光的文艺气质,不仅决定了其客群、服务方式和空间调性,也影响了它的发展方向。

关于过去与未来,赵珂僮认为。近两年,咖啡馆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因为咖啡馆有真实的需求,也因为咖啡馆天生可作为一个高频交互场景相关。很多人开咖啡馆是觉得有情怀可赚钱,也有一些企业把咖啡馆作为一种跨界场景,不计成本收益的投入。大量的咖啡馆进入市场,直接影响到传统咖啡馆的生态。但生意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就是要赢利,去年一线城市就有约4成咖啡馆倒闭。所以说,品牌与经营是王道,市场现在回归理性,有品牌的咖啡馆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这两年,赵珂僮一直在观察文化与经济发展规律。消费者对文化消费需求正渐入主流,文化的价值在未来面临爆发。但除了逻辑思维等少数企业可将文化形成有效消费,大多文化企业仍在转化过程中不得其法。

实际上,雕刻时光在早年已经做过文化转化相关的尝试,他们帮果壳,穷游,逻辑思维做过咖啡馆,帮类似 3W 这样的咖啡馆做过运营。而现在,他们希望把综合文化业态变成常态,打造出一个”文化转化平台“,和如单向街书店等更多的文化空间联合,帮文化企业对接市场实现良性运营,回馈给消费者更多的能量空间。

当然,雕刻时光还要将门店物业强化,2018年除了延续开300-500 平米的中型店,还会开 1000 平米的大型店,另外打算在一线城市开数十家雕刻时光小站。

“它还是它,永远不会变。但它的内容体系会更丰富,我们能有很多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咖啡与文化品牌。”


希望您在阅读读报后顺便点赞、打赏、转发,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鼓励是一种大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