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央行出手!4月1日起,支付宝、微信支付面临重大调整!

2018-03-13 AI-贝贝,北风 电商大世界


关注订阅号“电商大世界”,海量电商资讯文章打包阅读


以下文章数据,由电商大世界 "AI-贝贝",采集、分拣,由编辑 北风 整理发布。



【文章目录】


1.扫码支付存在风险 央行对其进行限额管理
2.央行出手!4月1日起,支付宝、微信支付面临重大调整!
3.黑客入侵币安 数字货币遭质疑
4.首套房贷利率连续14个月升高,压死骆驼还差几根稻草?
5.非法放贷问题严重,人大代表厉莉建议设立非法放贷罪



【标题】:扫码支付存在风险 央行对其进行限额管理

【关键字】:支付,条码,扫码,二维码,500,静态,单日,微信

【摘要】: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将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

【正文】

    (原标题:央行出手!4月1日起 静态扫码支付每天最高500元)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何为条码支付? 
    条码包括我们常用的二维码,作为一种可以完全暴露的图形载体,通常显示在各种媒介上,包括印刷材料或者是网页界面。它比普通条形码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数据存储量大、纠错能力强、反应更敏捷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两种方式。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与智能手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承载和转换数据方式。这种方式被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银行支付机构使用后,探索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可将业务从线上扩展到线下支付。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条码支付便民,但问题不少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发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 
    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将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 
    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 单日支付上限不超过500元 
    由于静态条码(如事先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例如,消费者在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同时微信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对于使用动态条码(如手机上实时生成的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交易验证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级,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限额分别为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表示,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一般使用两个以上,比如说指纹、密码这两个以上的要素,单日限额是5000元。对消费者来讲,不会带来任何不便。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消费者街头扫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 
    条码支付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举例来说,新要求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商贩扫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也不影响商贩收款。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不过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其实更安全。 
    警方提醒: 
    一、要使用官方渠道App扫码软件,不扫不明二维码; 
    二、仔细辨别真伪,核对信息,确认二维码安全有效; 
    三、对常见的二维码也应保持适度警惕,保管好自己的付款二维码; 
    四、手机上最好安装一些正规安全软件,增加手机安全系数,防止不法分子将病毒镶嵌在二维码里,盗取公民个人重要信息。 



【标题】:央行出手!4月1日起,支付宝、微信支付面临重大调整!

【关键字】:支付,二维码,条码,微信,限额,支付宝,扫码,500

【摘要】:我们经常在支付宝或者是微信又或者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二维码收、付款都属于条码支付在央行制定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中对条码支付方式进行了分级限额管理,总共制定了4种不同状态下的二维码支付风险防范等级标准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

