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策略|深聊行业】策略对话新能源:投资时代脉搏——宏观策略深聊行业1小时系列九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一观大势 2022-10-01

 作者:方奕/董琦/庞钧文/苏徽/韩朝辉

【本报告导读】:光伏、风电处于潜在需求爆发早期,能源转型趋势和发力新基建投资提升行业成长确定性,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与盈利双升。本期我们深度对话新能源行业。

摘要

【策略深度对话行业】源起与目标。股价波动是“心中之花”,投资需守正出奇,“正”是对于基本面的研究和理解,“奇”是市场博弈,人们对于业绩的展望和预期波动。正奇之间,既要看懂业绩,又要看懂预期,难度之大不可想象。策略对话行业,意在以投资人视角,以提问互动的方式让大家加深对各行业的理解,从行业角度理解“正”之所意,从策略角度明白“奇”之所向。


光伏、风电均处于景气周期起点,经济性提升加速潜在需求释放。光伏行业需求在成本下降经济性提升带动下非线性增长,国内土地和屋顶资源丰富叠加装机成本优势,分布式光伏占比快速提升成为新增需求主力,预计今明两年行业复合增速达40%,海外装机目标提升进一步增强行业需求强度;风电行业在后补贴时代底部探明,前置指标招标量数据大增,提升市场对后续装机量的预期,预计今明两年陆风、海风先后进入高增长阶段,十四五时期风电需求有望逐年向上。


光伏行业进入供给定需求时代,风电整机龙头更受益行业格局变迁。光伏产业链是硅主材加非硅辅材的垂直结构,巨大潜在需求下核心供给瓶颈硅料环节决定行业整体生产能力,并成为产业链利润凝聚点,行业格局较好的硅片环节可跟随硅料涨价,而电池片环节则被侵蚀利润,后续随着硅料产能释放产业链利润有望向硅片及后端环节转移。风电产业链是整机和零部件企业的伞状结构,大型化背景下整机企业议价能力提升,而平价上网后整机龙头公司的技术优势愈发凸显。


光伏高成长赛道的超额收益来自量价因素,风机价格在装机高增驱动下有望上行。光伏耗材中的金刚线和高纯石英砂增速快于光伏行业,核心驱动是行业需求高增,而超额收益则来自量价两大因素:金刚线价格稳定,细线化趋势下单耗翻倍增长;高纯石英砂需求量随行业增长,而有限供给下价格持续上行。风电行业的景气最终会传导到产品价格,21年初以来风机价格一路下降,随着装机量增长超预期会带动后续风机价格提升,而风机价格向上拐点则是板块投资的介入点。


▶‍光伏看好全产业链机会,风电看好整机龙头。光伏、风电行业平价上网后合理估值区间在20-40倍PE,当前光伏风电公司普遍估值在中枢偏下位置,随着行业持续高增长,估值和盈利有望双升。光伏看好全产业链,推荐:硅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逆变器(固德威/锦浪科技/阳光电源)、EVA颗粒/胶膜(联泓新科)、BIPV、金刚线(美畅股份)、高纯石英砂(石英股份)等;风电推荐整机龙头(明阳智能)。



目录




01

策略深度对话行业的源起与目标


股票价格波动是“心中之花”,股票投资需守正出奇,“正”即是对于基本面的研究和理解,“奇”是市场博弈,人们对于业绩的展望和预期波动。正奇之间,既要看懂业绩,又要看懂预期,实际难度很大。策略对话行业,意在以投资人视角出发,以提问互动的方式让大家加深对各个行业的理解,从行业角度理解“正”之所意,从策略角度明白“奇”之所向。


策略团队方奕、苏徽联合宏观团队韩朝辉,与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团队庞钧文深度对话;为大家揭开下一阶段投资主线,展示行业发展脉络,包括估值情况以及未来的一些核心看法。


02

能源转型初期阶段,新能源投资有望持续发力


方奕:

新基建22年投资态势如何?2021年看到碳约束以及限电限产冲击经济,2022年碳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如何?


