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尝试从不浅尝辄止,每一位设计师都有属于他们的关键词

王伟彬 博展联盟 2023-10-07



展览企业间的竞争形势愈演愈烈,方案的层次水准往往会决定着项目最终“花落谁家”。投标并不像考试样,结果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项目主案设计的水准往往决定着整个项目的命运甚至是整个公司的命运。那我们应如何做好主案设计师这样一个角色呢?来跟博小二听一听下面这位主案设计师怎么说的吧!


本文中涉及的图纸仅供学习交流,切忌商用(侵权必究)。



创  新


在与行业朋友交流过程中,提及最多的无一不是——创新。但在实操中有时候会发现很多“传说中的设计师”并未留下“传说”,却丢了一标又一标,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抱着既有案列经验、Pinterest这些“葵花宝典”作为万能定律。忽略了内容与客户心理,更忽视了设计的本质:创新。最终被竞争对手杀的丢械弃甲,事后非但没有认真的反思,反而对结果怨声载道。


其实败标并不可怕,是每个设计从业人员需要经历的过程,库哈斯在珠江歌剧院项目败给了自己的学生扎哈。安藤忠雄在《连战连败》一书里,集中探讨关于“败”标的得与失。这些难得的经验值得大家去深入探讨。好的东西会说话——若能跟设计组成员一起多来几次“头脑风暴”,通过标新立异的创意点,应该可以弥补诸多客观的缺点。


在这里我举一个以“场地客观条件”“机械装置”的案例加以探讨。



因为牵涉到军事题材,对原效果以手绘的形式进行了复刻。原方案也是有动画演示的,同样也是涉及到军事题材。




当受众走入装备展区,

“三人作战小组”装备实物以升降平台为载体

从地下升至展示区。




内  容


“有素材没有形式是一堆累赘的事实;有形式没有素材是一张中空的蛛网。”哥德的这句话说得十分形象。在现实设计案例中因为项目设计周期紧张的客观因素抑或对脚本大纲解读存在偏差的主观因素。一味的去拼凑造型,结果造成展览空间语言的混乱。最终导致形式与内容牵强附会更甚是毫无关系。内容为王并且应该永远是展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个展馆或者一个展览应该讲述什么,最终能给大家留下什么?这个命题或许是展览工作中最应解决的问题。


洛阳市城市规划馆的序厅三彩瓷制的主题形象墙给我的印象最深,也让我最为钦佩。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其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符号颇为丰富。面对河图洛书、夏商遗址、洛阳牡丹、龙门石窟、东都洛阳等如此繁多的历史及地域元素,取舍之间见高低。方案设计从“唐三彩”形式出发,是个很好的创意点。近日我也在相关书籍上读到三彩相关内容,细细品味之后想借此对细节加以阐述:


第一步,对历史朝代及文化元素的初步“海选”


纵观洛阳历史文脉,起于夏,延续于后晋。数千年的发展史中隋唐两代最为辉煌。因隋朝享国时间极短,唐朝对洛阳的影响可谓是最为重要。这应该是设计团队抛开其他朝代精准定位的第一步。


第二步,文化载体的二次选择


唐,国力强盛,文化多元,对外开放,唐人极力营造一种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唐代工艺品中无论是瓷器还是丝绸制品都着力凸显繁丽,丰富多彩的典型特征。唐三彩釉面色彩斑斓,造型丰富,并且胡风弥漫,文化交融,内涵丰富的规划馆作为展示洛阳经济文化发展的空间载体无一不像唐时三彩一样,向世人传达着象征民族大繁荣及民族大交流的壮丽篇章。我想这应该是选择三彩表现的落脚点。


第三步,主题的升华


方案设计采取了三彩的表现形式,但不局限于传统的表达。依托现场开阔的空间挑高,新三彩的瓷片拼装布局气势恢弘。同时在细节处理上也颇有可取之处,既采用对称的格局:如视觉中心最底部以对称纹样居中的青铜兽面纹,还有墙体两侧龙门石窟佛像及周公像从布局上都是左右平衡有度。同时画面还采用写实和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金漆线描古建、文物、规划、交通等展览元素。如此大美画卷可谓是对三彩和洛阳城市面貌的一次升华。


空  间


有相当一部分展览设计人员是从家装、平面广告等相关行业转岗而来。原有职业的细节化与平面化想法的观点根深蒂固,忽略了大空间的组织语言。在实操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关于这部分的讨论以我在艺树文化供职时的宜昌党史馆案例对展览空间加以说明。 


我的两位同事分别根据不同的空间从“火种”“惊涛”作为创意点进行了精彩演绎。


“火种”方案推演

“火种”方案放大手绘效果图

“惊涛”方案草稿

“惊涛”方案草稿轴侧图


在接手此方案时,最大的苦恼就是序厅空间问题:纵深“深”,横向“窄”,并且需要把矩形的短边作为主题形象墙。通过尝试用体块,在弱化矩形的长宽对比的同时,弱化主形象墙短于左侧辅展墙的客观缺憾。


三种空间对应的三种方案以及三种元素提炼

深化方案草稿一

深化方案草稿二

深化方案草稿三


展览对外开放时,参观群众的合影照片不难看出当初“弱化”的构思应该是对的。当然此空间应该还会有更好的手法,也欢迎相互探讨。



最早看到类似的材料是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随后一直渴望能在展馆里触摸到类似质感的石材。项目实施时,负责施工的同事对现场的把控,特别是对材料的筛选极为严苛,数年前的夙愿也终完成。


