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众期待什么?看调查问卷数据下,深圳需要怎样的自然博物馆

博展联盟 2023-10-07



1511份有效问卷

1043份展望与建议

对于深圳的第一个自然博物馆

公众有着哪些期待?


“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为建设目标,深圳自然博物馆选址于坪山区燕子岭片区,初步核定用地面积4.2万平方米,服务辐射范围达珠三角地区乃至华南地区。


集自然历史遗物收藏中心、自然标本陈列展览中心、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科普教育中心为一体,深圳自然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创新型自然博物馆,以及深圳公共文化、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 深圳自然博物馆选址


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馆现处于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启动阶段。为更好地服务于此次项目建设,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深圳博物馆主办,有方空间协助发起线上公众咨询,广泛征集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期待和意见。


自2月18日至25日,本次调查获得公众积极参与,共回收问卷1512份,其中有效问卷1511份,1043人填写了开放题,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更多建议和期待。有相当多的受访者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许多意见未来将被写进建筑设计及展陈设计任务书中。问卷提交者中,有1006位来自深圳本地,占全部提交者的66.6%,81.4%提交者年龄区间在18—40岁之间。



启发性、故事性、探索性内容更吸引参观者;

公众期待看到深圳乃至大湾区本土特色;

新冠疫情背景下,自然博物馆能做些什么?

多样的、满足不同需求的临时展览备受期待。


“生命进化”“宇宙万象”“植物王国”是受访者最期待的常设主题内容。总体调查显示,人们对常设展览主题的期待分布相对平均。在留言中,许多人都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如全球变暖、物种灭绝,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等。同时,区别于往常仅关注展览内容,许多受访者开始关注展览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启发性、故事性、探索性的内容越来越吸引参观者。


您最希望深圳自然博物馆常设哪些主题内容?(多选,最多3项)


深圳乃至大湾区本土自然资源引起普遍兴趣,“城市里的自然”主题受到格外欢迎(61.8%),与深圳所处地域相关的地质地貌、亚热带生物群落,以及海洋生物资源也都受到关注。人们不仅关心自然,也希望了解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些受访者留言,建议可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城市发展与自然变化之间的联系。


您认为深圳本土自然资源最值得展示的特色内容是哪些?(多选,3项)


城市的自然博物馆要突出深圳特色,深圳自然博物馆能够回答深圳作为一个处于亚热带气候的高密度滨海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刘驰


希望布展方面加入更多深圳特色,即中国南方都市自然的生态美学——作为一座新兴快速发展的都市所拥有和保留的奇迹般的自然资源,如深圳的山林、海岸、湿地、候鸟、昆虫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是深圳在自然方面有别于其他三座一线城市的地方,希望布展能体现这些资源与这座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以及背后诉说的深圳自然故事。——陈凯伦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乃至全球流行,让更多人开始反思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角色。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分子学视角下的病毒是什么模样?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向人类?这场世界范围的病毒流行是否是对人类傲慢的惩罚?……在留言中,许多人希望自然博物馆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希望通过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事件,将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含细菌、病毒,病原寄生虫)等作为一个特别主题展示给观众。让大家了解致病源,增加防范意识和知识,提供有意义的帮助。——藤起


经过这次的疫情,我想更让我们去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去爱护野生动物,而不是去破坏这个平衡。——罗莉


随着疫情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病毒学也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自然中有趣的分子生物学的科普或许能激发和引导未来潜在的分子生物学家、病毒学家医学家。——金星


这次疫情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让人们进行自然与城市发展之间平衡关系的反思。——张静仪


除了常设主题、地区特色,关注当下,我们当然还希望博物馆是“常看常新”的。博物馆在主题展陈空间外,特意预留了临时展厅,作为丰富展览内容的重要功能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参观者的喜好。


希望留出一个或多个临时展厅,每半年做一个关于自然的主题展览。展览主题与当下的流行因素以及自然有关,如现下的新冠病毒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展览内容可以是科普知识、艺术创作、文献资料等,可向社会征集。——杨冬梅


博物馆最好有常设展区和临时展区,多多承办高质量自然主题临时展览,不断激发公众对自然的兴趣,否则博物馆的参观者往往去两三次就不会再去了。——王赫




知识传播的同时兼顾休闲娱乐、观光旅游;

不同参观时长和需求都应各得其所;

不同参观群体及目的都可投其所好;

互动、参与、娱乐、科技,样样都不能少。



区别于传统博物馆,人们参观自然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单纯为获得知识信息(78.1%受访者以丰富知识为主要参观目的),还包含了许多复合目的,如休闲娱乐(29.1%)和观光旅行(16.3%);另外,由于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关注,超过半数(54.3%)的受访者表示参观博物也是为了带孩子了解自然知识。