韩朝辉:
1、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的底层逻辑:双碳目标简单来说做两件事,对应两种供给约束。第一降低单位GDP能耗强度,也就是高耗能行业产能优化,比如节能改造、产能去化,对应高耗能原材料的约束,比如21年的限产限电。第二降低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也就是能源转型,采用绿电代替老能源,对应能源的先破后立,比如21年的缺煤。实现低碳生产必然带来传统行业两方面的报复:供给约束常态化和通胀中枢持续上移即碳通胀。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新能源体系需要加速建设,这也是我们认为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底层逻辑。

2、对于能耗双控转型与市场预期的分歧之处:21年的供给约束主要由于能耗双控趋严所导致,22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能耗双控转型,市场普遍认为转型意味着能耗带来的供给约束将逐渐消退甚至消失,但我们看来,能耗双控转型主要讲两件事:一是把十四五能耗目标在整个十四五规划期内进行统筹考核,意味着把碳达峰带来的能耗约束平滑至更长的时间区间,我们认为这必然导致周期性的供给约束,称之为能耗周期,也就是经济增长与能耗约束的此消彼长,目前处于能耗周期底部,新一轮周期正在酝酿;二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型,把清洁能源剔除出能耗考核,意味政府希望通过加快清洁能源投入破解能耗周期迷局,利用能源转型承担更多减排任务,同时需要注意,清洁能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绿电功率不稳定,需要相关基建的系统性建设,比如储能、特高压,因此我们认为能耗周期中长期环境下新能源建设不仅需要靠前发力,更需要持续发力和系统性发力。

3、从电力建设和电力供需两个角度看能源转型实际进展和未来方向:(1)电力供需角度,4月电力供需处于紧平衡态势,其中风电维持高增速,太阳能增速维持在24.9%水平,但受制于规模,总体贡献有限,同时火电明显退坡,4月增速-11.8%,煤炭供给疲弱凸显;需求端二产和三产用电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均落入负增速区间,居民用电维持韧性。可以看出疫情给需求端带来制约,但受限于火电供给退坡,电力供需维持紧平衡。(2)从电力建设角度看,新基建占大基建比重大概10%,能源类新基建占3.2%,主要是风光设备和储能、特高压。年初以来,能源基建发力信号明确,风电和光伏投资持续加码,风电、光伏前4月累计增速分别为45.2%、138.4%,特高压进入新一轮建设周期,累计增速达57.3%,体现通过清洁能源转型缓解能耗约束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看到火电投资在大幅加码,年初至今投资增速达历史新高55.4%,旨在通过火电灵活性改造充当调控电源,体现当下能源转型注重能源安全,先立后破。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能源转型处于初期。从能源不可能三角即供应安全、低碳清洁和价格低廉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能源供应安全,未来矛盾将逐步转化为低碳清洁,这也意味新能源建设未来进一步提速,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基建是22年稳增长主干力量,未来会持续发力。

03

光伏、风电行业均处于几年周期的起点阶段


方奕:

我们国泰君安电新首席分析师庞钧文对新能源研究和投资的认识都非常地深入,我想先问庞钧文一个问题。新能源板块在四月底以来的市场反弹中大放异彩,站在当前时点,您最看好新能源的投资机会,您的观点跟市场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庞钧文:
行业景气度是核心因素,光伏、风电的整体行业景气都超出市场预期。
光伏的景气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分布式需求雨后春笋般爆发,从经济性角度我们对行业需求的判断非常乐观,证据主要来自一季度国内需求不靠大面积地面电站,仅仅靠户用、工商业企业光伏的需求就能支撑国内需求大的增量。二是海外需求受比如俄乌战争突发事件影响以及光伏行业的经济性带来全球装机的景气度,陆续看到欧洲、巴西、印度等出台更高的装机目标,提升了市场对行业增长的信心。风电行业关注招标量这一前置指标,1-4月招标量超40GW,年化在80-100GW,预示23年风电装机量很可能达到80GW以上,远远超过市场一致认知的每年装机60GW,风电还具有稳增长属性的特征,市场对装机量更有信心。

