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文化保护价值评估

周巍 陈政 戴鹏飞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摘要】: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区域文化的象征。城市改造和扩张中造成了许多传统地名消失和新的地名的创改,同时商业文化对命名侵扰,新地名的命名的传统化内涵缺失,指位功能消弱。以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和合理性为命名的保护原则,并以历史、文化、知名度为评价指标构建量化的评价体系,为地名命名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名保护;城镇化;文化遗产;评价体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地名,这给地名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问题和不便,如何有效地使用、更新、管理地名,使新地名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成为地名工作研究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地名代表的是一个地域、地区实地的空间符号,地名包括了行政区划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居民居住地名称和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体现了该地域内居民长期活动的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它反映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区域文化的象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乡村和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道路和建筑物上的地名也随着发生改变。地名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城市地标的作用,它的存废关系到对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地名作为特定地域空间的符号标志,其依赖于地理实体的存在。然而,在西方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些人抛弃传统地名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弃用传统的老地名,随意更改传统的地名,而采用“假、大、洋、奇”等的地名来命名,从而达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样的地名命名方式,不仅给地名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还造成了地名命名的不规范,使得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下降,如一地多名、一名多用等现象。地名命名不规范,使地方区域的特色得不到体现。目前,在中国,大量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名正在消失,如何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成为今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对地名的影响

(一)城镇建设对地名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大城市,并在城市中安家落户,大城市原来的设计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城市市区的土地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城市还是在不断发展。因此,城市必须不断地向周边扩展,与此同时,还必须对原来的老城区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旧城改造,腾出更多的土地来提升城市档次。城市风貌通过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附着在道路和建筑物上的地名也随之改变。

1、传统地名不断消失

在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大量的老旧建筑被拆除,其中不乏很多具有文化沉淀或者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商业性质的洋地名。虽然拆除了这些老旧建筑对新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角度来考虑,实质上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是极不合理的。

2、大量新地名产生

城市扩建意味着城市道路、建筑物等迅速增多,这就需要对这些城市地标进行新的命名,快速增加地名库中的地名。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区和建筑物相关的命名增长速度相当迅速,城市中地标的名字变化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该城市风貌的变迁。


(二)商业文化对地名的影响

1、对传统的地名文化的冲击

一个城市需要发展,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最大的是该城市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没落。地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城市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难以避免。但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盲目的将外国建筑或者文化进行复制,为了使自己的建筑群“高大上”或者“国际化”,不加思索地把一些国际建筑的名字或者更响亮更大气的名字往自己建筑物上套取。这样的命名方式,虽然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胃口,吸引了部分人群的眼球,但是使得建筑物本身失去了中国化的元素,没有了自身的特点。地名,本来应该是地方的“名片”,但是现在,我们身边大量的重名建筑,大量的复制建筑,已经让我们很难再辨别出城市的本原,有时甚至无法辨认自己究竟是身处何地。

2、有偿命名的出现

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也催生出来一批企业家和富人。地名作为特定地域空间的符号标志,社会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人民对它也越来越重视。一些企业家看到了地名潜在的商业价值,开始利用地名,将地名直接命名为名下企业或者产品,通过地名来实现企业或者产品的影响力。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地段中,有偿地名开始出现。企业将自己的企业名称作为地名来命名,须向当地政府支付一定的费用。有偿命名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来进行城市建设,可以缓解当地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财政压力,对市民来说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情。然而,有偿命名是根据企业的名称对于天桥、地下通道等进行命名,由于土地的使用年限有限,因此,等到土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后,相关部门还要重新对土地进行命名,这样给地名管理工作造成混乱;另外,由于有偿命名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商业价值,因此,对地名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企业利益,在命名过程中只考虑利益不考虑文化底蕴的案例屡见不鲜。地名是一个特定地域空间的符号标志,是一种公共资源,如果对公共资源的名称经常更换或者命名不当,往往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声誉。另外,一旦有偿命名的单位涉及到违法犯罪,这样将对城市文化的解读、对公共资源丧失其诚信。怎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有偿地名实现合理的管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留文化传统,成为了新时代地名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


