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及重点文章摘要

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
2024-09-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目  录


摘  要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陈卫平


[摘要]《新民主主义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确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理论品格,具有构建不同于当时苏联教科书的新形态理论的意蕴;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体现了与中国哲学精华的有机结合,是对墨子和孔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了运用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是继《资本论》之后运用辩证逻辑的典范;谱写了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总结篇章,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基本观点,阐明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样子”是什么;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贯彻于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培养锤炼,塑造了区别其他政党的人格形象。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41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无形经济:一个值得深究的经济哲学问题

张雄


[摘要]21世纪数字智能化时代的无形经济崛起,表明人类心智的提升。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物质资源拉动,转变为精神和物质资源双向拉动。经济活动离传统的物品经济、实物经济、物质经济愈来愈远,离创意经济、意识经济、视觉经济愈来愈近。显然,大量哲学问题沉浸式嵌入经济领域,催生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关联性沉思,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无形经济带来的经济世界观定位问题不容忽视。秉持“思中无物”经济理念,就会产生经济虚无性、经济单纯的意志论背书、经济的纯文学叙事幻象,世俗之城将会变成观念梦呓的乌托邦之城;秉持“思中必有物”的经济世界观,就会坚定持有“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综合发展”的技术总方针、总路线,经济发展将会走向健康、稳定和丰裕。经济抽象和工具理性的智能化,加强了意识对物质商品的嵌入,赋予商品新的内涵,无形经济凸显的意识能动性原理值得新解。

[关键词]无形经济;非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世界观;意识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论作为科学建构逻辑的《资本论》辩证法

王南湜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探讨的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逻辑,其研究对象便只能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之整体或总体,而与现代经济学各自局限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这一总体的某一局部或层面是全然不同的,因而必然要有一种既不同于现代经济学又不同于黑格尔哲学的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把握有机整体的辩证方法。《资本论》所创造的这一建构科学体系的辩证法,不同于现代经济学,它对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这一生命有机体是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的;不同于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思辨体系,它是将这一有机整体从“空间性”向度和“时间性”向度切分为不同层面,将有机体内含的矛盾置于“系统”与“环境”之间,从而既借助于这一矛盾关系推动系统辩证发展,又避免了“系统”内部的矛盾。在此意义上,《资本论》的辩证法或可称之为“系统-环境”辩证法。

[关键词]辩证法;有机体;矛盾;分层;系统-环境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南开大学哲学院)

什么是存在?——再论《兰亭序》的经典化

陈少明


[摘要]本文通过对书法名帖《兰亭序》经典化历程的分析,探讨“存在”一词的使用方式及其所运用的意义,从一种独特的艺术史现象中提取出一个有广泛意义的哲学论题。作者从“存在”的常规用法中区分出三种具体的存在类型(物理、意识与信息),并以之为概念框架,分诞生、隐没、重现、经典和遗产诸环节,描述《兰亭序》经典化过程所经历的存在变化,努力刻画事物的各种存在特征,较普遍者如物品与事件,存在与存在感,事件、运动与传统,存在与身份,以及次一级的如文与字、笔迹与人格、原作与衍生品等等。论文致力于呈现《兰亭序》存在状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并揭示考察具体存在(动词)对理解抽象存在(名词)的重要性,从而打开面对形而上学的另一扇思想窗口。

[关键词]《兰亭序》;书法经典;存在;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B835.11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博雅学院)

论“一‘是’到底论”及其意义

王路


[摘要]陈康、贺麟、熊伟等众多哲学前辈对“being”一词提出不同翻译和理解,包括“是”“有”“在”等,这表明了他们对“存在”这一译语的态度,认识到这一译法有问题。然而,尽管前辈提出“是”并谈论“是”的翻译,但是他们的观点不能被称为一“是”到底论。采用和谈论“是”的翻译与一“是”到底论还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前辈的工作表现出哲学研究的进步,也体现出质疑、批判和进取精神。应该充分认识前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继承和发扬前辈的批判精神。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一“是”到底论是对前辈工作的继续和发展,是哲学研究的进步,因而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一“是”到底论;系词;有;在;是

[中图分类号]B0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可识别与不可识别:关于艺术本体论问题的争论

彭锋


[摘要]在当代艺术哲学中,古德曼以强调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著称。丹托则针锋相对,提出决定某物之为艺术的东西是不可识别的理论。马戈利斯另辟蹊径,指出丹托和古德曼犯了同样的错误,都是在二分的本体论框架中来处理艺术身份问题。马戈利斯认为,艺术身份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一种突破二分本体论框架的文化实在论或文化形上学,这一主张使其与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对话成为可能。

[关键词]艺术本体论;古德曼;丹托;马戈利斯;中国美学

[中图分类号]B835.5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扫描二维码 | 欢迎关注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投稿地址:http://zxyj.cbpt.cnki.net

微信编辑:杨慧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哲学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