后续空间还很大:光伏、风电都处在几年周期的起点阶段。光伏高景气能见度差不多2年左右,今明两年复合40%增长,风电目前处于十四五时期逐年向上的第二年,往后的景气空间还是很大的,市场会不断强化对景气的预期。

光伏、风电的主流标的都看好,是板块性的机会。与市场认知的不同:光伏潜在需求比较大了,我们认为已经进入供给定需求状态,行业潜在需求很大,最后表观出来的量由生产制造能力决定;风电我们认为行业景气最终会传导到产品价格,为了追求平价上网,21年年初风机价格一路下降,但随着装机量增长超预期会带动后续风机价格提升。

韩朝辉:

我们看到,年初以来虽然风光投资在持续加码,但是为了保证能源安全,用于调峰的火电灵活性改造也在加速,是否意味着储能技术的大规模量产在短期还是存在难度?如何看待未来风光建设和储能、特高压投资规模的平衡?

庞钧文:
目前在储能技术方面已经有可以量产的技术,两个技术方向: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市场比较关注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但是成本不那么有经济性。现有一些政策要求风电光伏项目配套一定比例的储能,比如加10%储能配套可以实现,但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更高比例储能的成本目前还无法承担。

我们认为碳中和下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分四步走
1、电力体制改革,包括火电的灵活性改造、常规水电改造等,深挖现有的调峰能力,与光伏风电做平衡,理论上成本更低,阶段性具有经济性;
2、10-15年时间内去大力发展成本比较低的抽水蓄能,是储能里成本最低的方式,好处在于调节电量非常强,调峰能力很强;
3、同时10-15年内产业界继续投入电化学储能的研发,电化学储能的优势和前景很大,主要是成本问题使得现在经济性不好,逐渐发力解决电化学储能经济性问题,一旦解决可以大量建设电化学储能,提高对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能力;
4、最后是发展氢能,氢能可以跟光伏、风电直接对接,现在已有较成熟的光伏、风电电解水制氢设备,保证氢能的来源过程是绿色的。用氢能再去在社会角角落落进行彻底脱碳化,走向碳中和高比例新能源接入。


3.1.    光伏潜在需求空间大,处于供给定需求阶段

方奕: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光伏行业的基本面情况,从需求角度看,近期的俄乌冲突和市场热议的欧盟提高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目标,都提升了市场对光伏产业的需求预期,那么您怎么看未来国内外光伏行业整体的需求量和增长节奏?从需求的结构看,您怎么看集中式、分布式等不同需求场景的增长情况?

庞钧文:
对行业需求的判断,市场普遍是线性外推的方式去预测光伏年装机,但从行业的本质出发并不是这样的增长方式。行业增长方式核心是其成本低于传统化石能源,具有经济性大家才会愿意装。

同时关注装机的约束条件:土地和电网接入。光伏是不缺土地的,比如把全球1%的荒漠面积利用起来就能满足人类的用电需求,还有屋顶、墙面上一些新型利用形式,所以土地资源不缺;电力系统接入方面,保守预测如果每年新增用电量用光伏替代,行业潜在需求按每年全球用电量2-3%的增长,大概规模在700GW,乐观预期考虑对存量电源的更新替代则可以达到1000-1500GW,行业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空间,导致我们能生产多少产品就有多少需求。行业已经进入供给定需求的时代,未来两年40%复合增速,判断基础是对供给侧释放进度的跟踪,核心瓶颈硅料决定行业整体的生产能力,硅料供给21年全球60万吨、22年85万吨,23年120万吨,得出行业大概40%的增速。


从需求结构看,我们认为集中式、分布式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原因是不缺土地和屋顶,资源丰富且经济性也可以,分布式增速还更快些,分布式衍生出新的需求,如户用/工商业/BIPV等新场景,能更大挖掘行业需求空间。

3.2.    光伏产业链主要由主材和辅材构成,供需格局和竞争壁垒决定各环节利润情况


苏徽:

感谢庞首席,我们看到光伏行业从上游硅料到下游组件整个产业链很长,请庞首席就光伏产业链的构成做下简要梳理。同时,我们也看到产业链不同环节和不同细分赛道的盈利情况差别很大,收入增长最快的是硅片环节,利润增速最快的是硅料环节,而毛利率最高的是金刚线环节,那么您怎么看光伏行业的利润分布和未来的趋势?

