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 事
往 事
郭山
按:这篇推送原系上级要求写的应景文,文中浮夸词句所在皆是。看官不必认真,供充数而。
一天,我接到一位学生的微信。他在信中问我一个问题:老师,您为什么要当老师?当老师有啥意思?当老师你后悔了吗?
我并没有回复。
那时,感觉自己怎么回答,对于这位踌躇满志的名牌大学新生来说,答案似乎都有些苍白。
说些豪言壮语是容易的,或许能搪塞别人,却很难说服自己。
回首往事,时间也许能给出些答案的蛛丝马迹。
(一)鞋子
二十年前,刚做班主任。一腔热血,认真执拗,却又经验全无,常常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幸好,孩子们很努力,很认真,很可爱。
有一段,班里的卫生搞的出奇的好,地面拖的出奇的干净。
我有点纳闷。
问卫生委员:“这是啥情况啊?为啥最近咱班的卫生这么好呢?”
卫生委员诡异的一笑:“老师,您每天早上蹲在走廊上擦地面,俺们可都看见了。”
喔,看来孩子们知道体恤老师了,我很欣慰。
一天下午,y同学叫我到学生宿舍去,说是有要事相商,要我务必过去。不由让我困惑了,这帮孩子们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到了宿舍,孩子们挤满一屋子,脸上都带着兴奋的微笑。看我一脸茫然的神情,大家异口同声:老师生日快乐!
啊,今天是我生日?我自己咋都忘了呢。
他们凑钱还送给我一双跑鞋!还非要我当场试一下大小!
大小正合适。孩子们欢呼雀跃。
W同学告诉我,为了知道我的鞋码大小,他们每天把地拖的异常干净,每当我从教室走过,他们就在地面反复测量我的脚印长度。
我竟然无言以对,我竟然有点想哭。
为啥要送鞋子啊?
“老师啊,您每天陪我们跑操,多辛苦啊,您的运动鞋都烂啦!”
这帮孩子们啊……
还有哪个行业,得到的回报能如此的真诚和单纯呢?
(二)邂逅
大约十年前,我和同事L老师带学生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一切都很顺利。
第二天返程,我俩坐地铁从清华大学到梅地亚中心,然后步行朝西客站走去。恰好路过中央电视台(原台址)。时间还早,我俩在央视门口驻足,赞叹着进出央视俊男靓女们的风采。
正在聊天,忽然,听到有人喊:“老师!”我俩并没在意,毕竟现在导演们不都是互称对方为“老师”么。然而,声音越来越近,一位极漂亮极时尚的美女,宛若刚从电视上走下来的明星,快步冲到我们跟前,亲切而惊喜地:“老师,郭老师……”
我胆怯又意外:您认错人了吧?
“老师,我是03届的CC啊,您的团支书啊,现在人大念博士,在央视实习呢。”
“啊,是你啊,咋变这么漂亮啊,不敢认不敢认啊……”
仔细看,眉眼间依稀就是当年那个文静爱笑的团支书。可是,这变化也太大了吧?看来大学果然是美容院啊。
然后是十几分钟巴拉巴拉往事,各种回忆各种温暖。
感觉真好啊。
有哪个职业,能像老师一般,在他乡获得自己客户的美好邂逅?
(三)成长
曾有专家说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看,如果这句话成立,那这世界上不会教的老师可太多太多了。只要教师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学生没有被“教好”,那你就毫无疑义的沦为了“不会教的老师”。
惭愧啊,我曾制造了好些个没有被“教好”的学生啊,真是误人子弟啊。
我想起了F同学,他曾一度被我列入“教不好的学生”之列。证据大概有这么几条:其一、不爱学习,上课睡觉,很少交作业;其二、常制造些课堂小混乱,比如折个纸飞机在教室里划一道抛物线;其三、男女生交往有些过密。
我们之间可是发生过好多次短兵相接。我也真是疲倦了。终于,把他的家长请过来聊聊。
原来,世界上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F同学和父母关系形同陌路,除了要钱,他们甚至几个月都没有在一起吃过一次饭!父母忙于生意,无暇关注孩子,孩子从小由老人带大,老人的长期溺爱和父母的长期缺位,必然导致成长的扭曲。
F同学的父母对我说,孩子不和他们说话,做父母的内心十分苦闷。由于长期的冷战,他们现在都不敢和孩子说话。可是,孩子在家不搭理父母,却主动去参加社会上的义工组织。
他这是缺乏温暖啊,他这是寻找情感联系啊,他这是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啊。
我劝他们从明天早上开始,在家里为孩子做早饭。不管孩子吃不吃,他们都要坚持这么做。我劝他们不要再关注儿子的学习成绩,难道分数比亲情还重要?
他们答应了。
奇迹发生了。
孩子开始在家里吃饭了;孩子终于主动和他们说话了;孩子和他们一起散步了……
F同学的妈妈喜极而泣。
F同学在学校很少捣乱了,上课开始听讲了,有时候甚至问老师题了。尽管他成绩依然很差。
最后他升入了一所三本大学。
一直到大学毕业,F同学和他的父母还常来看望我。现在他继承了家业,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一家人关系和睦,岁月静好。
不错,从一般意义上,F同学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可是,我依然觉得,F同学是我职业生涯中教过的进步最大的学生之一。更重要的是,F同学的案例使我坚定了一个原则:教育绝不能停留于分数。
有哪个职业,能像老师一般,能够深刻地改变自己的工作对象?
(四)答案
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
确实,从很多方面来看,做一名教师很平淡,很“没意思”。但,对于我这种不善交际,生性平淡,不喜欢和成年人打交道的人来说,当一名老师,可能未必是个坏选择。
至于后悔,我早已过了可以后悔的年龄。
去年,2016年,是我大学毕业二十年。回到母校和故人重逢,一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我的大学老师龚留柱教授说的一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二十年前,你们是年轻人,那时你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现在,你们是中年人,你们只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是的,如果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是同一件事,我想,那就叫做幸运和幸福了。
但,把能做的事当成想做的事,那才叫做成长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