【正文】

    (原标题:央行出手!4月1日起,支付宝、微信支付面临重大调整!) 现在移动支付的太流行了,出门在外不论是坐车、吃饭还是购物,统统可以扫码支付,各种餐厅和商场也是非常体贴的在柜台前放置了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二维码以方便顾客买单。 
    但是,这些二维码可能马上就不得不被撤掉,因为央行的新规马上就要开始执行了。 
    央行将执行对条码支付限额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给所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非银行支付机构;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等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主要对条码支付做出限额要求,并且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两种方式。 
    我们经常在支付宝或者是微信又或者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二维码收、付款都属于条码支付。 
    二维码的出现对移动支付的推广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我们知道,虽然中国并不是二维码的发明国,但把二维码的应用发扬光大的却是中国,准确的说,是中国的移动支付。 
    从微信将二维码作为互加好友的个人名片到支付宝尝试将二维码作为支付方式,以及到后来二维码成为了行业普遍通行的沟通工具,现在大街小巷已经随处看见各色各样的二维码贴纸。但用的最多的还是扫码支付。 
    推广出门槛低、使用便捷是二维码相较于其他支付方式来说最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背后也潜藏了风险,或者说央行认为潜藏着风险。 
    这也让央行在规范条码支付管理的同时,对其交易额度也进行了限制。 
    静态扫码支付每天最高500元 
    在央行制定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中对条码支付方式进行了分级限额管理,总共制定了4种不同状态下的二维码支付风险防范等级标准。 
    (一)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三)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四)风险防范能力达到D级,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其中风险防范为D级的,也就是我们贴在墙上,或者摆在收银台钱的二维码每天交易累积只有5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表示,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一般使用两个以上,比如说指纹、密码这两个以上的要素,单日限额是5000元。对消费者来讲,不会带来任何不便。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那么如果你当天的消费累积超过500元,那么就需要商家来通过扫描才能进行收款。 
    牺牲效率成就安全 
    我们说二维码支付的优势就在于低门槛和高效便捷。尽管我们一直都在担心这种方式背后的安全隐患,但现实中我们并还尚未遇到过这种隐患的发生。 
    央行提前通过限额的方式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降到最小,这种以效率换安全的做法显然是沿袭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做法,比如,我们在银行的ATM机上取现会有每日限额,在网银上转账也有限额。 
    传统金融的服务体验之所以让人诟病就在于效率低下和各种限制,尽管这种限制是出于安全考虑的。 
    牺牲效率成就安全!虽不能说有错,只能说有点懒惰。但目前环境下推广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模式又面临更高的成本,再加之二维码支付的群体依然只是局限于小金额交易,只能说央行此举算是利大于弊吧。 
    而对于那些偶尔可能遇到的大额交易无法通过扫静态二维码来支付的用户,你也只能提前做好换种支付方式的准备吧。 



【标题】:黑客入侵币安 数字货币遭质疑

【关键字】:交易平台,中心化,比特,数字,币安,货币,黑客,区块

【摘要】:除了“手续费”和“上币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还推出了各自的“积分”或者数字货币2015年,欧洲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stamp被黑客窃取约1.9万枚比特币EtherDelta与Bitshares这类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共同的缺点在于,其智能合约只能应用于符合相关标准的数字资产,要么