庞钧文:
光伏产业链有比较特殊的产业链结构,主要围绕主材料硅材料和非硅辅材料的结构。主材:上游硅料,加工成单晶硅片,再做成电池片,把若干片电池片(一般是60、72、78片)封装成为组件,四个环节一脉相承。辅材:硅片环节的金刚线(用于切割耗材),电池片环节的导电银浆(形成导线),组件环节的光伏玻璃,玻璃和电池片之间的EVA或其他材料的胶膜(形成封装能力),外围的铝合金边框(保证产品可靠性),后续设备环节的逆变器、光伏支架等。

利润的形成核心有两点:供需紧张的环节往往成为产业链利润凝聚的点,还有就是形成产品定价权和超额收益的壁垒。供需角度看,20年下半年是光伏玻璃紧缺,眼下硅料环节最紧张,硅料从21年Q1开始涨,从80-90块钱一路涨到年中快200块钱,最近涨到250-260元/KG,硅料大概涨价持续8个季度,从21年一季度到22年四季度,硅料利润也成为了行业中最丰厚的环节。再往后由于硅料进入投产期,生产释放后没那么紧缺了,因此往后出现比硅料更紧缺的东西也完全有可能。如果未来行业供给都不缺了,利润可能朝着品牌如组件品牌,以及下游电站安装、运营环节转移。壁垒带来的超额收益是差异化的逻辑,目前看壁垒利润比较明确的是新型技术,行业主流技术构成行业基准利润水平,新型技术可以赚取更高收益,壁垒可以获取更高的估值水平。

目前判断行业由于供给紧张利润集中在硅料环节,未来随硅料产能释放,后续环节有望接力硅料。差异化的壁垒带来的超额收益目前判断主要是新型电池技术,是行业未来趋势的亮点。

苏徽:

感谢庞总,这里我想追问一个关于成本端的问题,提到成本,硅料价格是核心因素,您怎么看硅料环节的扩产节奏和未来的价格走势?对于偏中游的硅片和电池片环节,是怎样的定价模式?是否能跟随硅料涨价而不断提价呢?另外,除了硅料成本,光伏产业链还有哪些成本要素值得我们重点跟踪?

庞钧文:
硅料在2021年前三个季度没有新产能投放,21年Q4行业开始产能投放,22年Q3产能投放小高峰,23年Q1进入全行业产能投放期。投产节奏不同跟行业景气度有关。21年Q4投产的是行业内最优秀能够逆周期扩产的公司,产能投放领先行业半年时间,之后进入到行业主流企业的普遍投产。根据我们的测算,硅料21、22、23年三年的量分别在60万吨、85万吨、120万吨,复合增速40%左右。结合我们对行业需求判断,21年和22年全年硅料价格可能会继续维持在高位,这是我们跟市场比较重要的观点差异,但价格的高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价格在200元/KG以上都算是高位,价格可能在240元/KG上下波动,但是不可能永远维持高位,行业五大龙头都有比较强的扩产能力,还有一些新进入者,行业早晚会出现供大于求局面,大概判断在23年一季度,硅料价格脱离高水位,回到合适甚至偏低的价格水位,比如价格回到100元/KG以下。

硅片环节的定价是顺价的,可以随着硅料的涨价而涨价,甚至能够多涨一些。受益于硅料紧缺使得硅片环节也紧缺,由于硅片企业格局比较好,几大龙头控制市场,能够享受超额的价格,硅片环节盈利还是相当不错的。电池片环节相对盈利会受到侵蚀,因为议价能力较低,在硅料涨价中是受损的。

除了硅料成本,可以追踪一些关键辅料,比如成本占比相对较高的光伏玻璃、光伏胶膜。玻璃受制于纯碱、天然气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带来成本波动;胶膜主要受到石化、煤化工生产的EVA颗粒价格的波动。进一步推导到原油、煤炭价格对于光伏行业成本也有显著影响。


3.3.    户用光伏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是经济性和商业模式优势


苏徽:

感谢庞总的回答,我想跟您再请教一下光伏行业尤其是户用光伏场景的经济性问题,我们看到户用光伏的占比在2021年快速拉升到接近40%,装机户数和单户装机规模都出现增长,那么是什么核心因素驱使户用光伏经济性的提升,您怎么看未来的发展趋势?

