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前辈座谈会丨忆往昔岁月,瞻未来之景
55年前,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北荒原上,一群青年将自己的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把自己的青春写进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岁月如梭,青丝华发,当初那群青年的身姿不复挺拔,但是在他们的身后,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茫茫塞罕坝已是生机勃勃。今天,他们重返母校,忆往昔岁月,瞻未来之景。
2019年6月26日,校关工委举办了第二届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我们有幸将58级林学专业吕秉臣、刘滨、潘志清三位前辈请到现场,聆听前辈的教诲,共同回望一代造林人的峥嵘岁月。
宋妍书记发表主持演讲,她首先表达了对老先生们的敬意,其次对到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了欢迎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有:
58级林学专业吕秉臣、刘滨、潘志清三位前辈
与三位校友同期学习生活的老教师
赵惠勋老师
在哈尔滨生活的58级四位校友
胡贵廷、李长海、曹淑贤、王文四位前辈
学校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陈文斌书记
林学院原党委书记胡春祥教授
林学院院长孙龙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曲冠证老师
森林培育系主任张鹏老师
森林管理系主任贾炜玮老师
各位学生代表以及媒体界记者等
数载离散人不同,躬逢重聚在今朝。回忆起当年用心血与汗水奉献的绿色事业,前辈们感慨万千。
吕秉臣老前辈说能回到母校和老师同学相聚,心情十分激动。还记得在学生时代,周老师构想了祖国的环境蓝图:“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新中国的林人就是新中国的艺人,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也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奋斗不休的生态目标。塞罕坝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几乎没有假期,林学学子发扬东林精神,形成了一支以林学学子为主的技术团队,坚守在造林事业的最前线。现在的塞罕坝百万林海,松涛阵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生态效益,这也是两代林学学子艰苦奋斗的成果。
刘滨老前辈激动地说,参加座谈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50多年来从未忘记初心,一直挂念母校,对母校的深情一直陪伴着他在祖国林学事业上奋斗这么多年。母校是他的坚强后盾,是他安全的港湾。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义无反顾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祖国。尽管塞罕坝建设中遇到重重困难,但都没有动摇大家的理想和信念。正是这样一种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支撑着大家共同奋斗,在塞罕坝开辟绿洲。
风华正茂绿染荒山,白发夕阳丹青碧海。笑看塞外辉煌成就,期盼再传奇迹佳音。刘滨老前辈回忆起了在塞罕坝奋斗的日子,同时表达了对林学学子的怀念,汇报了他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对国家林业发展进行了展望,表达了自己的希冀。
树木成林人已老,夕阳依旧照林间。潘志清老先生表示,从过去的塞北荒漠到今天的“绿色明珠”,塞罕坝的成功是林学人用汗水甚至是鲜血换来的。塞罕坝十里不见人,百里不见树,建厂过程千辛万苦,同学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没有林学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林学学子把青春奉献给了塞罕坝,没有顽强奋斗的林学精神就没有塞罕坝如今的硕果。老先生建议新一代的林业人才应乘时代东风,实现人生价值,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并希望东林能在塞罕坝创设试验基地,大力发展林学事业。
58级校友胡贵廷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做人就做东林人!希望母校早日进入世界大学前列!
老师们谈起林院建设与发展时说道,要让林业人才“绿树成荫,绿满天涯”,接过培养林业人才的旗帜,肩负着为国育才的责任与绿色使命。
孙龙院长感触良多,他说,塞罕坝精神是林学院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努力践行这种精神。我们需加强学科建设,把塞罕坝精神更好地落实。要把我们的技术以及现在发展的水平体现在塞罕坝建设中,并把塞罕坝精神发展成我们的名片。
曲冠证老师引用刘滨老先生的话:林学精神代表着困难面前不低头,荣誉面前不伸手。学科实验室正处在爬坡阶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正需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将精神融入林学文化的代代传承之中,不断增添新的血脉力量,赋予新的意义,使之常绿长青,鼓舞代代林学人。
承载未来学院建设和发展重任的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感想。学生代表端木泽雨发言,她说学习了两年专业知识,对于与前辈们的交流倍感亲切,很荣幸可以聆听前辈叙述奋斗史诗,前辈们战天斗地、造林不止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林学学子心中。作为林学精神、塞罕坝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践行者,林院学子会始终牢记使命,学习前辈们无私奉献和奋斗的精神,担当起林学人的责任与使命,守住绿水青山,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发挥出来,应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关工委陈文斌书记表示这次座谈会令她心潮澎湃。55年前47名东林学子带着赤诚的心与勇敢的精神奔赴塞罕坝,用惊人的意志力突破重重围困,他们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在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211精神的激励下,东北林业大学不甘现状,自我加压,在建校以来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林业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东林人将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东北林业大学屹立于世界之林,为祖国的生态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孙龙院长为四位前辈颁发林学院优秀校友证书,学生们为前辈们献上致敬的鲜花。
孙龙院长为吕秉臣前辈颁发优秀校友证书
孙龙院长为刘滨前辈颁发优秀校友证书
孙龙院长为潘志清前辈颁发优秀校友证书
三位优秀校友所经历的与塞罕坝建设的历程,是一个特殊年代的故事,是一段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传奇,是一部中国北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老一代造林人奉献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史诗。他们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度的环境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战严寒、斗酷暑、抛青春、洒热血,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拱卫京津冀蓝天,在荒凉的塞罕坝上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
座谈会的最后,宋妍书记总结到:三位老前辈,是地球的卫士,是造林英雄,同样是我们优秀的校友、我们的师兄。从55年前的黄沙漫天到今天碧波万顷的绿色天堂,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书写的是义无反顾地追逐绿色梦、生态梦的奋斗史、光荣史。与东林同步成长的林学院,在办学67年中,为国家输送了上万名林业人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林学人对接祖国发展需求,奉献担当是一种传统,在塞罕坝当年战斗过的我们的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请老一辈的校友们放心,相信我们新一代的林学人,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乘借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必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出林学人更大的力量。一次东林行,一生东林情。在此,宋妍书记也对各届校友发出诚挚邀请,2022年再聚首,共庆东林七十诞辰!
让我们再一次向我们的地球卫士、我们的造林英雄、我们优秀的校友、我们的大师兄致敬!
欢迎点赞转发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监制:陈忆 杨佳绒 侯雨彤
供稿:曲宣怡 王喆
图片:邹然 蔡雨欣
编辑:王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