您觉得参观自然(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把服务儿童与未成年人放在重要位置……在进行布展时,儿童专区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项目时,对不同年龄段展开的活动应有从浅薄到深入,从具象到抽象的区别。如果深圳的博物馆想在全国脱颖而出,这一点大有可为。——吴以慷


因是自然博物馆,专业知识相关度较高,家庭应该为主要访客来源,其中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另外,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成年人和自然科学行业专业人士也有一定基数。——康林婷


81.8%的受访者愿意花半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参观。长时间的参观,对休息空间的设置提出了要求。


另外问卷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区间的受访者,在参观时长的倾向上各不相同:18岁以下参观者更多选择参观1—3小时;18—40岁参观者愿意花3—4小时参观;40—65岁参观者则更愿意花一整天用来参观。年龄越大,似乎越喜欢泡博物馆,而不同的参观时长和计划,也需要有不同的参观流线组织。


您参观自然博物馆会愿意花多长时间?(期望多久能得到一定的体验或收获)



由于参观目的多样,人们对自然博物的功能设置需求也更加丰富。在“丰富知识”的方式上,许多人希望博物馆可以举办讲座/沙龙,展示科研实验;想带孩子参观的家长们希望博物馆能关注儿童/青少年教育;想来博物馆休闲娱乐的参观者,则对户外拓展抱有兴趣……


除参观展览之外,您特别希望在深圳自然博物馆还能做什么?



中国有很多自然历史爱好者。国外一些自然历史博物馆会主要针对儿童设计布展,但我觉得国内其实许许多多成年人在成长过程里并没有机会接触许多自然历史知识,希望在设计任务书时可以多考虑成年人群体。——戴赟


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如相关专业学生及社会工作人员、携带老人小孩的家庭等)设置不同的游览通道和空间,设置可选择的游览模式。——林木木


显然,不同群体对博物馆的期待诉求各有不同,调查结果显示:18岁以下受访者更容易被户外拓展(17.4%)和实验展示(21.5)吸引;18—40岁和41—65岁受访者则对讲座/沙龙、实验展示更感兴趣。


加之不同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时长,不仅需要博物馆在展览组织的动线设计上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与观众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及展示所涉及的科技含量上,都要比其他类型博物馆更高。


因为以创新为亮点,建议引入VR技术实现人与动植物的“互动”,例如触摸动物、感受植物的成长;同时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大大屋”(巨人国)与“小小屋”(小人国),前者放大动植物形态,如比人高的草丛、游船大的蟋蟀,后者相反(如微缩模型),人进入之后是巨人的视角;可配以剧场版情节,打造精彩丛林冒险体验;另设保护自然主题VR展,展现自然被破坏后的景象,可引入国内外时事进行场景虚拟,如澳大利亚山火、北极冰川融化、威尼斯因海平面上升城区被洪水破坏,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纽扣儿


在展厅流线设计时,可以将同一内容主题的展厅的功能布置重新调整,不仅仅只是这个展厅观赏完毕,随引导走入下个展厅继续观赏,这样看来,展厅的功能只剩下了一个——观赏。展厅的功能和布置以及形状就像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个展厅所发挥的不同功能最终都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深刻记住所见所闻,深深浸入其中并有所感悟。——杜薇


深圳可以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利用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使中国自然博物馆以更加前卫,更有体验交互感的方式,往世界自然博物馆迈出领先一步,先行示范,全球标杆。——王中良


建议考虑最新的绿色生态技术,将生态的展示方式与场地现状结合,融境于展,让大家能够以全新的方式直观感受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期待深圳能够探索出一个引领未来国内乃至世界的新模式!——王国庆


要有特别精彩的展陈方式,可以互动,可以触摸、可以试验,而不是一味的输出。希望这个博物馆的色彩能够丰富且柔和,能够让大家不觉得枯燥。灯光不要过炫,但是恰到好处。休息区请尽量多且舒适。这样对于老人和孩子更加友好。——张雨丝




 


公共交通和停车问题需妥善解决;

关心特殊人群,无障碍设施应当完善;

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要一应俱全。


82.3%的受访者会选择双休日等日常假期前往博物馆参观,尽管大部分人(72.9%)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博物馆,但仍有超过半数(51.2%)受访者可能会选择自驾。面对节假日的集中访问,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妥善解决公共交通接驳,停车等问题。


您更愿意选择什么时间前往自然博物馆参观?