【正文】

    (原标题: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流变:离钱太近 离应用太远) 
    时间过去一周,币安事件的真相依然隐藏在迷雾之中。 
    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表示,黑客的目的在于通过操控币安这一世界第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从而影响世界上大多数交易所的行情,并通过做空数字货币获利。不得不说,这种操作令人耳目一新。和黑客行为本身相比,黑客入侵币安的消息的影响更大,也更加长效。利用这一消息进行做空,无疑比直接盗取比特币来得可靠。 
    币安没有回应这一说法,币安认为,黑客的目的是为了将窃取的比特币输入到31个预先准备好的账号中,并进行提现。由于异常交易触发了风控,提币操作被自动暂停,币安并未遭受实际的损失。 
    然而,此次事件无疑对币安的信誉造成了重大打击。币安的事后处理也难以让投资人满意,除了交易对象为31个黑客账户的用户,其他用户的交易将无法回滚。他们的损失将由投资者个人承担。相比币安用户,全球数字货币投资者的损失更加巨大,仅在上周,比特币就大跌了20%。 
    投资者对于以币安与OKEx为代表的中心化交易所的质疑与日俱增。一些分析认为,不能排除币安与黑客合谋作案的可能性。 
    这一指控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信誉是交易所最为重要的资产,高速发展中的币安缺乏这样做的理由。同步财经的一篇文章透露,2018年以后,数字货币登陆几家大的交易所所需费用水涨船高,在符合交易所审核团队标准的基础上,登陆交易所的费用仍需要1000万-5000万。而仅在2018年至今的这段时间里,就有247种数字货币登陆各大交易所,其中90%以上的数字货币破发。相比于赚一把就跑路的黑客,旱涝保收的交易所显然是一笔更好的生意。 
    但毫无疑问的是,币安遭黑事件证明了交易所在操纵市场上的潜力。而一篇《 庄家杜均》的文章,更是让许多数字货币的投资者想起了在股市上被割韭菜的恐惧。 
    许多用户质疑,为何以去中心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数字货币,要选择在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上交易? 
    实际上,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出现与中本聪对比特币系统的设计有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诞生与流变。 
    数字货币与交易平台 
    2010年5月22日,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这被视为用比特币进行支付的第一笔交易。人们普遍认为,通过这次交易,比特币被赋予了现实价值。但是由于价格变动过于剧烈,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并未被主流社会接受。微软曾经在自家旗下的微软商店中加入比特币作为充值通道,但仅仅两年之后,微软便将比特币从支付方式中移除。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比特币的投资属性远大于它的货币属性。随着比特币的快速发展,兑换——特别是与法币进行兑换就成为了比特币交易的刚需。而比特币区块链在设计之初只考虑了比特币的交易,本身并不支持定义其他资产。因此,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就应运而生。 
    2010年2月6日,世界上第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Bitcion Market诞生,开始为用户提供比特币与法币间的交易服务。在此之后,MT.Gox、Bitfinex、火币网、OKEx、币安等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成立。其中,币安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成长为世界第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手续费是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利润的主要来源,大部分交易平台手续费率为0.1%左右。而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仅3月12日,币安的比特币24小时交易量就超过了3.9亿美元。 
    “上币费”是交易所盈利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相比于公开的手续费,“上币费”的计算方式更加复杂,性质也更加暧昧。证券时报的一篇调查文章显示,数字货币上线知名交易所的“上币费”可达100比特币或者1000万人民币。不少项目方承认,他们一掷千金“上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名交易平台的隐性背书。 
    除了“手续费”和“上币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还推出了各自的“积分”或者数字货币。火币网的HT与币安的BNB都是其中代表。这些由交易平台推出的“积分”或者数字货币通常与交易平台的服务相挂钩,可用于抵扣手续费、购买服务,甚至直接与平台上的其他数字货币进行交易。 
    这些“积分”与数字货币往往具有特殊的功能,比如火币网的HT就可以用在数字货币登陆交易平台的投票中。尽管火币声称HT是“只送不卖”的“积分”,仅随充值点卡赠送,但HT却可以在火币网上进行交易。 
    交易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引起了不少项目方的担忧。将HT与登陆交易平台的投票相挂钩的模式,也难免让人产生强买强卖的感觉。 
