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沙叶氏之“富沙”探究



叶树福


   



富沙叶氏是福建省叶氏主要支系之一,如果称之为建州叶氏,那多数人都知道是建瓯叶氏;而对于“富沙”在多数人的认知里是空白的。笔者在编写《福建姓氏志·叶姓》源流部分时,将“富沙”称之为今建瓯市城区。随着书稿多次修改,以及编辑部同仁多次商讨,最后得出古富沙不仅仅是今建瓯市范围,还覆盖了时建州或建宁府诸县的结论。由于建州(建宁府)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所管辖范围存在一定变数,按当今的区划又不能准确、简单地说明“富沙”范围,只好笼统地说:“富沙”是指以建瓯市为中心的闽北大部分县区市(建瓯、建阳、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等)。今将探究浅解分享,还望广大读者予以进一步指正。




NO.1

             

“富沙”原是一处沙洲的地名,后被用作馆名、庙名、驿名,以及名宦与郡王的称号。



顾名思义,“富沙”就是具有富足沙子的地方(沙地、沙滩、沙洲)。据宋代祝穆(朱熹门生,著有综合性地理志《方舆胜览》)说:“府城北有大伏洲,或以为即富沙。闽主曦封其弟延政(?―951年)为富沙王,盖以此名。①”按其所言,富沙很可能就是位于建宁府城北的大伏洲,这说明富沙只是一处小地名。《建宁府志》载:“唐建州剌史叶公庙:在府城内尚书坊古富沙地,俗名富沙庙。神姓叶,讳灏,唐武德初为建州剌史,捍寇而卒。贞观初,民为立祠。旧在长庆馆后,左有仗州,左[右]有溪潭,春雨淫潦暴涨,为害滋甚。一夕风雨冒其上,翌旦视之,潭为砂石所塞,人谓神之力也。后移建今所。唐封普通侯。俗名英济庙曰东庙,此庙曰西庙。国朝洪武十一年,诏更定神号曰‘唐建州剌史叶公之神’,今有司春秋祀之。”从府志的记载来看,在富沙的地方建造有唐建州剌史叶公庙,此地位于长庆馆之后,左边有仗(疑为“伏”字)州,右边有溪潭。建州首任刺史叶灏庙建立在古富沙地,民间流传“富沙公斩蛟龙”的故事,按笔者推测这些事件与传奇就是发生在这个“富沙”的地方


“富沙”后被用作馆名、驿名,可以参见有关文献记载,比如:清初,顾祖禹撰的《读史方舆纪要》称:“《志》云:府治西南临江门内有富沙驿,旧置于府西平政门外,曰富沙馆。宋绍兴十年(1142年),移建于城内,改为驿。”③明弘治版《八闽通志》记载:“旧府社稷坛在府城东远门外光孝观之右。先是,唐永徽初(永徽元年为650年,刺史张文琮始建坛于临江门内富沙驿之侧。”④明嘉靖《建宁府志》记载有关“富沙”地名相关的古迹有:其一,提举司:……绍兴十二年(1142年),复置专使,而台治犹寓于富沙驿之十五里。其二,旧府社稷坛府城东远门外光孝观之右。先是,唐永徽初(650-655年),刺史张文琮始建坛于临江门内富沙驿之侧。其三,富沙驿:在临江门内,初名富沙馆。在平政门外。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毁。绍兴十年(1140年),郡守郭东移建城内尚书坊。后圮于水。隆兴间,郡守陈政同重建。元时废,故址今为民居。


“富沙”后被用作庙名,是指供奉建州首任刺史叶灏的富沙庙。在《建宁府志》载:“唐建州剌史叶公庙:在府城内尚书坊古富沙地,俗名富沙庙。”除了府志记载之外,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瓯市小松镇溪头《叶氏宗谱》谱序《昭定王碑记》中,详细记载富沙庙创建的经过,序称:“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授建州刺史之后,末于王事。至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士民立庙崇祀。始创建安庠之侧,次移富沙门右。至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庙迁于长庆馆。”富沙庙在建