您会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前往自然博物馆参观?(多选)



除交通、停车等问题外,在受访者留言中,许多人也希望博物馆能够提供周到的公共服务,如亲子服务设施、餐饮服务、休息区域等。


希望在基础设施的配套上能设置齐全。位置在坪洲比较偏远,应该有相关服务人员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其可能需要的帮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直接到达,适合家庭的餐厅、便利店等做辅助。——康林婷


建议做好博物馆的各方配套设施,比如交通、环境、卫生等,公共交通方便会给予很大一部分人的实际参观动力,而馆外环境对于以自然为主题的博物馆就尤为重要了。博物馆的很大一部分观众是青少年和少儿,做好这方面的配套设施服务也会令整个参观满意度大增。——叶联翔


我认为母婴室与儿童车的配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很好的满足一些游客的需求。无障碍设施就不用多说,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陈宏志


如果展馆可以在不同展区之间合理地放置一些座椅,设置公共休息区,提供简单的饮料贩卖机,手机充电站等服务设施,可以更好地调整参观节奏,让参观者在舒缓身体,放松精神的同时,消化展览带来的大量信息。——涂艺


每次去博物馆,都希望能有广阔丰富的知识能汲取,还能有各种互动活动能参与,也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才能让人停留得更长时间,一个开阔的让人以各种姿势停留、消化知识,休息、思考、冥想的大厅非常必要。——秦英


在精心地围绕着自然各个层次为主题的流线下,布置好参观流线,每一步的每个空间里都充满趣味性和探索。——尹喜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职业人群,制定不同的参观路线。例如,幼龄儿童一般是幼稚园组织往往是人群较多的较大型参观群,或者是父母家人看管进入博物馆。这两个在参观人流规模上就有差别,给博物馆的交通带来不同的压力。——王玉甫

 



尺度适宜,新颖且轻松愉悦的建筑形象;

联结周边片区,激活城市发展的公共节点;

内外空间互通,属于市民的城市客厅;

与环境交融,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建筑;



“城市客厅”是许多受访者都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公众普遍对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很高期望。许多职业建筑师也提出了专业建议,希望自然博物馆能够贴合自然的主题,期待博物馆能够带动城市片区的发展。深圳作为一个创新城市,许多受访者也希望博物馆是一座创新的建筑,从建筑空间的组织到建筑形象的呈现都能给深圳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自然博物馆,仅做为博物馆进行大众知识的科普,只能吸引那些对自然亦或是对博物馆感兴趣的人,所以在功能的设置上,可以考虑公建的多元化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城市的客厅,让人能在闲暇之余,能够想到“客厅”,来到“客厅”,在休息的过程,又能增加对深圳自然的了解。——GS


做到一馆多用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起到知识普及和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它还是一个休闲娱乐放松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公共的空间。——张琦

 

建筑除了内部空间要做的精致,外部空间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可以设置建筑的水循环系统,水景用作蓄水池的同时,也可作为生态过滤作用。整体的园区或建筑要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充分的建筑内外甚至是园区的设计,包括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张博


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希望深圳自然博物馆不再像那些千篇一律的感觉,而是真正有自己特色,竭力去塑造自然,让场馆跟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而非独立的,它应该亲近自然,并且能与人产生互动,这样才能体现“自然”二字。在可持续方面,我觉得一定要让它注重文化上的可持续,着重展现中国人的自然山水观。——耿邦玮

 

从建筑形象上,希望能展示当代的科学先进的建筑形象,不是一个回溯式考古的建筑,而是具有深圳探索进取性的、能延展未来的建筑风格。——张HY


自然博物馆并不是用一座冰冷的建筑陈列一些标本、图片、文字。它就像一颗树一棵草落入泥土,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在建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光、水、空气,让参观者能够从建筑外观就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结构内部的参观动线要能够激发人的各个感官。——陈太康

 



1511份调查问卷,1043条公众留言,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调查收到了丰富、全面的调查信息。这些信息已整理反馈回博物馆国际招标进程中,许多建议和期望都会写进建筑设计、展陈设计的任务书中,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馆也会在公众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落成。


经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深圳博物馆、有方共同筛选推荐,我们从1043条留言中选出了3条获奖建议,为表达感谢,有方将为留言者送上千元奖励。


获奖留言:


首先我非常喜欢去这种大型公共的场馆,其次我也是一名深圳市的建筑设计师,对于大型公共博览类建筑的建议,我有几条建议:


1.出于对观展人的照顾,要有母婴室(深圳市母亲带着婴儿出来的非常多)。

2.考虑行动不便者的参观流线,明确电梯的位置。

3.展区的布置一定要分好主题,展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考虑去和回的行走动线。

4.建议在展区之间布置休闲座椅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适当地设置餐厅,解决午餐和晚餐。

