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男老师越来越少?
为啥男老师越来越少?
安阳 郭山
(一)男教师日益逃离中小学
前两天担任教师资格考试的监考。
考点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考试合格的应该就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了吧。
监考可能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之一了。
无聊之余,数一数考场内男女比例吧。
上午一场,30个考生一共29个女孩,1个男生。
下午一场,30个考生一共30个女孩。
身为教师,看看身边的情况吧。
自己所带班,9个任课老师,其中男女比例2:7。所在年级13个班,13个班主任男女比例2:11。全校教职工450人左右,其中男教工约为160人,约三分之一略多。
这是一所重点高中,男教师比例算高的了。这三分之一的男教工,很大一部分是领导和行政人员。教学岗位上的男教师估计不到四分之一,且多为60后、70后的老教师。越是年轻教师,女性所占比例越大。教龄10年以内的教师,几乎成了清一色的娘子军。记得有一年,学校一共录用了52位新教师,其中男教师只有6人。
到师范大学去招聘,仿佛进入《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网上查阅到一组2016年的数据: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有硕士生中,男生只有22人,女生206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10。在本科生中,男生也只有66人,女生841人,女生比例高达93%。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生中,男生11人,女生256人,女生比例为96%;在本科生中,男生57人,女生833人,女生比例为93.6%。这两所学校的数据在当前颇具代表性。 就是这可怜的几个男生,毕业也未必会进入教育行业。
不仅新入职的男教师少,而且离职辞职的大多也是男教师,更加剧了教师的性别比失衡。
高中尚且如此,初中和小学更加惨淡。
俺闺女在小学六年只碰到俩男老师,一个是体育老师,一个还是体育老师。升入了初中,所有科目老师都是女的,包括体育。
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正在快速退出教师行业,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中小学教师正在成为女性专属行业。
这就是现状。
且无法逆转。
(二)一个经济学的宏观看待
在上个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那 43 34222 43 14987 0 0 1446 0 0:00:23 0:00:10 0:00:13 3138男教师还是挺多的。
记得我在上初中时,只有地理和英语是女老师。到了高中,女老师也不多。
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男教师越来越少?
一种通行的解释是:现在教师经济收入低,只能糊口不能养家。而承担着养家重任的男性,自然不愿意投入低工资的教师行业。
这种观点貌似有一定道理,但其实未必成立。对比经常拖欠工资的三十年前,现在的教师工资,无论是绝对收入、收入稳定性、职业保障度都比那时要好很多了。
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肯定有比收入更宏大的时代背景。
中国近四十年来发生的最宏大变化就是: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超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奇迹。在人口如此之多,体量如此之大的一个国家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走过西方三百多年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而且仍然在方兴未艾,令人叹为观止。
四十年前是个封闭单一的计划时代,城市化工业化都没有全方位启动。由于产业和产业分工未曾真正发育,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第三产业都没有爆发式增长,整个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体数量严重不足。根据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在工作岗位总体匮乏的情况下,社会、政府和家庭的共同选择是:优先让男性就业,让女性退居家庭。这就很好解释了尽管那个年代教师岗位并不吸引人,但也轮不到女性进入,因为社会总岗位有限,社会根本还没有发育到让女性充分就业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各类工作岗位也爆炸性增加,尤其是城市化催生了无数新兴行业,根据就业安排的一般趋势,男性优先向高回报行业迁移,因此女性随之进入男性腾出来的一些行业,包括服务员、中小学教师、收银员、文员、银行柜员等。从历史上看,中国并不是特例,类似的现象的早就出现过。比如二战爆发前,美国女性很少参加工作,随着二战爆发,一方面男性大量入伍,一方面产业大爆发,女性随之大量补充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对性别要求不高的通用性行业(所谓通用性行业,此处指工作性质对性别要求不高的行业)。而教师,正是对性别要求不是很高的行业。
不但工作岗位数量膨胀,而且由于经济体制随之改革,人们的职业流动自由度、选择度也随之大幅度提升。那个年代,你进入一个行业后,要想转行,要受到档案、人事、工资、出身、组织等种种制约,基本上一干就是一辈子。现在,人们的职业迁徙度大为增加,不管是跨地区迁徙,还是跨行业迁徙,都没有什么太大门槛。
这显然是社会进步的伟大成果。
总结:男性退出中小学教师行业,是产业发展和分工导致男性岗位向上迁徙和向周边扩散的结果。某种意义上看,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
启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中的关联问题往往让人茅塞顿开。经济变化是人类所有演进变化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说到底大多是经济现象;从宏观的大尺度理解分析社会局部的微观变化,才能真正理解微观变化的成因;跳出问题看问题;如果仅就问题本身看问题,往往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思维方法:在一个点上看问题是孤立看问题,从点到点(在一条线)上看问题是片面看问题,从面和体的整体维度把握和分析问题才是全面看问题。
(三)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既然要多角度整体分析问题,那么除了用经济发展分析中小学教师女性化,还可以用社会学、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男性为何退出中小学教师岗位。
讲一个案例:
前几年一次招聘,一位年轻但有经验的男教师来应聘,学校领导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到了签约时,这位男教师说:给我一个小时时间,让我出去考虑一下。
学校领导说:可以,我等你电话。
半个小时后,他打电话告诉学校领导:“我很纠结,在贵校操场草坪上躺了半个小时。贵校条件和学生都很好,我很愿意来。可是我却不能来。假如我没结婚,没有成家,我肯定毫不犹豫的和贵校签约。可我已经成家了,要担负一个家庭,所以我不能和贵校签约。”
学校领导:“这我就有点听不太懂了。”
他答复:“贵校提供的待遇只能糊口,不能养家。我已结婚,不能只糊口,还有承担养家的责任。”
你看,在这里,这位优秀的男生之所以拒绝签约,表面上看是嫌工资低,其实是迫于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性别定义:男性必须承担养家的责任;而女性,只用养活自己就行,甚至不用养活自己也行。
这就一种传统文化和社会学对男女不同的角色定位。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前几年某综艺节目,曾有某女性嘉宾不是喊出这样一句话吗: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笑。这句话,不仅仅是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其实也是女性对自己必须“被养”的角色认同,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放弃。
当然,社会经济大爆发的好处是,不但给男性,也给女性提供了向高端行业迈进的可能性。然而,吊诡的是这些高薪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们,尽管早就具备“养家”的能力,但却常常成为婚姻市场上的“剩女”。按道理,她们貌美高薪,应该在婚姻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才对啊,怎么会被剩下呢?