(三)新地名的命名存在问题

1、新地名缺乏文化内涵

地名作为区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标志,是划分地区的重要符号,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城市发展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烙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传统建筑继承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内涵。它们遍布在山岭、溪渠、湖塘、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纪念场所、古遗址、古建筑及街巷。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项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量的建筑物和新建道路增加,各种经济开发区、自然保护区、新城区不断变化,要在短时间内给如此之多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近年来的新地名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一类命名方式是突出高新特色和时代特色,如某高新开发区、某时代大厦等;另一类是寄予了美好愿望,如状元门、佳湖绿岛、青春之家等地名。虽然这些新地名的命名方式渗透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气息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但是容易与其他事物混为一谈,这种矫情造作的命名方式实在是概念模糊,既不能反映地域历史继承,又不能彰显中华文化内涵。

2、地名的指位功能被削弱

地名代表的是一个地区的方位和范围,是一个地理实体的专用代号。而现在,城市道路的命名中,太多是以数字序列和地域(城市)系列命名,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很多道路名称都是以历史和人文等事物系列命名,甚至直接以方位和数字联合命名。这些命名方式虽然体现了道路系列原则,但是地名专称及其所指示的位置范围不明确,很容易造成人们对地址判断的误差和混淆。对于广场和道路的命名应该避免对广场和道路位置认知混淆造成的问题,应该恰当地反映出相关地理实体的历史,体现地理实体的特征。



二、地名保护的基本原则

地名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社会的记忆,是拥有地域文脉的无形地标,成为居民意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应尽可能整体保护。对地名进行命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历史性

许多地名因描述一定地域历史和文化而形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最古老、最活跃的部分,承载着当地发展的脚印,是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如果传统遗产中的地名消失了,那具有历史记忆的地名也就没有意义了。

首先,地名的生命力及保护价值可以根据地名存留历史时间长短来进行判断。其存留的时间越长,其生命力就越强,而对其进行保护的价值就越高。因此可以根据地名出现的年代久远,其存留的时间长短就进行保护。

其次,地名的生命力可以根据地名所管辖的区域是否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来判定。若地名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内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过重要的历史人物,此地名的政治经济的地位就越高,其社会文化的影响就越大,从而其保护的价值也越高。

(二)文化性

注重地名的文化性就是保护有历史内涵的文化地名。“文化内涵地名”这个概念所指非常广泛,包括了地名文化实体和地名语词文化两方面。地名文化实体是指,当地本身就是历史事件、文化事件的发生地或者与历史事件、文化事件的发展息息相关。地名语词文化是指地名内所含括的文化内涵,地名文化实体和地名语词文化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密不可分,地名文化是由地名文化实体和地名语词文化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地名记载着当地的历史进程、文化变迁、民族融合,是当地发展的烙印,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地名又称为人类的“活化石”,可以根据地名所提供的信息来研究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由地名所保留的信息,可以还原出很多历史建筑背后的内涵。因此地名所提示的文化内涵越深刻,就能更真实的反映其历史信息,对其保护就越有价值。

(三)知名度

知名度高低是地名是否值得保护的又一标准。因此,需要对知名度高的地名进行保护。这里指的地名知名度是被现代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地名的知名度可以根据地名的使用频度、地名所管辖的地理实体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程度、地名所覆盖地域范围的广度来进行判定。地名的使用频率越高,地名所涵盖的地区面积越大,那么地名的价值也越高。

(四)规范性

地名的命名和保护要依据一定的规范,要符合《地名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于那些极其庸俗的、带有民族歧视的、影响民族团结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地名,不能出现。