5.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引进VR或者AR设备增强视觉体验。

6.个人认为展览内容仅仅是这个展馆的一部分,建筑本身也要在设计方面突出特色,创造宜人的建筑内外空间,让即使是路过的人,也想来这里休息或参观。

7.建议建筑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植被,表现绿色建筑的理念。建议参考台湾的花博会新生三馆,以及台北北投图书馆新馆。建筑采用了钢木混合结构,人走在建筑内外非常舒服。

8.建筑除了内部空间要做的精致,外部空间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可以设置建筑的水循环系统,水景用作蓄水池的同时,也可作为生态过滤作用。

9.整体的园区或建筑要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充分的建筑内外甚至是园区的设计,包括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10.派发纪念品,让博物馆成为打卡胜地。

                                                      ——张博


自然博物是一个很大的词,包罗万象。如何在有限空间平衡“大全”和“特色”,“常识科普”和“个人所得”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较于建筑外形和空间的设计,自然博物馆的内容设计更为重要。内容设计主要包括2个部分:


1)展陈内容,

2)交互方式。以内容带动空间设计是主线,满足大型公建的服务设施是必备,整体建筑节能、减排,对环境影响最小,这才能体现自然友好的理念。


展陈内容上可以分为3个层次,


1)宇宙—地球层次,讲述宇宙(时空)-地球生态系统,人在其中的位置,全球环境危机;

2)国家—深圳层次,讲述中国在地球的位置、深圳在中国的位置,中国的生态系统,深圳的生态系统;

3)个人层次,个人日常行为是如何与宇宙-地球、国家-深圳层次产生联系。设计内容的目的是想把每个人个体的生活融于广阔的时空,感到人类个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扩充人的精神容量。


在交互方式上


1)宇宙—地球层次采用全息投影环境,虚拟现实交互,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让人在宇宙中寻找地球的位置,并设置上帝视角、飞鸟视角、鱼类视角、猎豹视角等多个视角看地球多个区域。这涉及内容创作、程序开发、交互设计等工作。

2)中国—深圳层次,以模型、图片、视频、交互机、导览讲解为主,这时,需要经过内容培训的讲解员专门讲解,并在此版块加入定制内容。

3)个人层次,采用游戏交互方式,设置多个个人行为场景,并衍生蝴蝶效应式的对宇宙-地球,中国-深圳层次的影响模拟。


其他公建服务空间和设施设计需要详细考量低碳、减排、节能等设计方法,并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建筑环境中,使游人在空间体验中获取自然友好的感受。——黄越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创新的城市,希望深圳自然博物馆能成为新型的博物馆模式模板,跟传统的博物馆区别开来,从游客角度出发,让“逛博物馆”成为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博物馆的角度出发,可以拓展单一的门票收入,增加营收。实现建议:


1.形式建议:以“旅游路线”概念设计游览线路,每位游客提供一个“参观日志”,可以在馆内进行游览打卡(盖章),知识记录,记录游客与博物馆之间的故事。


2.业态建议:集参观—餐饮—玩乐一体,提升场馆的吸引力及复游率建议:

1)海洋主题咖啡馆/轻餐厅;

2)植物DIY馆:供游客制作自己的盆栽,可以购买盆栽;

3)纪念品馆;

4)主题拍摄馆;

5)自然绘本阅读室;

6)3D观影馆.......


3.推广建议:

1)IP形象(吉祥物)打造建议:打造属于博物馆的IP形象(吉祥物),提升博物馆与游客的情感联系,加深对博物馆的印象作用:

a.应用于场馆地图设计/海报/公众号……

b.用于场馆的打造(场景装饰);

c.用于制作植物馆纪念品;

d.嘉年华人偶活动等……

2)定期举办活动,

a.创意主题月、商业联名等(如植物&甜品月:博物馆x喜茶,海洋生物&时尚月:海洋生物主题服装走秀);

b.植物DIY活动(基础掌握植物扦插讲座,10种冷门海洋生物介绍……);


3)组件粉丝群,

a.建设前期可以用于跟粉丝交流建设进度,直播建设过程,提供线上分享会,吸引粉丝;

b.场馆开放后可以用于预告活动,粉丝间分享交流等。——文乐


·END·

转  自|有方空间

排  版|王  鑫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往期回顾



十三个步骤教你如何筹备线上展览

“阐释性展览”:  试论当代展览阐释的若干问题

格罗伊斯 | 后互联网时代的策展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