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与我有关:中国台湾女生从埃及到贵州小山村的乡建旅程

施盈竹Emma 乡建院 2022-09-24

中国台湾女生施盈竹/Emma生长在一个志工家庭,当很多大陆的年轻人为成为人生赢家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元智大学社政系毕业的Emma,只身前往印尼,开始了她的国际志工(志愿者)之路。从印尼到东帝汶,再到埃及的两年亲身经历,并出版由著名战地记者张翠容力荐的亲历笔记《勇闯埃及》。如今,是什么吸引了这个传奇的八零后女生,选择来到乡建院,在一座普普通通的贵州小山村,做一名社工,与社区为伴?

同东帝汶青年的合影

遇见,埃及

埃及│贫民窟暑期营队

“艾玛、吴江来家里吃饭啦,"电话一头传来村民的声音。

“我们还在忙呢,一会来,你们先吃啊!”我急忙的回应并加快手边的工作。

麻辣辣椒面、水煮烫青菜配上肥滋滋的猪肉片和一杯包谷酒,成了在中关村的用餐标配。以乡建院驻村社工身份来到贵州桐梓茅石的中关村,已有七个多月。村民见到我们还是会问候“饮食还习惯吗?”记得初抵中关村,人生地不熟,跟村民上山烧烤,我拿着村民丢弃的瓶装纸箱废物利用,画大家欢乐的模样,大家看着我从好奇到赞赏,借此拉近陌生的距离感。而烧烤的味道的确不怎么好,当地拿手菜是方竹笋火锅。

记中关村端午烧烤

我们驻扎在当地人称地主老宅,现称“墨仓”的空间里办公。根据中关村传统的习俗文化,提出了“墨耕村野,惜字中关”的营造口号,在中关村大湾组一栋经设计师翻新的老房子作为在地空间支持,打造墨仓乡村实践综合空间,以墨为耕,惜字研心,宅似仓型,涅槃新生,取名墨仓。

墨仓远景

呼应墨仓含义匾额刷上墨汁

理想把我放在大山的村庄里

刚开始墨仓空间空无一物,脏乱差。村里的孩子成了最得力的小帮手,协助我们搬桌椅、打扫卫生,还不忘调皮捣蛋。每逢周末假期,孩子便来墨仓学习、借书,签订墨仓公约才能“入仓”,源于暑假期间我们忙着办夏令营,孩子们趁我们不在,翻墙进入墨仓,拿走了夏令营活动用品,眼看活动马上就要开始,心里对孩子的失望远远大于活动可能开天窗的担心,布置好备案方案后,我便上门找“凶手”,孩子们低着头不敢看我,语带颤抖地一一认错,我选择以劳代罚,最重要的是他们要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我施予严厉的惩罚。现在孩子会主动服务外,有时也留一些惊喜给我,在画架上、书柜里藏着自制的信封,信里头写着“艾玛老师,我们爱你”。

墨仓初期孩子们帮忙搬板凳

孩子们听绘本故事

孩子们上阅读盒子课堂

环保课堂学做堆肥

墨仓也吸引了村民的目光,曾经住在墨仓的老奶奶总会拄着拐杖爬着阶梯来看看,也会带着回来探亲的家人来探访。老奶奶也会拉着我的手述说“这里以前是厨房,那是卧室,一大家子挤在这。”中关村老一辈的人保留着写书法的传统,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传承了书法文化,村民常来写毛笔字,借阅临摹字帖书籍,墨仓研心书法空间墙上挂满了村民与访客的墨宝。

孙爷俩写书法

村民写毛笔字

中关村惜字亭

村民接受桐梓媒体采访,谈对墨仓的印象

访客刻“惜字中关”的印章赠送给墨仓

一位十五年没有回来过中关村的村民,在家族微信群中看见家乡的变化,看见我们运营的惜字中关频频出现我的照片,以为我是当地人很努力的在参与家乡建设,并添加了我的微信,嚷着要回家看看,一聊才知道我们是乡建院的驻村社工,致力于村庄营造、旅游活动规划、儿童教育,以及合作社运营。十一月初他出现在墨仓,开口指着我说“你就是艾玛?"比笔友见面还兴奋,他笑称“因为你们,我才回来的”,在外地做电脑商铺的他,也会照顾云川贵的农民工,夜间让这些打工子弟免费使用电脑。十五年没回来,他发现村子变得很漂亮,也希望发挥所长为家乡尽一份心力,我们马上握手约定他的承诺。村庄是一个熟人社会,以道德与情义作为标杆,也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冲突,但是说到村庄的发展,一致希望全村一起富裕,变得越来越好。

