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势围观 | 别人家的作业——同济本科生实验班作业展-01

小加 Duni凡加方案手绘 2023-09-18


小菜场上的家

——同济大学2017秋季学生作业展



下楼就能买到菜,

出门就有阳光晒~



公共空间活力好,

还能加个游乐场~



聪明的你是不是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啦?

没错,

就是同济本科生一年一度的作业展——

小菜场上的家~


作为同济有名的本科作业之一,

书也已经出了两本了——





小编冒着烈烈寒风,

去感受了一下设计的熏陶~

顺便整理出来分享给同学们

要记得给小加点赞呀~




此次作业展为同济大学2015级实验班2017秋季学期的作业展示。

作业展位于同济大学四平校区c楼负一层展厅。


同学们通过研究以下三个课题完成此次作品:

课题一,中国居住状况、菜场状况及城市绿地调研

课题二,朱家角菜市场及其周边地区城市调研与局部更新设计

课题三,社区菜场及住宅综合体设计


以下是小编在现场拍到的图片。


田园生活——张榕珊 



  本设计关键词为田园生活,作者试图通过将种植活动引入菜场和住宅的方式,为社区及周边居民提供发生社交活动的场所和行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周边区域活力。



  本设计在菜场、社区公共空间和住宅内部三个层级上设置了与种植相关的空间。



  一层菜场中间的大面积公共空间为向城市居民开放的植物园。

  二层平台公共空间为提供给社区居民的种植空间,在每户住宅内部也设有功能不同的阳光花园。



  种植在公共领域为城市居民的社交创造了条件,在私人领域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元素,为住户和周边居民创造更好的感知体验。


活力社区——孙益赟








  作者在对地块及其周边环境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周围很多的住宅平台的模式是共享的,成为居住空间的补充,服务居民,为他们提供了活动空间。



  平台,作为当地中高容量社区空间的一种策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设计从这一现状出发,试图通过引入平台这一概念,构建一个活力大社区,让功能丰富的平台服务于社区,同时也为城市提供新的活力空间。



  本设计意图为古镇注入新鲜血液,创造有生机和活力的社区氛围,将平台功能定义为亲子活动,是住宅围绕平台,形成内向的体量策略,提供安全感,挡住城市道路上的尘土与人流感知。


  平台的存在使城市人流分为三个层级,

  即底层菜场使用者和行人,

  二层亲子活动平台使用者和三层以上住宅的居民。


(二层亲子平台)

  层级过渡让底层菜场成为开放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二层亲子平台提供远超过75户住宅的活跃气氛,而住宅平台在感受氛围的同时,也享有自己住宅的平台空间,保证居住的舒适程度。



  在平台设计上按动静、行为流线划分了区域,并与住宅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干扰。   夜间菜场关闭时,只要关闭部分出入口和闸门,底层的广场、咖啡厅和厕所等依旧可以使用,并为充满活力的平台提供服务。


持续的活力——王微琦



  菜场的营业模式导致其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存在空缺,进而导致公共空间活力的丧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这个设计。



  这个设计开始于一系列调研,

  在对基地的调研中,发现朱家角地区缺乏尺度适宜、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考虑到菜场具有极大的公共性,菜场边的公共空间恰能做为补足,因此尽可能长的延续菜场边的公共空间的活力,是这个设计的出发点。

  


  为了补足使用时间上的空缺,需要引入其他商业功能,并将集中菜场的部分功能拆离,使其不受菜场关门时间的限制。

  根据一系列对于现存商业空间的调研,确定了所需引入的商业功能,并按照使用时间、使用方式进行安排布置,实现了对公共空间使用时间的延续。



  住宅的布置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灵活自由,均匀分配资源,二是为底层的广场提供覆盖,引发不同的活动。

  因此将住宅架起,在隔除气味和噪声的同时可以在场地上自由的错动,满足住宅自身对日照的要求和广场对顶部覆盖的要求。


  架起的住宅产生了二层的空间和平台,作为公共性的底层和私密的住宅层的过渡,被赋予了多重使用功能,供下二者更好地使用。


小菜场上的家——肖艾文

 





诗意“共”居——任晓涵

 

 

  基地所处朱家角地区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住宅,有老年人、外地租户以及当地年轻人等,因此设计从为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类型的住宅、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旨在为居民提供富有个性的、温暖的户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从而是居民产生温暖感。



  在此基础上,菜场承担的功能不仅仅是其本身固有的买菜功能,还有连接不同社区的功能。


  住宅与菜场在底层是相对分离的状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庭院,为居民提供一种先进院子,再进住户的方式,同时形成连续地漫游路线。


  而在二层,菜场紧密连接了各个住宅,为居民从一个小社区到另一个小社区,从住户到菜场,从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对社区的认同感,在底层设计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可供人随时随地停留、休憩、聊天、玩乐,很大程度促使了交流的发生,从而提升了社区的活力。

(以上图片均由小编现场拍摄,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这么有意思的作品,

同学们猜猜都是都是哪些老师指导哒~

答案自在文中哟!


小加友情提示:

(文章开头海报上,你能找出来同济八骏嘛~)




整理不易,

先为大家奉上一半作品,

另一半请继续关注!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凡加最新课程信息,寒假课程打架报名中~


编辑丨小加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凡加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

van@shjifan.com

/

凡加方案手绘交流群: 609483515

电话:400-022-1066;181171402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