庞钧文:
户用光伏的发展超出了产业链观察人员的预期。2016年是户用光伏发展元年,当时装机量占比仅占1%,2021年占比达40%,户用光伏可以说撑起了我国光伏需求的半壁江山。户用光伏快速增长的核心原因是经济性,其次是商业模式。

经济性:户用光伏和地面光伏的上网电价都是当地脱硫脱硝煤电电价,但成本端有差异,开发地面电站要获得当地土地,电站并网时要建设大型升压设备以及输变电电缆等,户用光伏没有土地成本,直接建在屋顶上,也没有大型变电设备,村级电网直接可以接入,户用光伏装机成本比大型地面电站低,这是反规模效应常识的地方。

商业模式:户用光伏不是纯2B产品,具有2C属性,涉及到用户教育和金融模式的支持。光伏电站是收益率非常确定的长周期回报产品,适当引入合理金融模式有很强促进作用。早期户用光伏主要依靠老百姓的全款,成本较高且用户教育难度较大。现在慢慢发展到不需要百姓出钱,只需要提供屋顶,不需要承担初始投资就能获得一定回报,非常受欢迎。同时因为要深入千家万户,渠道建设也很重要,比如主营低压电器的正泰电器具有成熟的渠道管理经验使其成为行业龙头。

户用光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目前80%装机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户用光伏的发展条件和经济性。上述三省做得好跟用户教育有关,山东之前给老百姓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教育。现在龙头企业努力拓展三省以外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按照全国10%渗透率初步测算,按21年装机增速,还需要装20年才能达到,因此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3.4.    高成长赛道的超额收益由量价驱动

方奕:

感谢庞首席。我们详细聊了光伏行业的需求、成本、盈利等问题,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光伏行业里的高成长赛道。从细分赛道的盈利增速看,金刚线、高纯石英砂等领域明显领先行业,那么这些高成长赛道的投资逻辑有何不同呢,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下半年其持续性如何以及会有怎样投资机会?

庞钧文:
金刚线是价格稳定量翻倍,高纯石英砂是量跟随行业增长价持续上行,核心驱动力是行业需求的增长。金刚线和高纯石英砂属于两大耗材,我们都很看好。在行业增速较快的基础上,从量和价两个核心因素找超额收益的领域。

金刚线特点是价格非常稳定,2020年10月以来官方报价没有变,但为了追求细线化,导致金刚线单耗大幅提升,从30万公里/GW提升到50万公里/GW,提升50%,光伏行业40%的行业增长乘以50%的单耗增长,使得金刚线增速翻倍,这是其快速增长的原因。高纯石英砂行业较为特殊,特殊在量跟着行业走,我们判断价格长期是向上的。因为高纯石英砂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资源数量不多,集中在若干矿里面,同时还需要和半导体行业分享资源,两个行业对于价格承受力都很强,光伏行业快速增长会拉动行业需求量快速增长,导致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3.5.    风电进入高增长阶段,整机龙头更受益行业格局变化


苏徽:

感谢庞总的解答。今天我们除了探讨光伏行业之外还要交流同样高景气的风电行业。先请庞首席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风电产业链的构成和各个环节的基本面情况?另外,从分析框架角度看,风电产业的研究跟光伏产业的研究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差异呢?