三、地名保护的评价体系

将地名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知名度、规范性作为地名保护价值高低的评价指标。因此对地名进行保护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名的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和规范性。另外如何对这四大指标进行量化,还需要对其进一步进行分解,划分为一些二级指标,并对二级指标进行量化,以实现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从而根据量化值对地名进行分级保护,根据地名的价值来进行开发和利用。对于一些社会上使用较为频繁或者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地区,可以采取价值较高的地名来命名;对于一些人口稀疏,交通往来不多的地区来说,则可以采用一些通俗的命名办法。在传统的地名中,应该保护价值比较大的历史地名,对于这些地名不能轻易改造和废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改造和废弃一些价值小的地名,这样就可以减少和避免历史地名资源的浪费,从而使历史地名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一)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命名原则

要根据地名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的结果要能够体现出评价对象的实际价值,整个评价过程一定要保证公平和准确,评价过程中要减少个人主观的因素。

2、整体性原则

要从事物的宏观角度来选取指标体系,然后对选取的指标再来进行划分,划分之后的二级指标同样也要符合标准,二级指标要同整体指标在计算方法和时间分段上保持一致。

3、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根据地名特点以定量评价为主,将尽可能多的内容转化为量化指标,以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指标体系

根据地名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将地名保护价值的指标划分为四大类,即地名的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和规范性作为地名保护的指标体系,并对这四个指标各赋予一定的权重。再将各个指标进行细化,即各个指标的评价因子,并对各个评价因子赋予一定权重。对各个评价因子采用五分制,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量化打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各个评价因子值并进行求和,得到一个地名的总评价得分,即综合评价得分,然后根据各个地名分值的高低,采用三级制,予以分等定级[2-3]。根据地名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可以得到地名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如式(1)。

其中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w是各个指标的权重,g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得分,m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下面对各个评价指标及评价因子作详细解释和说明。

1. 形成和使用年代。地名的年代是地名历史价值的基本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年代越早的地名,延续使用时间越长的地名,价值也就越高,因而应得到较高的分值。年代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也是便于量化的标准。年代又分为产生年代和截至年代,产生年代为主,截至年代为辅。具体评分标准如表1:

2. 历史文化意义。历史文化意义首先必须是地名本身所保护的文化底蕴,其次还是在地名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新文化,新文化包括在新地名使用过程中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新地名使用过程中有著名人物或者景观相继出现或者其他的因素。

具体的评分标准如表2:


3. 今人的感知度。老地名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们大多为现在的人所使用,因而评估时也要反映它在现实中的作用,反映今人对地名的感知程度。在这方面的评估中,可尽量使用能量化的因子,以便于操作。例如地图标注程度、网络宣传率、街道办事处使用的地名、公共交通设施使用的地名、商业中心使用的地名等,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但因子设置过细不利于操作,所以要找出最重要的因子。

具体的评分标准如表3:

4. 合规性。此标准不加分,但可扣分。地名符合《地名管理条例》和《当地政府地名管理条例》相关条例和法规不加分也不扣分。历史地名出现重名,得分少的地名要扣一分,最多可扣2分。地名不符合相关条例和法规,可酌情扣一分。

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这3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为0.3、0.5、0.2,而合规性的比重为0,即对于这个评价指标不进行加分,只进行减分。根据上面给出的具体的评分标准和对应权重,运用式(1)就可以计算出各个历史地名的得分,再依据得分的高低,将历史地名进行排序。得分很高的地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今后应该保护的地名。


四、结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泱泱大国,拥有着数量多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名。地名蕴含了一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经济条件下当地社会、文化、民族及语言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信息,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化石”。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破坏了大量的老地名,很多具有深厚文化的地名也逐渐消失,这让人深感痛心。值得幸庆的是,当下,地名的命名和管理工作已经开始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也将地名文化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开始清理整治地名乱象。然而要让地名文化彻底得到保护和传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2016年 第5期

作者:周巍 陈政 戴鹏飞

选稿:周   辰

编辑:刘   言

校对:徐省之

审定:汪晨云

责编:吴雪菲

往期精彩推送

太湖异名考

南宋“临安”得名略考

广东省韶关市自然地理村名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甘青地区地名研究述评

襄阳三国地名文化的复杂性及其独特价值(下)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