州城(建宁府)是一座富有影响力的庙宇,南宋词华岳开禧年间(12051208建宁府服期间留下一首《富沙》,诗曰:“平政桥头火烁空,富沙殿烈烟中。地形难扑徒临水,天意能回遽反风。十里爆雷惊客梦,万家全璧赖神功。君王注意恢神武,更乞威灵为宝冲。


“富沙”还被用作名宦叶灏的尊称(封号)。《建宁府志》记载:“叶灏(也作叶颢):武德中(618—626年)为建州剌史。时州治为妖贼武遇攻陷,颢不屈而死。民立庙于富沙。国朝著在祀典。”⑥唐武德四年 ( 621年) 始置建州,叶灏(581—631年)奉旨由南京入闽赴任。由于唐朝刚建立不久,政局动荡,社会不安定,叶灏守卫建州与“贼寇”常年作战,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献身,后人尊其为富沙公。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朝廷下诏封叶灏为“唐建州剌史叶公之神”;明嘉靖六年(1527年)朝廷又追封叶灏为“富沙昭定王”,看来这“富沙”在明朝就成为朝廷给叶灏的追赠封号了。同样,在叶氏后裔的眼里,富沙叶公就是始祖叶灏的尊称,比如在建瓯小松叶氏宗祠,就有门额书为“唐刺史谥昭德富沙叶公派下南山公祠”,可见一斑。



“富沙”被用作郡王的封号。《建宁府志》记载:“五代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以建州为镇安军,王延政为节度使,封富沙王……天福八年943年,延政以建州建国,称殷。”⑦




NO.2



“富沙”被用作建州城(建宁府治)别称。


建州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置,州治即今建瓯市区,故建州时的城区(州治)本文称之为建州城;而建宁府始置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时府治地有建安县与瓯宁县两座县城(今均属于建瓯市区),城区不能单独以建安城或瓯宁城来称谓,所以本文称呼建宁府时期的城区为建宁府治。

宋《苕溪渔隐丛话》:“谓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武夷溪水合流,东去剑溪。”北苑即位于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凤凰山一带,“一溪”即松溪,另一溪是指来自武夷山市的崇阳溪,两溪汇合于建瓯城。可见,在南宋就有用“富沙”作为城名。


“富沙”作为建州城(建宁府治)别称或城名,在历代官宦文人笔下屡屡出现,尤以宋代为著。列举如下:

唐元和(806—820年)进士赵蕃,曾作《远父往富沙兼简马庄父二首》。

宋官员韦骧(1033—1105年),钱塘人,任福建转连判官时作七律《将到富沙寄世美同事》,尾联:“富沙此去无多地,先走诗筒致所陈”。

宋元丰进士、官员刘弇[yǎn](10481102),江西安福人,曾作《题建州富沙门楼安济桥十绝呈太守黄彦发•其一 富沙门楼》。

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员李弥逊(10851153),江苏苏州晚年隐福建连江西山,曾作七绝《富沙道中》。

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之一张元干(1091—约1161年),福建永泰人,曾作七绝《菩萨蛮·送友人还富沙》。

宋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第一、官员黄公度11091156年),福建莆田人,曾作七律《午睡起得富沙信》

宋文学家、迪功郎胡仔(1110—1170年) ,安徽绩溪人,编著有诗话集《苕溪渔隐丛话》,著作中提到:“予官富沙,凡三春”“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等。

南宋诗人、官员喻良能 (1120—?年),浙江义乌人,曾作长诗《由建宁回三山道中重阳》:“征鞍初自富沙还,乱叶殷红点碧山”。

南宋诗人、官员李洪(约1169年前后在世),江苏扬州人,曾作《富沙城外李花盛开》七绝一首。

南宋赵希逢,曾作长诗《和平政桥》称:“脚踏富沙路恰分,山傍云飞峰乱起”。


南宋词人华岳,曾作《祷富沙》:“十年踪迹淖泥沙,为炷灵香祷富沙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诗人、官员曾丰(11421224),江西省乐安人,曾作《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端明殿学士许应龙(1168—1248年),福州人,曾作《赠林粹》:“鄞水富沙典芹泮,黜浮崇雅文风焕”。