施工过程照片(黄色圈线内为材料细节大样)



场  景


文博展馆中的场景再现为满足观众精准探索历史维度的兴趣提供了可能。其在展览中的作用亦愈发明显。主创设计的自身文化修养往往决定了整个展馆内场景的艺术层次。但在实操中对事件历史背景缺乏深入的分析,以及对展览时空布局缺乏整体的考究或是自身艺术品位的还待提高,通常只是机械的将A场景模式套用在B场景上,造成诸如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物设定错乱的尴尬局面。工作中也看到一些通过ps、手绘板的简单绘制,觉得过于概念僵硬。遂自己通过纸上手绘对场景设计做了一些尝试。


这是对自己项目中的一个展项的复刻绘制:某部战地医院场景

看到这张原照片很多次,最后还是通过手绘素描自己把细节复刻了一下。在整个绘制中不断的思考如果我是项目主案,应该如何在类似的空间中“布景”。

关于油驳船只起火的场景,原画是自己通过水彩绘制的。

自己曾在某大型军事展览馆的负一楼看到过一个武器展。通篇的展台实物与背景油画,后来我看到可以提升现有设计的参考,遂手绘复刻:如果运用一种贴近“实战”的场景构筑法会不会比现有的展览更有画面感。

看到这套原方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有实物展示、有场景搭建、有展览内容的多元化形式。

在《太行公仆》方案中自己也对上述展览形式进行了演绎。


在实操中遇到很多盲目的臆造空间,比如设计者将明清时期的建筑历史符号套用到汉朝的展览内容设计中。虽然我们无法像史学家那样精准的定位历史轴线背景,但尽可能的通过查阅资料避免类似尴尬的情况发生。如果能进入实地考察,测量客观数据亦为“上上策”。


学  习


入行之初,总喜浏览行业各大公司的网站,学习借鉴各种造型形式。后来喜欢跑到各地去看建成的展馆借鉴细节。再后来,喜欢看场馆文字以及揣摩整个展馆的设计语境。可能大多数展览从业人员和我一样目前无法经历过亿标的项目,但我觉得可以对大型展馆,持以“丈量学习”“解构批判”的态度去想想自己如何提升现有方案。我深知一个展馆往往不只是设计所能主导的,更多的是与内容、甲方、空间、投资费用相结合甚至是相妥协的产物,以下罗列的设计想法仅仅是我站在学习角度的“吹毛求疵”,原意绝非是对原作者设计思想的诋毁。



关于丈量:内心比较反感随心而欲的设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蓝本”,通过现有展馆的一些数据,作为自己项目设计尺度坐标系基准点,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能会看得更远。



关于怀疑:在现实中可能会很少接触到数千万乃至数亿造价的项目,有时候会在已有的空间去设定自己的想法。


求  索

(展馆案例)


01

火石寨地质地质博物馆



二〇一二年在田野文化供职的的案例。在数年后,我在张掖看到了丹霞地貌,如果再设计此类的地质博物馆应该会有新的尝试。

02

武警某部军史馆



第一张设计构思借鉴了上海某个展馆的想法,通过光效对其做了提升

03

某市方志馆馆



二〇一二年在田野文化供职的的案例。在项目地看到了大天鹅、地坑院、砥柱石等等一系列的地域风光。


04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



二〇一三年在文汇文化供职的案例。该学校是前国家领导人的母校。因为造价与效果的问题,没有中标。虽然造型手法有些老套,但是我感觉氛围还算值得回味。


05

豫商博物馆



二〇一七年在艺树文化供职的案例。只完成了方案初稿,没有参与后续的实施方案。


06

宜昌党史馆



二〇一七年在艺树文化供职的案例。深化设计,特别喜欢现场的那个墙砖。最早看到这个材质是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

07

井冈山革命馆



尝试运用折线作为整个展览的造型脉络,方案只停留在了概念方案,通过手绘对方案进行了复刻。


08

中铁装备展厅



二〇一九年,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从中接触到很多东西,通过学习知道盾构的设计想法来源于凿船贝。



最爱的项目



这是一个爱到估计这辈子都不会遗忘的项目。很庆幸自己在项目初期,能沿着玉泉观山路走的那一下午,感悟到有血有肉的主题:将天河注水与玉泉育水融合到方案中。也很庆幸甲方对方案无障碍的认同感。更庆幸在这个项目后再次认清自己!总之就是喜欢这个小项目!


最近在抄一本扎哈的书,有句话值得作为结尾与大家分享:



“I believe there should be no end to experimentation”


——“我觉得我不会停止尝试”



·END·

文  字|王伟彬

图  片|王伟彬

排  版|王  鑫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往期回顾



2020博·展·研系列主题品牌活动— “后疫情时代”企业生存发展与品牌创新建设


文物的媒介:博物馆展柜玻璃

将图纸变成现实,山东建大设计院装饰分院与秦文化大展的故事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报名今天晚上23:59截止 | 博物馆中的口述史
博物馆+公园,会有哪些创新玩法?
又“整活”!上海文化地标宣布:营业到午夜,与人气大展一起跨年!有人担心:会不会太像游乐园?
文化中国行|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最新实拍!湖北省博北馆,即将开放!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