    不止是今次的币安事件,黑客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攻防战从最开始就未曾停歇。最早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cion Market就因用户的欺诈行为而走向衰败。 
    2012年,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coinica曾于两度遭遇黑客攻击,第一次攻击,黑客窃取了超过4.3万枚比特币;第二次攻击,直接导致了Bitcoinica的关闭。2015年,欧洲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stamp被黑客窃取约1.9万枚比特币。 
    除了比特币,其他数字货币同样是黑客团队的目标,2016年6月18日,基于以太坊的分布式自治组织The DAO遭受黑客攻击,导致1200万个以太币被盗。以太坊的开发者为了惩罚黑客,进行了硬分叉操作。今年1月26日,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check被黑客入侵,时价580亿日元(约合33.7亿元人民币)的新经币失窃。 
    相比于黑客,更加可怕的是交易平台监守自盗。2014年,当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因失窃85万枚比特币而宣告破产。日本警方随后以篡改系统数据,虚报自身现金账户余额,涉嫌非法制作并使用私人电磁记录为由,逮捕了Mt.Gox的法国籍CEO马克·卡普勒斯。而卡普勒斯本人则声称失窃是由黑客造成的。 
    Mt.Gox CEO 马克·卡普勒斯 
    今年3月8日,日本金融厅下令两家加密货币交易所——Bitstation和FSHO——停止营业一个月。日本金融厅指控Bitstation的一个负责人“侵占用户的加密货币做私用”。 
    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在抵御黑客攻击方面的尝试似乎缺乏成效,而不够透明的运作方式,难免让投资者生出监守自盗与操纵市场的怀疑。 
    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理论上更加安全透明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是否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 
    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未必可靠 
    对于中心化交易平台的种种缺点,有不少团队与个人试图开发出更加透明、更加安全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目前,较为成功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有EtherDelta和Bitshares。 
    EtherDelta是一个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分布式交易系统,允许用户交易任何符合ERC20标准的代币(绝大多数ICO代币均基于ERC20标准,例如币安的BNB)。 
    EtherDelta的优势是利用智能合约进行资产托管,保障了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资产安全交易,用户资产只会在用户私有账户和托管合约中转移,并且只能由用户自己发起。 
    EtherDelta的缺点在于所有交易需要经由以太坊确认,速度较慢,且只能交易符合ERC20标准的数字资产,不支持法币,以及比特币这样不符合ERC20标准的数字货币。 
    Bitshares的定位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同时,它也是一个基于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的数字支付系统。 
    和EtherDelta相比,Bitshares的优势在于处理交易的速度更快,平均3秒一个确认,可以承载10万次/秒的交易。 
    EtherDelta与Bitshares这类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共同的缺点在于,其智能合约只能应用于符合相关标准的数字资产,要么无法处理数字资产与法币的交易,要么需要借助中心化的机构来进行处理。 
    此外,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无论交易量还是交易效率都要远远落后于中心化的大交易平台。 
    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安全性同样不容乐观,尽管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仍然无法防范类似钓鱼网站的欺诈。而一旦投资人因此遭受损失,交易平台也无法对此进行补偿。 
    目前来看,接受币安这样中心化交易所的盘剥仍然是投资者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本质上,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问题,也是区块链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化资产过少与协作体系的不完善制约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而ICO与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急功近利更是透支了区块链技术的信誉。 
    19世纪末的墨西哥总统迪亚斯曾经有一句名言:可怜的墨西哥,我们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对于区块链而言,这句话或许应该改为:可怜的区块链,我们离应用太远,离钱太近。 



