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干部的深度观察:乡村振兴之鄂东南张远村样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公务员高参 Author 公务员高参
地处鄂东南梁子湖畔的张远村,曾经是一个省定的贫困村。2013年,在当地政府主导和乡建院指导下,张远村探索农村内置金融发展的新路子,创建了“中兴土地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把合作社收益的相当部分,以红包的形式发给村庄里的老人,走出了一条通过激发村庄内生动力,创建新型合作金融组织,让村庄发展既有速度,又有人文关怀;既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又照顾村庄集体福利;既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又让农耕文明得以保留和延续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梁子湖畔的贫困村
张远村地处鄂州市西南边陲的丘陵浅山区,据传有1600多年的建村历史。该村辖16个村民小组、437户、1338人;总面积10945亩,其中耕地44047.5亩,山地4250亩,养殖水面1306亩。张远村虽然资源丰富,地理位子也不差,但由于分户经营,承包地分布零散,耕作条件差,外面的企业进不来,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农户间的小规模流转,租金每亩仅百元左右,因为种田不划算,很多农田被抛荒。
村里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或到武汉、鄂州市等周边城市做点小生意。全村1338人,常年在外的有1040余人,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子的劳动力不足90人。早年,这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2008年湖北省将该村列为贫困村。列入贫困村后,虽然得到政府很多扶持,村两委一班人也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村------长港镇峒山村考察。笔者没有去过峒山村,据说这个村建设得很漂亮,但据陪同习总书记考察的当地干部透露,这个漂亮的村庄没有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原因大概与这个村庄模仿城市建设,在村庄里找不到“乡愁”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十分担忧地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港镇峒山村考察时的担忧,引起了鄂州市各级党政领导的思考,如何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解决总书记担忧的新路子?为此,梁子湖区委领导请来了从湖北走出去、长期为三农鼓与呼的知名人士李昌平,请他来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涂家垴镇张远村做实验。
创建内置金融合作社
“内置金融”是李昌平根据自己十多年实践创造的一个新词。内置金融指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经营制度下配套建立的村社合作金融,以村社为边界,由农民主导,主权属于村社成员,为村社成员服务,收益归村社成员共享。“内置金融”可以较好地缓解广大农民融资难题,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自主发展,有效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和治理能力,是以农信社、农商行等为代表的“外置金融”的很好补充。
2013年8月, 乡建院乡建团队来到张远村。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乡建协作者走村串户调查村庄发展状况,了解村民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创建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实施方案。接着就是宣传发动,让村民充分了解创建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意义和方法。梁子湖区政府为了支持张远村的改革实验,拿出100万作为种子资金注入合作社,乡建院也拿出20万入股合作社。有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乡建院的指导,张远村乡贤和老人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并主动交纳入股资金。
紧接着,村里召开合作社筹建大会,讨论通过合作社章程,选举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同时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中推选5名德高望重的村“五老”社员组成资金互助管理小组,负责资金发放审批。2013年11月18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建,张远村“中兴土地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共有各类社员52人,累计入股资金189万元。
合作社助力村庄发展
合作社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土地托管中心,配合政府正在开展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确权确利不确地”的方式,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信托,实现农民家庭资产的金融化。村民土地以小组连片的方式进入托管中心,每亩租金220元,全村有14个村小组的1700多亩土地连片进入托管中心,然后合作社申请土地平整项目,经过平整,土地面积增加到2000亩。目前这些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租给了武汉市一家农头企业要搞有机稻生产基地,每亩租金为400元,1800亩旱地则由合作社统一租给一家公司建蓝莓基地,荒山也大部分承包给了村里的种植大户用于种香莲等。
合作社成立后做的第二件事是开展资金互助业务,主要是解决社员生产和经营贷款难问题。由于历史和本村资源禀赋的原因,张远村的种养殖大户和外出经商搞建筑的村民较多,但因为缺资金规模都做不大,合作社的成立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有了合作社资金帮助,张远村有一批普通的“泥脚子”变成了大老板。合作社运行4年来,总共借出资金1372万元,到2017年,合作社敬老社员由初期的7名增加到18名(每个乡贤出资3万,3年不要分红),老年社员由初期的25名增加到168名(每个老年社员出资0.3万元,取得每年不低600元分红资格),资金总额达到656万,当年利息收入76.8万元,除去开支盈利近30万元。
由于“熟人社会”的作用,加上合作社借款“四不原则”、土地加社员担保等措施,合作社借款风险控制得比较好,合作社借出去一千多万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笔死帐。从这几年情况看,合作社每年盈利大约在20万元左右,这些盈利的差不多一半用来给本村老人发红包,另一半作为合作社风险金和积累,另外,从2016年起,村两委每年从合作社获得5万元的分红(梁子湖区政府投入合作社的100万种子资金由村两委代持)。目前,合作社累计账面盈利130多万元。
村庄老人的盛会
张远村老人每年有一次盛会,也可以说集体过年。笔者有幸见证了一次张远村老人的盛会。2017年农历腊月24日,是南方过小年的日子。这天,鄂东南部深处一个小山村洋溢在喜庆的气氛之中,该村村部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打扮艳丽的村姑村嫂在小广场上排练节日,小广场旁边则热气腾腾,厨师正在忙着准备午餐…….不知道的以为是哪家在此办喜酒,实则是张远村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兴土地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这天上午,该村一百六十多位老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村部,除了本村老人,还有在这个村挂点的鄂州市司法局领导、乡建院专家、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以及乡贤代表等也来了。
分红大会先是理事长作工作报告,然后是领导专家讲话,接着就是给老人发红包,参加大会的168位老人每人得到金额为1100元(老社员)或800元(新社员)的红包,会上共发红包16万元。分红大会结束后是观看由本村村姑村嫂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内容包括唱歌、跳广场舞等,幽默风趣、有板有眼的演出,不时引来群众大声叫好。最后是大家一起聚餐,当然在聚餐前少不了放烟花爆竹……..张远村的老人们很喜欢过这样的集体年。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栏目组闻讯赶来,制作了专题节目在当日电视台播放。张远村这样的分红大会已开了五次,今后肯定还要开下去。
一千块钱的红包,对很多人来说无疑不足挂齿,但对于农村老人尤其是农村贫困老人来说,还是很有分量的,无怪乎有老人感慨地说,合作社比自己的亲儿子还好!的确,在农村有多少为人子女者每年过年能固定给父母一千块钱的红包?还有,这个钱对老人的意义,除了钱本身的作用,还给了老人一种指望和依靠,因此老人平时手头紧又急用钱,向别人借点钱也多了一点底气……更大的意义则是,老人加入了合作社,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家人”,彼此间便少了一些隔阂和冷漠,多一些交流和互助。老人心情好了,身体健康了、对社会仇视少了,矛盾纠纷少了,干群关系和谐了,村风民风自然就好了!
十九大报告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各界还在探索之中。
张远村创建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实验,可以说是鄂东南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尽管它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张远村实验的启示意义在于,乡村发展不能只注重外部输入,只强调利益驱动,而忽视激发村庄内生动力,忽视村庄道德建设,忽视农耕文明回归(如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的恢复和发扬)。
中国乡建院在张远村创建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实验与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浙江倡导的“三位一体”合作社在机制上是一致,因此这样一种实验其实就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实践。
本文转自“公务员高参”微信公众号,作者:李昌金(中国乡建院内置金融工作室顾问),转载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