妇女学习广场舞,孩子也学得有模有样

妇女制作手工艺吊饰

外地媳妇听到墨仓空间开放给大家使用很开心

墨仓空间成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从暑期七、八月份的乡村夏令营和亲子营,孩子们拉着我们和志愿者的手,问什么时候再办营队?挖掘中关村的惜字文化、红军故事、乡村野趣、探洞寻宝,设计出适合大众的体验式教育活动。访客留言板上写着“墨仓就像三原色,充满无限可能”、“深山中儿童的另一个田地,108个赞”、“把我留在墨仓,喜欢这里”墨仓迎接了众多访客,不少成了墨仓粉丝,游客成了志愿者;桐梓县委吴书记秘访墨仓;书法名家来访写下“中关老屋,翰墨飘香”赠送给墨仓。

举办第一届中关乡村体验营

墨仓时光,染布体验

大人与孩子一起在墨仓空间DIY草帽

亲子体验营“中关寻宝”

同中关参加朴门体验营的小伙伴一起上山采八月瓜

画家与瑞士夫妇(孔老师,约克)赠送油画给墨仓

墨仓也成了村民大会堂,村民们来墨仓议事、开会。老人家们最关心的是村庄未来发展。推展村庄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工作,喊村民“垃圾不落地,中关更美丽”合作社老年社员也参与垃圾分类的培训,协助垃圾分类的推动,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村民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不断地示范沟通,村民各种各样的态度、立场都有,最终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看见改变。

垃圾分类示范启动解说

示范垃圾分类,同村民一起捡垃圾

村庄的垃圾分类车

入户指导村民垃圾分类

孩子捡垃圾后进行分类,将塑料瓶踩扁

建设未来村,共创新生活

来到贵州中关村以前,曾在江苏盐城的原宿农场当志愿者,每天跟着农场主人后头种菜、拔草、喂羊,从事简单的务农工作,重头戏则是盖自然建筑。农场附近的村民总是纳闷,好好的农场不种点经济价值高的果树,种的稻米不打除草剂、种的青菜不施化肥,最不能理解的是农场出现一栋栋的“怪房子”,面对村民的质疑,每个农场伙伴依旧坚定地践行着有机农业,自己动手盖房子的乡村生活。

朴门农业体验营设计师们来到墨仓建堆肥池,村民开玩笑说“花钱受罪”

透过朴门农事体验动促进城乡互动,小伙伴们直呼坐三轮车很刺激

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从南半球的东帝汶到古文明帝国的埃及,每个地方都待上一、两年的时光,一路上支教或工作或旅行,始终相信唯有深入一个地方,潜下心来做事才能与当地建立信任感产生链接,尽管当地对外来者可能出现误解、歧视或偏见,什么又是对当地有效益的事呢?我依旧是匆匆的过客,村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中关村就像中国很多农村一样有可爱的一面,村民X告诉我“如果不是乡建院Y博士把他从养鸡场叫下来,他根本不会进合作社。”村民很淳朴地信任专家学者,埋起头就干,去年他帮着村庄农资统购烟花,干的活很多,不领情的村民也不少。我感觉合作社像是一个帮助村庄发展的工具,就像当地冬天家家户户用的回风炉,回风炉要发挥功能就需要运煤、铲煤的人,燃烧一段时间后才能让一屋子的人感受到温暖,火小了还要继续加煤,如果每个人都是自扫门前雪,没有人愿意雪中送碳,再好的工具也无法温暖你我他。

合作社理事长外出学习和交流

村民协助墨仓空间布置,逐步带动村民参与进社造工作

年底随着工作任务出差好一阵子,回到中关村,村里的徐爷爷告诉我,今年中关村的冬天比往年都冷,我的身子忍住不打颤。出差期间,孩子们依旧往墨仓跑,却扑了空,等我们回来时,迫不及待的问起我们去哪儿?调皮捣蛋的孩子抱着我不放。朋友的母亲亲自送来过冬御寒的衣物,叮咛我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陌生人、友人们从各地寄来图书、物资与祝福。

收到村民手工编织的鞋子“天长地久”寓意深刻:)

参加乡村复兴讲坛,分享中关村社造经验

驻村社工小伙伴齐聚中关村合作社论坛,会后练习广场舞“马上有钱”

施盈竹Emma(左二)荣获乡建院2017年年度优秀新人奖

中关村虽然远在大山深处,却和世界发生着连接。

“北中关赚钱,南中关养年”欢迎贵宾们来访 

文 / 施盈竹Emma

图 / 施盈竹Emma 吴江 中国乡建院


更多“中关村”文章,请点击后方链接阅览:设计师与村民一起建造了一座儿童乐园,把快乐还给山村的孩子小山村里的“心”地标:中关村人行桥破败烤烟房在设计师手下变身观星客房跟随《经济半小时》了解村社内置金融在贵州的扶贫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