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杭城论道|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朱希伟应邀做学术讲座


2021年4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朱希伟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学文主持,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有超过50位观众参与。



首先,朱希伟教授从理论回溯与现实情境出发,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提出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批判。该理论认为,商品运输成本的减少会导致经济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增强。但是朱希伟教授认为,这一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发展出来的,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除了商品运输成本,人口的迁移的成本也不可忽视,这一因素会阻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而这是原有理论所忽略的。



随后朱希伟教授提出该项研究的主要论点。当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之后,朱希伟教授认为,在运输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当劳动生产率提升产生的福利收益大于人口迁移成本时,制造业就倾向于聚集。而且这一变化具有“滚雪球”趋势,对工业集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理论发现为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的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在此之后,朱希伟教授通过模型理论推演对上述发现进行论证。在严谨的数学模型演绎推理之外,朱希伟教授还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用生产面条的例子来帮助听众更好理解研究的论点。



最终,通过模型推演,朱希伟教授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他指出,主流的经济地理学观点认为运输成本降低会带来更加频繁的人口流动与更大的地区差异,但是其前提是人的迁移成本为零。但是在存在人口迁移成本的情况下,贸易运输成本的减小会减少地区间的差异,反而使得人越来越不愿意流动,导致人口差异稳定。而在外生的技术进步导致产出增加之后,消费者福利差异的绝对值增大,进而导致人口的迁移与地区差异增大。



此后,线上线下的观众就该研究的模型构建、未来的实证研究方向、以及经济集聚的公平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主讲人简介】

朱希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兼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产业集聚理论与政策。2005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先后赴日本香川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机构进行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


往期关注


第一讲 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沈国强“中美规划比较分析:兼顾规划创新”

第二讲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教授“可持续城市化:挑战与应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