【标题】:首套房贷利率连续14个月升高,压死骆驼还差几根稻草?

【关键字】:房贷,利息,房贷利率,贷款,基准利率,20%,2018,首套

【摘要】:这部分朋友其实不用担心,房贷利息上升主要是银行在房贷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收而已,受影响的主要是还没贷款买房的人,他们需要额外承受20%多的房贷利息目前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6%,相当于房贷基准利率的1.114倍

【正文】

    (原标题:首套房贷利率连续14个月升高,压死骆驼还差几根稻草?)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2月,全国首套房贷利率继续升高,这已经是连续14个月上升了。 
    与2018年1月份相比,2018年2月全国首套房贷利率平均上升了0.55%;与2017年2月相比,2018年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上升了22.15%。 
    假如以现在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5.46%贷款100万元,分30年等额本息还款,仅利息就需要偿还约为103.50万元。 
    而如果是在去年同期贷款100万的话,30年所需要偿还的利息约为81.76万元,比现在的利率水平相比节省了21.74万元。 
    目前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6%,相当于房贷基准利率的1.114倍。也即是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银行已经变得对贷款购房者不再友好。 
    与此前相比,如今的购房者不仅再也享受不到房贷利率的折扣优惠,反而还要额外负担高出基准利率11.4%的利息。 
    在以往,房贷作为较为稳妥的贷款,一直受到银行的喜爱,他们宁愿把钱贷给买房子的人,也不情愿贷给做实业的人。 
    因为在过去几年里,实体经济不好做,房子的价格却节节攀升,所以炒房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创业却成了十足败家的行为。 
    但是自去年初以来,银行对房贷的态度却骤然发生改变,以往给你的利息打个九折鼓励你来贷款买房,现在是老子就要多收20%你爱贷不贷。 
    更傲娇的是即使你愿意多掏20%的利息,人家还不一定会马上给你放款,而是会冷冷的告诉你这个月的额度用完了,去到一边排队去! 
    银行对房贷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并不仅仅是表象所看到的房贷额度减少,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反映出政府层面的意志。 
    银行是谁家的? 
     绝大部分都是国家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已经贷款买房的朋友瑟瑟发抖,在担忧自己每个月的房贷利息是不是要增加20%多。 
    这部分朋友其实不用担心,房贷利息上升主要是银行在房贷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收而已,受影响的主要是还没贷款买房的人,他们需要额外承受20%多的房贷利息。 
    对于已经贷款的朋友,当时签合同时规定收你多少利息就仍然收你多少利息,这一点银行是得按照合同来履约,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更改的。 
    假如国家提高了目前4.9%的房贷基准利率,那么所有人的房贷利息也会随之上调,有九折优惠的人依旧享受新基准利率的九折优惠,被加收20%的也会被收新基准利率的1.2倍利息。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暂时还不会轻易上调房贷基准利率,因为此举会带来的影响太过广泛。 
    如果所有已经贷款的人都要被提高利率的话,那么势必会有一些人承受不住资金压力而断供、抛售房产,届时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个叫做什么?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块石头!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不提高房贷基准利率,只是像现在一样上浮实际房贷利率,就不会带来崩盘的危险? 
    当然不是,上浮实际房贷利率也会吓退一些刚需族,减少进场接盘的“韭菜”。随着利率的不断上浮,韭菜越来越少,当某一天接盘韭菜减少到超过了抛售房源的临界点之后,房价就会面临着下跌的威胁。 
    这种状态像是什么? 
     不断再给骆驼身上加稻草 
    只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哪一根稻草能够有幸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标题】:非法放贷问题严重,人大代表厉莉建议设立非法放贷罪

【关键字】:放贷,非法,厉莉,暴力,刑法,行为,侵犯,经营性

【摘要】:非法放贷主体故意不取得经营资质,进行地下经营性放贷,司法机关在民事审理中,也很难认定其是否属于经营性质的放贷厉莉建议,将违反金融管理法规,以营利为目的放贷行为,即非法放贷入罪

【正文】

    (原标题:校园贷裸贷等近年多发 代表建议刑法增设非法放贷罪) 
    套路贷、校园贷、裸贷……近年来,非法放贷行为多发,手段不断更新,令人防不胜防,由此引发当事人自杀自残等恶性后果的案件屡见不鲜。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非法放贷问题严峻,已经形成地下产业链,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危及金融安全。不过现行法律规制力度有限,审判也陷入很大的困境。”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代表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3月7日,她和另外5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刑法中增设“非法放贷罪”的建议。 
    据了解,2012年,房山法院受理民间借贷案件仅四五百件,而去年已增长至近三千件。厉莉调研发现,很多基层法院的情况与房山法院类似,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大量涌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民间经营性放贷行为。 
    民间经营性放贷业务快速发展,虽然在满足部分群体的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暴力催收、与黑恶势力勾结、侵犯个人隐私、过度信贷、虚假诉讼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侵犯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厉莉建议,将违反金融管理法规,以营利为目的放贷行为,即非法放贷入罪。 
    她告诉记者,非法放贷行为的地下性、隐蔽性、逃避性,给行政机关执法带来重重困难。非法放贷主体故意不取得经营资质,进行地下经营性放贷,司法机关在民事审理中,也很难认定其是否属于经营性质的放贷。 
    刑事层面,一些非法放贷主体对债务人实施的多为威胁、恐吓、滋扰等软暴力,这些软暴力游走于现行法律边缘。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面对非法放贷过程中扰乱社会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时,往往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即便其暴力程度触犯了现行刑法,法律惩治的也只是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绑架、敲诈勒索等衍生行为,而无法打击非法放贷这一根本诱因。 
    厉莉提出,应在刑法中明确设立“非法放贷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有“以暴力、胁迫、欺诈、寻衅滋扰等方式催讨债务的”“侵犯、泄露他人隐私的”“非以放弃全部或者部分债权为目的,阻碍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等9类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注电商大世界,你要找的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