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震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兼论构建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
——兼论构建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
韩震 | 文
作者简介
韩震,1958年5月生,山东阳谷人,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专家兼哲学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社会科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哲学史》首席专家,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主编。曾入选北京市“跨世纪青年理论工作者百人工程”培养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事部等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欧美哲学、西方历史哲学、价值哲学。
摘 要: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构建新的生态文明,需要中国的学术研究和话语体系。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经过新时代范式转换和意义拓展,可以成为具有当代意义的理论观念。当代中国应该基于自身“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传统,积极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重建新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新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应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也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战略布局,这不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工作领域的扩展,而且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本质性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60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世界文明关系的时代性把握,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已经推进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并综合创造出引领未来人类发展崭新文明理念的阶段。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关系背后就是人与人、人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新的“天人合一”观实际上就是引领未来人类文明方向的新人类文明观。这种认识与理念既是社会实践和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也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根基。这种认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古老的宇宙观和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之中,可以说,“天人合一”观念就是古代中国融宇宙人生于一体的世界观。笔者之所以用新“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从哲学的角度阐释这一思想,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新生态文明观的中国根基与民族特色,从一个侧面阐发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阐明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源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哲学阐释。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应该建构新时代、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一
二
三
四
五
扫描二维码 | 欢迎关注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微信编辑:杨慧宇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2021年第4期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