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风采——林建华校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林建华校长
我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个农场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因赶上“文化大革命”,我在小学待了七年,但正经读书只有四年。中学学制调整,三年半高中就毕业了。当时读书无用论很盛行,很多同学都不大努力,我算是比较用心、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学毕业,我去了一个叫作巴达尔湖的偏远农场,先是务农,后被选出来教书。从教小学到教中学,后来还做了中学的教导主任。农场很小,中学一共只有七八位老师,一些毕业于师范专科,一些是老三届高中生。因没人愿意教化学,我比较年轻,又新来乍到,就被指定为化学教师。上中学时学的化学很浅,但赶鸭子上架,只好从头学起。好在收集了几本旧高中教科书,其中还有些从俄文翻译过来的。记得当时做过制备溴的实验。由于没有实验室,只能在办公桌上做准备实验。实验倒很简单,溴也顺利制备出来,但泄露的溴把正在办公室备课的老师都熏跑了。1977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班上的几个学生考上了大专,我更幸运一些,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大学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和无涯的学术。77级同学的阅历很丰富,有近三十岁的老三届,也有十三四岁的早熟少年。尽管只有少数是志愿选择化学的,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荒废,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都非常努力。我的大学生活紧张而平实。由于入学前就是党员,我被任命为班级团支部书记,但却很少参加热火朝天的校园活动。本科毕业之后,师从我国固体化学的先驱苏勉曾先生继续深造。在读博士期间,还被指定为化学系84级本科级班主任,与五个读硕士的班主任一起,兼职做学生工作。
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了两年之后,我出国做了五年博士后。先是在德国的马普固体研究所,后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和Ames国家实验室。在这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从固体材料转向新型固体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1993年回国,我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从事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研究,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我喜欢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喜欢北大自由的学术环境。如果不是后来担任了行政管理工作,我大概会专心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学者。我的实验室在1994年就用化学方法制备了MoS2单分子层,当时还试图制备单分子层石墨,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石墨烯,但学生中途出国以及实验条件和管理工作等原因,这项研究没有继续下去。
北大百年校庆之后,我担任了化学学院的院长。当时的一件重要工作是教师岗位聘任。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化学学院的岗位聘任做的比较好,既坚持了聘任原则,也很平稳顺利。在前后几任院长的努力下,化学学院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学术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如学者主导的各类委员会、PI和学术小组、学术和教学评价机制等等。而且,在青年副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士论文评价和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也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2001年,我被任命为校长助理,协助迟惠生常务副校长工作,2002年担任负责学术事务的副校长和教务长。2010年任重庆大学校长,2013年任浙江大学校长,2015年又回到北大担任校长至2018年退休。
如果从担任院长算起,我整整做了20年的学校管理工作。这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为几所学校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一直以为,大学具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只要把学术队伍、体制机制等基础打好理顺,学校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进步。在北大,2003年提出“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这一建设方针一直坚持至今,推动了北大的学术发展,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在重庆大学,我们明确要“成为中国最好大学之一”的发展愿景,将“学科调整、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作为四项基础性任务,试图使学校走上更加注重内涵、更加注重长远、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浙江大学工作时间比较短,但也在教师预聘制体系、文科和理科发展思路方面做了一些事情。
大学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责任重大的职业,我很感谢上级组织、师生和同事们的信任和帮助,为能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一些微薄贡献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林建华校长自述)
THE END
往期推荐
投稿须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设有“教育史专栏”“高等教育”“比较教育”“教师与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栏目。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 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教育史专栏”是教育部名栏。为方便作者投稿,投稿须知如下:
一、篇名
篇名应简明、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作者署名与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一位作者只标一个工作单位(二级单位原则上只标一个);若该作者有多个工作单位,其他的单位在作者简介中予以说明。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署名作者原则上不超过两个。
三、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与作者简介
需标明收稿日期,置于文章首页地脚。
来稿若属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资助项目,须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何种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批号。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已获得博(硕)士学位者,标明博(硕)士学位,正在攻读博(硕)士学位者,标明博(硕)士研究生。
四、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主要观点的摘写,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须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的主要信息,忌用“本文介绍了”“作者认为” 等用语。摘要一般300-400字。关键词是能够体现论文主要内容的标识性词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以便于检索,忌用一般性的词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之间用分号隔开。
五、正文
正文中的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一般写法为一、(一)、1、(1)、1),不宜用圈码(如①、②等)。引语与结语不加序号。
来稿不少于12 000字,选题必须具有前沿性,采用文献具有原始性及翔实性,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论证过程合理、结论具有创新性。学术规范,文稿完整,应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必须有相关学术史的评述。凡在文章的任何部分,没有出现任何相关的学术史的内容,一概不予刊发。
用字须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
六、注释
注释置于正文之后,主要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难以按参考文献格式规范的典籍,亦可归入注释部分。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少于15个,须采用原始资料,杜绝使用二手资料。著录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中国古代或外国文献的著者须标明其朝代或国籍,置于方括号内。凡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须使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
使用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其标识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相关规定执行,标注发布时间及引用时间。
八、本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焦点问题提倡做专题研究,对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优稿优酬。
九、本刊实行三审制,取稿标准重在学术建树。
十、作者应遵守学术规范,查重率不高于10%,凡发现载文有学术不端行为者,5年内本刊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
十一、来稿需提供详细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作者须确认稿件系首次刊发,承诺该稿在刊发前不再送交其他刊物发表,并寄交电子文稿(word格式)。
十二、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有权对来稿行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删节,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对内容作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以不歪曲原作主要观点为准则。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务必在来稿中说明。所刊文章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十三、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家级或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告知本刊责任编辑。
十四、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寄出2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的,可另行处理。
版权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刊声明●
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过任何人或组织代为收费组稿。如有个人或组织假借我刊名义收费,均属诈骗行为,须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邮箱:
教育史 高等教育:gaoxiaoli67@163.com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fenglin@hebtu.edu.cn
教师与教师教育:huyanhua11@163.com
国际与比较教育:jianghuili0512@163.com
课程与教学论 学前教育:huosujun08@163.com
教育理论及其他:jiaoyub@hebtu.edu.cn
三、电话咨询:
教育科学版:0311-80786366
编辑部办公室:0311-8078636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辑:胡潇瑾
审核:谷更有、孙秀昌、高小立、姜惠莉、胡燕华、霍素君、冯琳、李阳、寇文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网站
网站|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