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塑料污染超出你想像 引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蓝海 北极星固废网
2024-08-30




日前外国的一家媒体Orb Media发布一项关于美国、印度、黎巴嫩、厄瓜多尔、乌干达、印度尼西亚、英国、德国、法国欧洲国家自来水中微塑料污染情况研究报告,并指出在采集的所有水样中,有83%存在微塑料污染。


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微塑料检出率最高达94%,采集点包括国会大厦、美国EPA总部、纽约川普大楼等。黎巴嫩和印度的检出率紧随其后。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检出水平较低,但也有72%


该项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在全球水环境中的普遍性,而以往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海洋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近年来被众多媒体相继报道,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但大家对“微塑料”的了解太少,那“微塑料”到底是什么呢?


定义:微塑料通常为直径小于5mm、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颗粒或者纤维。目前大部分研究对象是直径大于300μm的颗粒直径为1~5mm的被归为大颗粒直径小于1mm的被归为小颗粒。微塑料粒径的下限暂未明确,目前定义为样品过滤所用滤筛或滤网的孔眼大小,或者光谱或光学分析鉴定的检测下限。因此微塑料也被形象地比作水体中的“PM2.5”


2004年英国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


此后,许多科研人员都投入到微塑料的研究中,并发表了许多重要成果,使微塑料污染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


2015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那么,微塑料从何而来呢?


微塑料按形成的方式可分为:初级微塑料与次级微塑料


初级微塑料:是指以微粒形式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塑料。可能来自产品中的添加剂,比如清洁用品中的清洁颗粒,也可能来源于大块塑料在制造、使用以及保存中产生的磨损,比如汽车轮胎的磨损或合成纤维衣物的清洗。


次级微塑料:是指大块塑料排入海洋后破碎产生的微塑料。由于光降解以及其他气候原因,一些被随意处置的塑料垃圾,如被丢弃的塑料袋或无意中丢失的渔网,会被分解成细小的塑料颗粒。


由于塑料垃圾排放量日渐增加,到2015年有超过900万t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这些塑料垃圾在机械作用、生物降解、光降解、光氧化降解等过程的共同作用下,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被逐渐被分解成微塑料。


微塑料通常存在于表层海水、海床、沉积物和海滩,甚至出现在最偏远的极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中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除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等大洋沿海大量分布外,南极和北极都发现微塑料的踪迹。


科学杂志《地球的未来》上曾刊登文章,研究发现每立方米的北极海冰中含有多达240个微塑料颗粒。日前,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船在南极戴维斯海域发现微塑料,可以说,微塑料已经遍布了整个海洋系统


无所不在的微塑料对于海洋的污染正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这种海洋污染的规模巨大以及无所不在的特点,一些研究把如今的海洋称为“塑料汤”。


微塑料不但污染环境,更危害生物安全


微塑料可以随洋流扩散在海洋中,随之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也会进入了海洋生物食物链,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由于微塑料细小甚至肉眼难以看见,会被海洋中的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所误食。然后,随着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会进入人类食物链。


非洲联合银行的数据显示,有超过250种海洋生物消化系统中发现塑料制品的踪影。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最新研究证实,即使深达1800米的海底深处都有海洋生物在吞噬微塑料,微塑料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已远远超出想象


海洋中的初级微塑料来源



个人护理产品的排放被认为是唯一人为导致的。这种排放是有意的,因为含初级微塑料的产品被故意地排到废水中。


相比之下,其他来源的意外排放产生于含塑料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维护或回收过程中因磨损、风化或无意排放而导致的


排放到海洋中初级微塑料的比例


如下图所示,微塑料的释放主要来源于合成纺织品(34.8%),其次是轮胎磨损(28.3%),第三位是城市灰尘(24.2%),个人护理产品只占全球初级塑料的2%。


排放到世界海洋的初级微塑料比例


家庭日常活动产生了近3/4的初级微塑料排放


如下图所示,通过家庭活动直接产生微塑料排放,大约是3/4(77%)。而剩下的1/4产生于经济活动



很多家庭的排放都产生于产品的使用阶段(49%),其余的排放产生于产品的维护过程(28%)


家庭微塑料排放中的运输排放占1/3(38%),是来源于私家车出行而引起的轮胎和道路标记的排放


例如,在欧洲,90%的驾驶距离都是私家车产生;其余(62%)的来源与其他家庭活动有关——洗熨合成纺织品、使用个人护理产品和休闲船只的涂料。


经济活动的释放比家庭释放的要低得多(23%),其中大部分也发生在产品的使用阶段。


由于商业运输产生的释放份额与家庭运输产生的释放相似但略低(30%)。公路运输系统本身就产生了大约总释放量的三分之一(35.1%)的微塑料排放。



微塑料污染引起高度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这表明,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巨大、值得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污染问题。


2018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微塑料污染也引发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民盟中央、民进中央纷纷提案建议,微塑料污染危害影响迫在眉睫,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防范。


民进中央统计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洋中约有5.25万亿件塑料垃圾,其中92%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球(微塑料)。


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塑料微球(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由于含有增塑剂,能从环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浮游动物、贝类、鱼类、海鸟和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后,将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日益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安全。


民盟中央的提案同样关注到这一问题。提案警示,塑料微球(微塑料)体积微小,无法被污水处理厂过滤设备截留,最终流入河流、湖泊和大海,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大量富集,这样的持久有机物污染对水污染治理而言也是个难题。


对于塑料微球(微塑料)的风险防范而言,法律法规层面的约束以及相关标准的出台十分重要。


民进中央呼吁,一是国家层面应提高对塑料微球(微塑料)危害的认识。制定国家和区域治理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推动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出台,促进减少海洋垃圾;建立国家塑料管理体系,完善塑料废弃物管理系统。


二是实施市场和非市场手段及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停止添加微球物质到日化产品中。鼓励化妆品企业不断创新升级,寻找更加天然、可降解的磨砂颗粒,比如用燕麦、玉米、海盐、杏仁或核桃壳等天然物质作为替代材料。


民盟中央建议,对个人护理用品作全面的调查,列出使用塑料微球(微塑料)作为添加剂的产品清单并标明含量,鼓励和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自觉减少使用和抵制含塑料微(微塑料)球的产品,尽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减少微塑料产生我们能做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极星固废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