庞钧文:
风电和光伏不一样,风电本质上是伞状结构。伞芯是风机整体,伞骨是各类风电零部件,是一个类似组装的行业,类似组装电脑、汽车等。整机厂确定产品总体设计,由零部件企业设计并输送整机厂完成生产和组装,并交付给客户。整机厂是重设计轻资产,零部件企业是重资产的。
风电与光伏共同之处都是都是清洁能源,依托发电取得收益,核心目标都是降成本,追求更好经济性。光伏与风电区别点:

1、市场的不同。光伏是全球需求驱动,70%发往海外,30%国内。风电目前主要依靠国内需求,出口不多。光伏是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行,风电主要是集中式大型风电项目,风电需要一定规模效应才能降成本。
2、降本的方法不同。光伏降成本来自转换效率提升,引入新型半导体工艺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降低成本;风电是一个机械设备,需要引入新材料,朝大型化发展。
3、产业链结构的不同。光伏是垂直产业链,整体从主材延伸下来,风电是整机和零部件的产业链差异。

苏徽:

感谢庞首席,我这边想补充一个关于风电行业的问题。在经历了连续的陆上、海上风电抢装,和国补退出的情况下,22年的行业装机需求是否会走弱?平价后风电产业的行业格局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庞钧文:
对于行业增长,20年、21年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先后去掉补贴。一般去掉补贴行业会现挖一个坑,第一年行业要酝酿一下,为未来平价上网做准备。18年光伏国补去掉之后,光伏也是挖了一个坑,随后行业进入新的长周期上行通道,主要因为在挖坑过程中,行业把成本降下去,行业底部成本探明,总结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判断22年和23年陆风和海风会先后进入一个高增长阶段,22年已经看到陆风高增长趋势,23年看到海风高增长。

行业格局会发生两个层次变化第一层次是龙头企业的分化,行业没有实现平价上网时,行业依托补贴发展,行业公司进取心不强,传统2MW-2.5MW风机用了很长时间,稳妥角度因为补贴没有很好的技术进步,龙头企业和长尾企业差别不大,都能做2MW-2.5MW风机,但平价上网后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求提升,我们判断优质的头部企业能从激烈竞争中走出来,比长尾企业更有优势。第二层次是整机和零部件企业之间议价能力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大型化,大型化本身是重量增长不大情况下,风机规模、发电量、发电功率做大,零部件企业议价能力走弱,整机议价能力相对走强。所以22年风机整机企业毛利率尚可,但零部件受到议价能力走弱和大宗钢价影响,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认为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会迎来向上变化。


04

行业估值空间和投资建议


4.1.    光伏、风电仍处于估值中枢偏下位置


方奕:

从估值角度去看,光伏、风电还有多少估值提升空间?

庞钧文:
我们过去有一句总结性的顺口溜:平价上网前行业20倍PE是顶,平价上网后20倍PE是底。因为当一个行业能够依托市场驱动持续发展,应该享有比过去估值中枢抬升的过程,结合市场无风险利率、平均估值水位,再结合光伏、风电行业的增速,以及行业壁垒、格局,我们认为大概估值是在20-40PE之间,22年风电普遍在20倍PE左右,光伏普遍在30倍PE以内,整体处在估值中枢偏下位置,本身行业在增长,如果23年增速加速的话将迎来估值和盈利同步走好。


4.2.   光伏看好全产业链,风电看好整机龙头

方奕:

我们已经对光伏、风电行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探讨,那么最后还想请庞首席来整体谈谈当前两大行业的投资建议,包括全年维度重点看好哪些细分赛道,重点推荐哪些个股?感谢。

庞钧文:
光伏全板块看好。1、主材链。硅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逆变器:固德威、锦浪科技、阳光电源。2、辅材链。EVA颗粒/胶膜:联泓新科;新应用-BIPV;金刚线:美畅股份;高纯石英砂:石英股份。

风电预期分歧比较大,主要是在风机价格上。我们认为风机价格拐点向上是好的介入点,看好风机龙头:明阳智能。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落的话,风电零部件企业也会受益。

05

光伏、风电产业链个股推荐列表





免责声明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方奕:首席策略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520120005


陈熙淼:联席首席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执业编号:S0880520120004


黄维驰:资深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执业编号:S0880520110005


苏徽:资深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主题策略/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516080006


夏仕霖: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1210701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