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由他们设计,这对建筑界的奥斯卡获得者到底有多厉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时尚芭莎艺术 Author 裘纯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时尚芭莎艺术(ID:bazaarartchina)
赫尔佐格&德·梅隆,易北爱音乐厅
在建筑界,有一对来自瑞士巴塞尔的建筑拍档,他们一起度过了小学、中学、大学时代,并一起创立了建筑事务所。2001年,这对传奇拍档凭借泰特美术馆的设计,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他们就是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
惊艳的表现
「 易北爱音乐厅 」
对于刚刚过去的2017年来说,位于德国汉堡的易北爱音乐厅应该是全球最受瞩目的建筑了。它由建筑大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设计完成,耗资近63亿人民币,建造时长达到10年。
赫尔佐格&德·梅隆,易北爱音乐厅
易北爱音乐厅被建立在一个废弃的厂房之上,并处于港口位置。建筑师巧妙地完成了港口仓库和音乐厅的有机结合,并保持了整个建筑和港口的关联。他们二人把这次设计称为一个幸运的尝试,因为他们在最初并没有想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能够得到自下而上的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
赫尔佐格&德·梅隆,易北爱音乐厅
它不止具有音乐厅的功能,也是一个集高级公寓、酒店、健身房、医疗养生中心等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在新旧空间交界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利用波浪似的玻璃打造了一座洞穴广场,同时设计了一个长达80米的自动扶梯,用来帮助人们穿梭到主音乐厅。
赫尔佐格&德·梅隆,易北爱音乐厅广场入口
大家肯定对外立面的玻璃印象深刻,他们二人在玻璃的设计上花费了极大心思,每一块玻璃的价格达到了五万欧元。玻璃上采用了20种不同刻印方式和400种黑色点状印花,一面是镜面,另一面则呈现为黑色。它们不仅在外形上有趣生动,而且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吸收来自音乐厅内的光线,防止光污染。
赫尔佐格&德·梅隆,易北爱音乐厅剖面图
「 泰特美术馆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与伦敦泰特美术馆的渊源是极深的,不仅凭借此项目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还先后完成了两次有关美术馆(Tate Modern 2001&New Tate Modern)的改造。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的前身是一座废弃的河岸发电站,原建筑由英国建筑师司格特爵士设计并建于1947年。
赫尔佐格&德·梅隆,Tate Modern
在这对搭档的设计中,最受好评的是对于涡轮车间(Turbine Hall)和顶部的改造。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又可展示艺术品,同时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而在巨大烟囱的顶部,他们加盖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部空间——现已成为观赏伦敦全景的必去之地。
赫尔佐格&德·梅隆,涡轮厅
而New Tate Modern的落成,则见证了泰特美术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也成为了英国20年以来最重要的文化建筑。其为原有的博物馆带来60%的额外空间,同时让博物馆对周边环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发展为一个更全面的公共平台。
赫尔佐格&德·梅隆,New Tate Modern
每一次我们身处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建筑中,就会忍不住惊叹其出色的设计才华。他们把涡轮厅定为两座建筑的连接核心,用金字塔形式塑造了塔楼,组织了新的空间,并把混凝土结构转变为夸张的线条。大面积玻璃的运用则将原先坚实的、大体量的构造,转变为看似轻盈的混凝土结构建筑。
赫尔佐格&德·梅隆,New Tate Modern内部
「 舞台设计 」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建筑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舞台设计上的表现也令人惊喜。当德国国家歌剧院邀请他们二人为《特里斯坦和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设计舞台布景时,他们兴奋地接下了该项目,并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赫尔佐格&德·梅隆,《特里斯坦和伊索德》舞台设计
他们试图避免一种标志性的风格,于是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压力室中,利用负压来创造出会呼吸的背景。进而加上灯光照明的配合,这些设计便给人一种朦胧、虚幻的视觉效果。
赫尔佐格&德·梅隆,《特里斯坦和伊索德》舞台设计
另一个例子是戏剧《阿提拉》(Attila),它叙述了一个意大利史上的关键时刻——古罗马的世界崩溃了。在设计舞台的过程中,他们二人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古代罗马的衰落与意大利的重生之间,而是以毁灭的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布景,认为毁灭是作为复兴的先决条件。
赫尔佐格&德·梅隆,《阿提拉》舞台设计
独树一帜的多样风格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是一对很独特的组合,他们从来不去主动寻找或加入一种风格。二人认为建筑不应该追逐任何一种潮流,建筑应该是随性而成的。下面我们就以蛇形画廊为例,来看看这对建筑搭档和其他建筑师风格上的不同。
「 扎哈·哈迪德 」
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坐落在海德公园内的肯辛顿花园里,它是伦敦最受欢迎的艺术画廊之一,每年参观该画廊的展览人次超过75万人。