其实,用社会学、传统文化去分析,她们被“剩”很好理解。因为,在传统文化的择偶观中,女性向上找,寻找“被养”而不是“养家”;男性向下找,承担“养家”而不是“被养”。在婚姻市场上,男性精英是不愿意找一个和自己同样是精英,甚至更强势更优秀的“白骨精”的,尤其是,这些“白骨精”能攀爬到较高层次的岗位,往往年龄已经不小了。所以,男性精英宁愿“向下找”,选择稍微不太优秀,但更为年轻可爱的“萝莉”,而不是这些强势优秀的“御姐”,哪怕自己的“养家”负担稍重,也能怡然接受,因为这完全符合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而这些“御姐”同样受制于传统观念,只能“向上找”,要“被养”,可比她自己还高端的男士都早已成家了。而她自己又很难“向下找”,去接受各方面条件差的男士,因为那样做,自己就成了“养家”,完全不符合自己“被养”的角色归属。所以只好被“剩下”。
总之,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归属,对于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婚姻选择,有重要的规定性制约性。
回到中小学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由于他们的“养家”能力不强,导致男教师在婚姻市场上是弱势群体,尽管他经济收入也在稳步提升,但也多是“向下找”,寻找比教师行业更低端的女性成家。如果有一天,这些行业的收入也和男教师接近,那就是男教师“被剩下”的局面。一个例子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那时教师工资还没有普涨,而国有企业效益普遍还比较好,男教师找不到对象的现象普遍存在(女教师看不上男教师,女工人也看不上男教师)。直到后来企业效益普遍下降,才缓解了男性教师的婚姻尴尬局面。
所以,迫于婚姻和家庭的角色定位,男教师逃离中小学教师岗位,男青年避免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也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同理,由于社会角色定位对女性没有“养家”的要求,所以女性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的。而且由于她们“向上找”,尤其在大城市,她们往往是婚姻市场上的热门。因此,尽管学校女教师越来越多,除非特殊情况,她们仍是一般不会选择本校的男同事的。
女孩吗,做个教师挺好,又稳定,方便将来相夫教子。
男人啊,当孩子王有啥出息?回头连个媳妇都找不到。
你看,男教师未必找不到媳妇,但就是这种角色定位,吓得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同时,女性则迅速补充了男性腾出来的教师岗位。
总结: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着普遍联系。避免将事物简单化处理,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同理,当人们落实某种举措时,往往产生的后果和预想完全不同;良好的设想,可能产生糟糕的结果,这就是“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联系:社会文化背后,深层次仍然是经济因素。
(四)价值与事实
啰嗦了这么多,可能会有读者说:绕来绕去,不还是工资低!工资高点,不信没男人当小学老师,工资高点,不信,中学男老师找不媳妇!
话糙理也糙。
世界上好多事情,重要的不是“该不该”,而是“能不能”
该不该吸引更多的男性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当然应该。中小学校园内男教师稀缺,学生阴柔之气越来越重,不但对一代人的性格养成、性别认知、人格发育不利,也已经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比如物理、数学、计算机能学科,男性教师有女性补课替代的思维优势。你看,这十几年,一些“娘炮”明星爆红,是否和一代人在校园里看不到男教师有关呢?
给男教师大幅度加薪,来吸引男性投入基础教育,想法可谓很傻很天真。这么一来,势必也要给女教师加薪,同工同酬吗。而且,不像其他行业,由于政策和行业的特殊性,教师行业的薪水天花板是很容易到顶的。
就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几千万规模的庞大教师队伍,大规模加薪是绝对不可能。这得需要多大的财力?“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工资”了有三十年了吧?实现了吗?
并没有。
这个事儿,不该吗?
可该做的事儿,未必能做。
有人说,是因为公务员掌握着游戏规则,所以可以先给自己涨薪。这种看法也太简单化了。
想一想达尔文的进化论。食物链越往上层,数量越少。
想一想经济学的基本规律。物以稀为贵,人一多就贱。
只要一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多,他的收入必然较低。比如,农民数量最大,平均收入最低;工人数量第二大,平均收入仅好于农民;接下来就是老师数量排第三了吧?
老师处于就业食物链的低端,它的人均占有能量(收入)必然较少。
总结:决定人类社会行业收入的原因,表面看是经济和政策因素,实际上深处是自然法则在起作用。进入高端行业,才能到达食物链高层。
启发:世界上的事儿,价值判断固然重要,事实判断更有意义。
我的其他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