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词人、大臣赵以夫11891256年)福建长乐人。词人任职福建富沙之时,逢七夕之夜,与友人同僚共聚良宵,席间听友人讲述一歌伎情史,闻后感慨不已,遂赋《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理学家、大臣真德秀(1178—1235年)著《西山文集》卷三十五:“絜斋先生袁公(1144—1224年)道德文学元祐间人也某以年家子初拜侍于富沙嘉定同朝始获亲炙某之庸鄙于道未有所闻

南宋诗人张侃(约1206年前后在世),曾作《寄题富沙倅廨静凉亭诗》。

南宋诗人徐玑(1162-1214)曾作七律《秋日登玉峰》:“玉琢孤峰压富沙,人行峰顶步云霞。

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官员玉逨(1117—1178),曾作七绝《富沙》:“忽惊羁旅身,已落富沙”。

南宋名僧释大观,浙江宁波人,曾作《东山源和尚赞》:“自奉川之富沙以至乎剑池,深处兮有谁共躅。

南宋末诗人、官员林昉,即林石涧,广东人,曾作《月夜溪行怀富沙》。

元朝山水田园诗人黄镇成(1287-1362年),福建光泽人,曾作《宿富沙水西》;还有南明大臣郭之奇(1607-1662年)广东揭阳人,曾作《富沙较士即事》、七律《怀富沙诸子》。

从以上选录的官宦文人含有“富沙”的诗作中,可以直观得出“富沙”就是建州城(建宁府治)另一雅称的结论,完全不是个案的问题。




NO.3



“富沙”还有用作建州(建宁府)的代称。


南宋诗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丁集(宁宗皇帝一朝详具大事)记载:“丙子夏至富沙真德秀书”。南宋大儒真德秀系浦城人,时浦城县属建宁府,其在书面语言经常自称富沙真德秀。由此得知,时建宁府浦城县人也是可以称为富沙人。

泉州府文庙里一方南宋碑刻泉州重建州学记,碑载:“富沙刘公子羽,以忠孝名家,清华重望”。此刘氏先祖于唐末入闽,居于崇安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在两宋之际出过彪炳史册的“三忠一文”祖孙三代人,其中忠”刘子羽。时崇安县隶属建宁府,称刘氏为富沙刘氏,可见建宁府崇安县的人也可以称为富沙人。

上文以浦城县、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为例,说明“富沙”还有用作建州(建宁府)的代称。

 

综上所述,“富沙”一词,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特定意义,也不是叶氏的专有名词;富沙叶氏之“富沙”不仅仅源于地名富沙,更主要的是因为始迁祖是富沙叶公的缘故。

     (叶树福 2020—08—31二稿)


注:

① 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福建三。

② 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之十一·祀典。

③ 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福建三。

④ 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之八十•古迹•建宁府•建安县。

⑤ 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之二十•古迹。

⑥ 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之六•名宦。

⑦ 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之一•建制沿革。




往期链接      

¤  洁己爱民  初终一意 ——从真德秀所撰《墓志铭》看叶文炳的为官之道

¤  叶火全书画作品欣赏

¤  叶观国故居与“绿筠书屋” 辨析

¤  古田屏南翠屏系叶氏简介

¤  屏南县甘棠叶氏源流“考”与“三疑”

¤  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叶孙德

¤  浙江台州叶太安及三门叶景迁世系简述

¤  叶氏宗祠楹联落款错了? “凤阁三千字,鳌阳第一家”落款的浅析


      

   本平台以研究与宣传叶姓的源流、人物、文化为主导,以光大与弘扬叶氏文化为宗旨。 


   本平台郑重承诺所推文章纯属原创作品,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平台文章文责自负,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及编者观点,请读者自辨。

        

       “叶姓文谭”公微号 

  编辑:叶树福     

   手机/微信:15980280966

    投稿邮箱:98203677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