1997年,理事会邀请扎哈·哈迪德在画廊前搭建一个临时建筑,来搭配它的展览项目。于是,2000年,第一座蛇形画廊夏季展亭诞生了。这座临时建筑在当时受到很多赞誉与肯定,使得蛇形画廊接下来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著名建筑师来设计临时展厅。
扎哈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早期还会看到其运用直线元素构造空间,而后期则更多地呈现曲线作品。我们可以从她的大量作品中看到其充满幻想的思维逻辑和超现实主义。
「 弗兰克·盖里 」
盖里作为当代解构主义大师,其作品相当个性和独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多次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结构、倒转的形式的痕迹。盖里希望通过断裂的几何图形来满足各种视觉效应,打破传统或规定的社会秩序。
弗兰克·盖里,蛇形画廊展亭,2008年
这个展亭是他和儿子塞缪尔·盖里一起完成的。他的灵感来自于达·芬奇创作的军事弹射器,并构思了蝴蝶纷飞、花园聚会等场景。
弗兰克·盖里,蛇形画廊展亭,2008年
「 妹岛和世 」
妹岛和世是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她和西泽立卫一起创立了SANNA事务所,其作品中时常透露出一种“穿透性”。另外,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子,她不仅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并且其作品中多了一份浮游感。
SANNA事务所,蛇形画廊展亭,2009年
在她的建筑哲学里,建筑没有具体的标准,而是因物而异。但我们也可以从空间中感受到其对有趣的追求和一股细腻、精致的女性气息。
SANNA事务所,蛇形画廊展亭,2009年
「 BIG事务所 」
BIG事务所是由产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和研究者组成的一所丹麦事务所。在2016年,他们带来了一个兼顾多种“对立”元素的蛇型长廊。对于BIG来说,他们有一种“是即是多(Yes is more)”的思考逻辑,善于从一个原型进行演进,构成享乐式、可持续性的设计,来实现“实用乌托邦”的美好愿景。
BIG事务所,蛇形画廊展亭,2016年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
看过以上建筑大师们的作品和他们的风格,最后我们再来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蛇形画廊展亭。回顾之前的易北爱音乐厅和泰特美术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化建筑符号。
赫尔佐格&德·梅隆,蛇形画廊展亭,2012年
他们根据展馆的主题“记忆”,完成了一场虚幻短暂的记忆游戏。二人对土地进行了挖掘,内部使用了木材料来突出了历史感。置于草坪以下的展馆代表了被藏匿的历史,11根柱子代表了过去,1根代表了现在。它们等待并迎接着观众去探寻。
赫尔佐格&德·梅隆,蛇形画廊展亭,2012年
多元化的“中国实践”
「 鸟巢 」
自从2008年奥运会过后,几乎全部中国人都知道了“鸟巢”,而它也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之一,这同样是他们被很多人熟知的原因。他们所创立的事务所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事务所,二人从2002年开始,就在中国做调查研究。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国家体育场
但在建筑界,“鸟巢”并没有得到肯定,反而受到了很多批评和争议。而在两位建筑师的心目中,“鸟巢”的地位相当于当年的埃菲尔铁塔,时间会替大家检验这个建筑的真正价值。鸟巢至今仍是唯一一个外墙、结构、装修及公共枢纽统一在一起的建筑。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国家体育场
「 香港M+博物馆 」
香港作为文化经济中心,在不断地定义和更新城市的方向。“M+”博物馆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香港的一个文化建筑项目,其矗立在维多利亚港。而与之相关的、占地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也将都于2018年底完工,这将构成新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
赫尔佐格&德·梅隆,香港M+博物馆
这一项目对两位建筑师来说极为重要,关系着他们打开香港市场和在未来艺术市场中的发挥。他们希望遵循现代的逻辑,令其保持一个极为简单的架构,于是把建筑划分为了一个L形的黑盒、可重新配置的工作室空间、可直接进入的装卸码头、存储区域、下沉的论坛以及展览的场地。
赫尔佐格&德·梅隆,香港M+博物馆
「 龙美术馆——15个房间 」
对于多个艺术家在龙美术馆的联展,这对搭档则构筑了15个不同的房间来探索观众和艺术之间日益模糊的界线。他们创造了一个间隙型结构,并在博物馆空间中打造了一系列私密的体验。
赫尔佐格&德·梅隆,龙美术馆15个房间模型
不同于其第一次对14个房间的尝试——“把墙都刷成白色,并设计了一系列的门”,这次他们给博物馆的中央结构墙镶嵌上了镜子,仿佛让空间中的建筑结构消失了。这一做法也展现了他们对于展览空间的思考。
赫尔佐格&德·梅隆,龙美术馆15个房间内部
「 合作:艾未未」
另外,两人还和艾未未有合作推出艺术项目,共同讨论了“监视”这个话题。他们把展览分为了两部分:“参观者被监视”及“参观者成为了监视者”。进入空间的每个人的动作都会被红外摄像机记录下来,并被反馈到装置中。
赫尔佐格&德·梅隆,《汉泽尔与格莱特》展览
而白色的光线则被设计来跟踪每个人进入大厅,并制作出参观者的浏览路线,然后把参观者的图像反馈投射回地板上。他们赤裸裸地把“被监视”这个场景放到了观众面前,谈论它的影响,但又思考每个人也就只能看到故事的一个方面的悲哀。
赫尔佐格&德·梅隆,《汉泽尔与格莱特》展览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年轻时就出名了,并且在多个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前段时间,二人还赢得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新校区方案。
赫尔佐格(左)&德·梅隆(右)
他们的设计思路是以建筑结构和材料性能出发,形状和外观为辅助。不属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或另外的任何流派,在他们的世界里,建筑是一种回归,希望能够赋予旧的场所新的生命。
[编辑、文/裘纯纯]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或者下方小程序
在线购买造么工作室原创好物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