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导航系列 • 上海纪录片学院简介
上海纪录片学院
SHANGHAI DOCUMENTARY ACADEMY
简 介
01
上海纪录片学院是我国第一所专业纪录片学院,学院结合全球电视纪录片市场的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内高校率先设立纪录片特色学科发展方向,打造高水平复合型影视创作人才,尤其是纪录片创作人才。
学院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胸怀国际视野,引进和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同类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拥有国际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办学优势。
学院目前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有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纪录片方向、摄影摄像方向),专职教师中9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40%具有行业工作背景,50%具有海外学习背景。学院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学院秉承“建设国际化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为打造高水平复合型影视创作人才,设置了国际化、应用型、实务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参考国外10多所高校纪录片专业办学经验和课程体系,制定了“打牢理论基础、开阔教学视野、突出技能训练、参与实际创作、推出上乘作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了“理论线+技能线+创作线”齐头并进的教学体系。
为了“人尽其才”、“精益求精”,学院首创“剧本创作工作坊”、“纪录片工作坊”、“电视栏目工作坊”、“微电影工作坊”等工作坊制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院强调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国际化,培养学生优秀的外语水平,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类境外学习和实训活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双师制”是上海纪录片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的另一个亮点。学院聘请了一群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奋斗在纪录片创作一线的导演、制片人、摄影师、剪辑师、录音师等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双师制”保障。
近年来,上海纪录片学院学生先后在国际、国内纪录片大赛中获奖70多次,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专 业
0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纪录片方向)(本科)
本专业为艺术类本科专业,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电视纪录片本科新型、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高水平复合型影视创作人才,尤其是纪录片创作人才。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扎实的影视创作能力,系统地掌握影视创作理论和方法,包括导演、摄像、文本写作以及后期制作等,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非虚构与虚构类影视创作的综合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学、传播学、艺术学、影视美学、影视导演基础、影视剧作基础、影视评论、新闻摄影、摄像基础、纪录片摄影、影视录音基础、纪录片同期录音与环境拾音制作、纪录片声音设计、影视剪辑与特效、纪录片叙事、纪录片导演与创作、电视栏目导演与制作、影视互动媒体传播、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双语)、纪录片专业英语(双语),纪录片创作工作坊(导演、摄影、剪辑、录音)、影视剧本创作工作坊(策划、编剧)。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就业前景:就业面宽广,面向电视传媒、网络电视、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视采编、纪录片策划、纪录片创作及电视后期制作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摄影摄像方向)(本科)
本专业为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熟练掌握影视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并拥有一定影视编导能力、后期制作能力,胜任纪录片、故事片、新闻、电视广告以及图片摄影的摄影摄像师,是不同类型的影片、视频制作工作中具备较强创作实践能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专业艺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学、影视剧作基础、艺术学、影视语言、传播学、影视理论基础、摄像基础与纪录片摄影、影视航拍语言与特殊摄影、影视照明与布光、录音与声音设计、影视剪辑、影视特效制作、影视调色学、微电影导演与创作、电视栏目摄像与制作、影视互动媒体传播、微电影创作工作坊(编剧、导演、摄影、声音设计)、后期制作工作坊(剪辑、特效、调色)。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就业前景:面向影视传媒、互联网新媒体、广告传播公司及各类出版与文化传播机构,从事电视采编、影视制作、图片摄影等工作。
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广播电视学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班)
2014年,上海市教委批准我校为“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为贯彻教育部和市教委“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从2015年开始探索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一、招生要求
1. 考生外语口试成绩要求合格(若该地区无口试单独成绩则只看笔试成绩)。
2. 我们期望报考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影视艺术素养,具有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艺术特长。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和广播、电视新闻制作能力,不同类型的视音频创作理论和技术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让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熟练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和制作能力,较强的纪录片、电视栏目、微视频的创意、策划和制作能力,特别是运用数字视听手段进行声画表述的原创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精神、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三、培养要求
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特色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对广播电视理论和实践有较高层次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广播电视理论和影视制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强调动手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升广播电视专业操作技术、节目采编和制作、栏目策划营销等能力。除了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期间还将通过国外高校联合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通过与业界单位的合作,如电视台、大型影视公司等,让学生走入实战岗位,进行特色的实验实训,让学生紧跟数字媒体时代不断更新的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创作方法;通过大量开展相关学科的专家讲座,培养学生的较高的理论素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人才培养与与市场需求的真正接轨。
四、主要课程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包括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学位课和开放选修课。主要专业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概论、艺术学、中外新闻传播史、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影视文学、影视语言、影视录音基础、影视导演基础、广电专业英语、视觉文化批评、大众传播与社会、广告学、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网络与新媒体、影视人类学等。
五、培养模式
1. “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
与电视台等业界部门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媒体在我校纪录片学院建立的创作基地,和校外媒体建立的实训基地。
2. 境外高校交换学习模式
目前,上海政法学院正在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商谈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教学、实训合作项目。
3. 竞争分流机制和中期选拔机制
在培养过程中采用竞争分流机制。学生应当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完成学业,不能满足培养班培养要求的,按照竞争分流机制,动态分流到其它专业继续修读,已获得的学分可以计入总学分。最高分流率原则上不超过培养班人数的30%。
建立面向全校各专业同一年级学生的中期选拔机制。根据学生自愿申请以及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等条件,学校通过面试遴选方式进行二次选拔录取,合格者编入培养班学习,已获得的学分可以计入总学分。最高选拔率原则上不超过培养班人数的30%。
4. 专业内部选拔机制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培养力求“人尽其才”、“优中选优”,在课程及工作坊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栏目的创意策划、新闻节目、主持人节目、专题节目、微视频创作等方向,对优秀拔尖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
以上具体实施办法在学生入学后另行公布。该专业日常教学安排和管理由我校上海纪录片学院负责。
往期精彩
【聚焦党代会】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上海政法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稿)
「上政新媒体中心出品」
责编 | 孟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