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抗疫,少谈情怀,多讲道理。

维罗阳光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冰川思享号 Author 关不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

 ID l icereview

作者 l 关不羽




上海的抗疫也就是这个样子,始于常识,成于日常。概而言之,做得到的就要做,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恪尽本分,少说多干。


10月31日晚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发布通告:接外省市协查通报,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排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从即刻起停止游客进入。


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随即公布了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紧急通告,要求周末两天进入上海迪士尼的所有人员主动向所在社区和单位(或学校等)报告,并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迪士尼一天游客数万人,据悉周末两天就有近10万人入园。不消说,这下有得忙了。


这恐怕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对上海抗疫工作最大的一次考验。


微信群里有些人怀疑,这次上海还扛不扛得住,会不会也像其他地方一样,来几轮全员核酸检测。


其实,哪怕上海这么做了也能理解。做,无非是和其他地方一样;不做,才需要顶着巨大压力。


动态清零,精准防疫,谈何容易?



01



我得到迪士尼疫情的消息,是在赴约的路上,约好了到一个朋友的茶叶店里去坐坐。还有几百米的路,接到他的电话说约会取消,因为前一天他带着孩子去了迪士尼。


他的忐忑提醒了我,疫情没有过去,就在身边。没有人能够保证,明天就会轮到自己。


“疫情年”的日历牌一张张翻过,每一页都是沉甸甸的,写满了人间冷暖、悲欢离合。

▲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乐园,核酸检测点秩序井然(转自澎湃新闻,图/杨晨青)

回到家,打开微信,亲友群出乎预料的平静。已经有人把迪士尼的疫情消息发到了群里,留言多半是“看到了”“减少出门”“大家多小心”之类的寻常话,让人感到安心。


安心,在这个“疫情年”里是弥足珍贵的。


黑河的全民黄码、铅山的全城红灯、薛定谔的瑞丽纷纷登上热搜,相比之下上海市民的这一年还算安心。


没有大规模的封城,没有全民核酸检测的折腾,没有各种不可思议的严控措施,谈不上岁月静好,也算是过得去。


当我回到家不久,迪士尼那边已经传来消息:截止31日晚20点30分许,园区内所有游客都已完成核酸检测并离开。(11月1日早上最新消息: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小镇33863名相关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这样的高效率,如果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组织动员能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做到。


更让人诧异的是,迪士尼的核酸检测,居然是伴随着巡游和烟花进行的。

来自澎湃新闻的一段视频:前景是“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和维持秩序的保安人员,远景是在天空灿烂绽放的烟花。


这样的防疫措施,以及这背后体现的上海的淡定与信心,让人安心又感动。


这恐怕是疫情暴发以来,在国内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02



当然知道,上海能做到如此不慌乱,是很多人为此付出了汗水和代价。


一位挚友是港航业的,涉外口岸严防输入性传染,他们单位成了重点防控的对象。封闭式管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一个月只能回家几天,还不能随意行动。


我心疼他受不了折腾,劝他请假休息一下,他回我说,“兄弟,要赚钱养家、还房贷的”。


朋友圈里在抗疫一线煎熬的不少,照常聊着股市、养娃之类的日常话题。在这些朋友身上,看得到这座城市的调性——不矫情。

▲上海老城区的弄堂(图/图虫创意)

不喜欢“讲故事”,很少谈“精神”,不太喊口号。新闻里多是家长里短的街坊事,酒桌上的话题多半是带娃经验之类的家长里短。


没有可歌可泣,也缺少雄心壮志,满街都是过自己日子的小市民。小市民的大城市,陈义不高、调性庸俗,安放不下高大上的东西。


常识感是这座城市价值观的天花板,日常性则是这座城市的基础色。


上海的抗疫也就是这个样子,始于常识,成于日常。概而言之,做得到的就要做,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恪尽本分,少说多干。


上海人相信专业精神,无非是出于常识感。专业的事当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是常识。上海上上下下很少在专业问题上和专业人士较劲。


上海人关注日常胜于一切,是非观简明,以过日子为唯一标准。日子过得好就是好,日子过不好就要骂娘,和过日子无关的就不关心。

▲张文宏医生(图/视觉中国)

所以,张文宏有没有别墅,早年的论文是不是抄袭,罕有本地朋友关心。这不是对张文宏有多么厚爱,而是和过日子无关。


张文宏本人曾经很“拎清”地说,疫情过去后他会被遗忘,在上海确实如此。


因为到那个时候,他过他的日子,别人过别人的日子,回归日常。就算上海人偶尔想起他,会说一句“张医生是好医生”,仅此而已。


这座城市没什么英雄,因为谁也没想做英雄,也不指望谁做英雄。大家都是人,都要过日子,凭什么要别人挺身而出、牺牲自己?



03



上海不相信英雄,也不相信奇迹。


上海的工商业底色,理性得要命。一分价钱一分货,每一分钱都是赚来的,哪来什么奇迹?面对疫情,不相信奇迹很重要。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撒豆成兵是浪费粮食,龙王娶妻是骗财骗色,奇迹超出了常识,都不可靠。


在上海做事,少谈情怀多讲理。因果逻辑、成本核算,都是要算清楚、讲清楚的,否则没人配合——“翻译”得正经一点,就是“治理成本很高”。


不讲理在这座城市里寸步难行,不管你是大金链子还是大红戳子,面对一堆算计到小数点后三位的精明人天天打游击,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澎湃新闻视频截图

所以,经营这座城市需要妥协,人和人妥协,激情和理性妥协,“勇于牺牲”和正当利益妥协。彼此的利益都要有个安顿处,才能一起做事。


抗疫这件事,也需要妥协。


市民的日子要过,疫情也要控制,没有谁压倒谁,两面都要顾。把理讲通了,事情就好办。


讲理不是事到临头临阵磨枪,而是从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开始训练,一直到日常行政的不断磨合,所谓工商业文明就是这样碎碎念念积累起来的,算计、博弈、妥协、交易毫无高尚可言,日用而不知地融入了日常。


坚持讲理才有专业人士发挥专长的空间,才有了官民之间配合的默契,才有了疫情以来还算平静、安定的生活。



04



秋冬之际,疫情又是一波波地袭来,或许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疫情的影响已经蔓延到诸多领域,谁能独善其身?


上海也许会成为关注的焦点,甚至是众矢之的。但这又如何呢?


上海还是上海,坚信一路走来的经验,坚信这座城市的品格,坚信专业精神。

▲11月1日凌晨时分,张文宏医生更新了微博

写完稿子,发现张文宏更新了微博。上一次张医生发微博,已经是一个多月前,回应发在维罗上的那篇文章(《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城市”丨最讲契约精神 最有权力意识)。


那么,就用张医生的微博来结尾吧:

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所有的游客现在可以安然入睡了,但我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完成防控的所有标准程序,只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和经过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一点,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这也是我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上海。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好文推荐 ↓↓

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城市”丨最讲契约精神 最有权力意识

大西洋月刊丨地球上最大的专制“国度”,扎克伯格的野心

马斯克成全球首富,打了谁的脸?

过度防疫,不是任性而是愚蠢

陷入困境的,非仅瑞丽一城




请关注我的主号和备用号吧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