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成熟的小建议 | 面试时该问教授什么问题?

杨小灵 EscapeLotus 2020-03-23

面试的最后,对方教授抛出一个消磨时间的经典问题:“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TA这么问,是想得到什么答案呢?

当然最想问的是你录不录取我啊,但这么直白太没水平了,可别的问题我现在也不关心啊,诶我怎么还没抛出一个问题?完了完了面试毁了我要没学上了。

。。。。。。

小灵同学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博士六年级了,早没有教授问她还有什么问题了。

↓这个就是小灵↓

↑当时她刚刚博士一年级↑


其实还是有的,最近半年在面试博后,结束时候对方教授也通常会抛出这个问题来。这里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写出来,如果能有人看到、觉得有用,就最好啦。

问题基本分为玄学类事实类可针对对方是你想跟的教授or随机的同系教授、录取面试时or轮转结束谈判时等不同场景灵活运用。


①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问问这个教授TA之前的学生/博后的出路是什么,因为你未来很可能步实验室前辈们的后尘。
合格的回答比如:“我的学生小张现在XX学校做博后,研究方向是XX。” “学生小王不想留在学术界他PhD期间学到XX技术帮助到了XX公司。” “再早之前的学生小刘已经在XX学校当教授了,我和她前几天才通了电话,打算合作。” etc.
看到了吧,就是事实陈述,对绝大多数教授来说一点也不难。虽然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不保证这就是个好导师,但如果TA说不出来——建议还是算了吧,几年之后等工作,TA也不会管死活的。
如果你看到某个教授有不少徒子徒孙都留在了学术界,那么TA大概率会是个不错的导师,能够在这几年里好好地维护你的科研热情。反之如果教授自己功成名就,领域内却门生寥寥,说没问题你也不会相信是不是。(对学生和导师的评判是两回事儿,继续学术还是业界工作没有哪个高于另一个之说,好的导师应该都支持。)


② “你对学生(发文章)的期待是什么?

教授一般会回答发三篇papers之类的。这时候就可以追问了,“你之前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可以把文章发出来吗?“他们都会在五年之内完成吗? 一个教授发paper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如果TA之前的学生都六七年毕业,憋篇大paper才让走,那么对你的要求也大概如此;如果TA的学生们第二三年就开始发paper,那么也许不久之后你也会拥有一篇一作。
你还可以接着问“你的学生为什么都可以顺利毕业,你是如何指导他们的?”“他们为什么那么久才毕业,主观还是客观原因,有没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毕业呢?
当然不同的style也说不上哪个比哪个更好,但有了明确的目标努力才更有方向,在PhD或postdoc开始之前双方有一定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


20100102好像才过去没多远,20200202居然就来到了眼前。蚂蚁竞走十年了。


③ “你多久和实验室成员meet一次?

这是一类问题的代表,目的是打探导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每个人。我自己的经历是每1-2周1v1聊一下比较好,一个月一次的时候也有过,但明显感到效率不如前者。
肯定有个别大神不需要导师的定期指导,自己就能上九天揽月,但普通人不行,学酥学渣更不行。如果导师的及指导那么重要,什么不在家自己读PhD?个项目的招生网站敢写支持学生自生自灭,我们认为这是对其生存能力的锻炼收而不辅导,不配为导师。
而且可以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推导你会不会及时写我需要的推荐信”“我给了你manuscript你要多久之后才看——区别是这种问题太直白适合问
当然也有那种完全相反的导师,天天追着你问进度,这种好烦人的就算了吧,没空。

④ “你选择博士生/博后的标准是什么?看重的品质和能力是什么?”

这个完全因人而异,任何答案都不能说是错的。但你可以把教授的回答和自己对比一下,看符不符合,间接就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被录取了
我理想中的对方教授回答是“有好奇心和责任感,对科研有热情,性格随和好相处。” 毕竟我作为一个小渣渣,也就性格积极可爱这一点最突出了,当然愿意听这种。


博后面试时候我很认真跟人家讲,我的PhD 10%是field work捉小昆虫30%bench work各种实验,50%基因组数据分,还有10%在spacing out,无所事事,神游天外。


说完玄学类的还有些事实类的,比如:

“有什么教课的机会吗?”、“你教什么课吗?我可以当你的助教吗?”

“实验室的资金状况如何?我如果加入实验室你能够支付我的工资吗,还是需要我教课?”

“建议我申请fellowship吗?”

“你支持学生出去开会吗?” “系里或学校有支持学生出去开会的专项资金吗?”

不要不好意思,这些是最正常不过的问题,而且事关切身利益,一定要问问清楚。
谈钱不伤感情,谈不拢才伤感情。句话也适用于感情。

“你下一次sabbatical是什么时候?”、“你有转学去别的学校的打算吗?”

sabbatical是教授每五六年可以休息1-2个学期,去别的实验室做访问,aka不用管学生。
老板转学这种事比想象中更常见,我就遇上了:PhD的日常 | 纽约新生活札记 

。。。。。。


热爱旅行的话就多出去开会吧,资本主义羊毛应薅尽薅。

促进学科交流,为CV增光添彩。


有时会被请去on-site面试,这时候就会接触到同实验室、同系的其他人,不免也要聊天。一些之前不好意思问的就都不用顾忌了,比如:

“XXX是不是个好导师?”、“XXX的指导风格是什么样的?事无巨细还是甩手掌柜?”

“你和你导师关系咋样?”、“系里教授和教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你在这里多久啦?感觉怎么样呀?”

以上问题如果对方回答“好,太好了,我特别喜欢,都不想离开!”,那就是好;
如果回答“挺好的”,隐含意思就是什么破地方不想吐槽了。

当然也有些轻松的话题可以选择,比如:

“你们周末都做些什么呀?

这个问题足以让99%的PhD怀疑人生。一半的人是我为什么周末还在工作我的生活在哪里,另一半是咦我周末明明没有工作可为什么还是没有生活?


春日遛兔。这半年来真是感谢室友对两个小家伙的细心照料。白白的叫英俊(ins: david.the.rabbit),花花的是彼得(ins: peter_rabbit_juju)。


之前推上有一个讨论,说来自于少数族裔和发展中国家的小孩会更加不敢提出以上的问题,可能由于文化原因,觉得“质询”老师是不礼貌的。讲真这种“等级感”在美国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全方位地解这个项目/实验室/导师是被面试者的权利。我们问这些问题对自己负责,而对自己负责便是对所有人负责。

同时很多教授也是第一次带学生,TA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辅导学生的能力,我们提出问题也是帮助TA们了解我们的需求,以便形成更加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师生关系。It will change. It’s in our hands <3



封面摄于伦敦地铁站,意思是被剩下(left)也不要灰心lol

新学期加油(๑•̀ㅂ•́)و✧



同为“不成熟的小建议”系列的还有这一篇:

给博士生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PhD的日常系列:

PhD的日常 | 生日当天的一些随想

PhD的日常 | 纽约新生活札记

PhD的日常 | 一些近况与一件狗血




"一路开往/最高那一座山"

Let's escape.


来以下这里找我玩啊:

weibo: @edenling

instagram: @lingslook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