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le Talk | 韩玉:迁徙的图景与身份重构的精神符号
A: Artisle | Y: Yu Han
A:欢迎Yu来Artisle做客~可以简单的向读者们介绍一下自己吗?
Y: Hi~ 大家好。我是韩玉,目前刚从Slade media方向硕士毕业, 我的创作是多种媒介的,灵感大多来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
A: 有关注到近期的作品除了对内在身份的思考与重塑外,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多元的空间性与地域性,这都与生活地点的移动有关吗?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会给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呢?
Y: 是的,这几年的创作总是从不断的地域移动和“回看”的过程中产生的。日常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持续不断的转变成为我做某件作品的契机,一些情感潜移默化在某些时刻通过作品记录下来。毕业展厅的第一件作品,选择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生活体验和对记忆的回看,以及对于距离的审视。安装的时候有意悬挂高于日常的视觉中线之上,以及对于文字的处理使文本变得不可读。从视觉上或从内容都有意与观众拉开一些距离,同时它不仅是一件作品也是展览的序言。
日记/"DIARY"
喷墨打印,60 X 100 cm, 2022
A: 很喜欢作品“地下八百米”的双轨道剪辑以及穿插在其中对家乡情感记忆的记录,这些片段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记录的呢?这些片段中是否有一些有趣的或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呢?最终以分屏的形式呈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Y: 一开始我在做“这儿那儿”系列作品的时候要经常在家附近拍摄素材,总会经过一条贯穿市区的铁路。从我有记忆起每天都有火车反反复复的来回行驶在那条铁路上,大多时候火车车厢装着煤炭。而这条铁路总会让我想起当地的一座煤矿,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身边的家人很多从事煤炭行业,以至于想起家乡脑海中总会蹦出火车,煤矿的字眼。我总是会想象有一天煤矿和铁路在这座城市消失后会是什么样子。在19年的时候计划去矿井拍素材想把现在的感觉记录下来,因为我申请不到下井拍摄的许可,所以委托工作人员帮助井下取材拍摄,拿到素材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好怎么去剪辑,这个项目便一直搁置。
地下八百米/"UNDER 800 METERS"
视频,2021
2020年12月我来伦敦之后,这一切的发生给我了一个更接近这片土地的窗口, 那段时间才体会到当你离开家乡的时候才获得家乡的感受,我离开过很多次家乡,我想我对家乡的理解就是在这一次次离开中变的清晰。我开始回看那些拍摄素材,我企图找到属于家乡的那份孤独。我的作品“地下八百米”则更像是对存在于家乡的一种无止尽循环劳作的模仿,模仿那份空洞与充实 。对于作品的呈现方式一开始尝试三屏剪辑,但过于的冗杂喧闹不符合我想表达的感觉,后来发现拍摄的素材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地面之上,一部分井下的影像记录,两个画面并置播放反而产生了互文的效果。
A: 你的作品中呈现了很多对家乡的感受及思考,这些成长经历对你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吗?家乡的特点有带给你什么特殊的思考吗?你认为家乡的精神符号或文化对你的个人身份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对家乡的思考有影响你在创作中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方式吗?
Y: 我的成长经历为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对自我身份的思考,而对家乡的意识最开始是在电影中察觉到的。创作“地下八百米”之前对家乡的感受多数时候是模糊的,我也无法定义家乡的精神符号,它的存在像一个出发点或者说是一种参照。而我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是在不断的迁徙中慢慢积累获得,对家乡的感受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
地下八百米/"UNDER 800 METERS"
视频截图,2021
A: 你擅长运用一些不同的媒介,作品“过来站会儿”中就尝试了knitting的创作,是如何想到运用织物与装置结合的呢?不同的材料在你的创作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吗?你又是如何选择不同的媒材进行创作的呢?
Y: 我在YouTube上看了一个博主做tufting,觉得蛮有趣的。我也想用这种技术创作,起初是想做3D的雕塑,结果发现因为技术不足不能做成3D的,于是就开始尝试别的可能。我开始想这个技术能不能和其他的媒介结合,然后我当时同时在做激光切割所以留下来了很多亚克力板的边角料,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两种材料组合在一起。选择材料的契机主要是生活中看到很多不同的材料,时常会想能不能用进自己的创作里,最后我会靠直觉选择具体的材料,看哪些材料似乎有更大的作为作品素材的可能性。
过来站会儿/“COME TO A STANDSTILL"
针织,音频,装置,2022
A: 作品“午后没有答案”与“天使,无题系列”都是对亚克力板材进行雕刻创作的作品,线条与画面的分割都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与独特性,选择这种材料和创作方法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创作中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材料会给你带来一些特别的思考或影响吗?
Y: 作品“午后没有答案” 可以反射的,流动的视觉折射。光滑的镜面凸起不同的颗粒质感的区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当你移动的时候产生错觉,像是破碎的拼贴但又是完整的。
午后没有答案/"AFTERNOON WITHOUT ANSWERS"
亚克力,雕刻,2022
作品“天使” 这个系列,图像来自于我的一次短途旅行随机拍下的照片,我会用软件做一些处理。当我把它雕刻到亚克力板上的时候让我觉得图片边界线条的分割布局和不断的调整布局的过程是我所感兴趣的。随后我尝试将它们雕刻在不透明的亚克力板材上,每一幅的尺寸大小形状都不统一,企图在混乱中到找一种视觉的联系。
天使/"ANGEL"
亚克力,雕刻,2022
无题一/"UNTITLED NO.1"
亚克力,雕刻,2022
无题二/"UNTITLED NO.2"
亚克力,雕刻,2022
无题三/"UNTITLED NO.3"
亚克力,雕刻,2022
A:作品“S/S” 具有雕塑和图像文本的双重展示意义,你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这样的呈现方式有什么意图吗?这个项目中观众的动线也是呈现的关键因素,是如何规划与设计展览方式的呢?
Y: 其实当时没有想太多,因为亚克力板切割出来的效果过于单薄,所以尝试用毛线比较柔软的一种材质来让不规则的亚克力板在视觉上更具有张力和对比。同时因为在整个展厅中所有作品的展示相对平均安装在一个墙面的中线上,因此想要打破这种空间平衡所以考虑将这组作品放置在地面上。
"S1"
针织,雕刻,2022
"S2"
针织,雕刻,2022
"S2"
针织,雕刻,2022
A: 文化的差异与对比也是你创作中的主要表达,例如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对待死亡与纪念或是宗教信仰等,选择这些话题是否也想表达一些地方发展与现状或是探讨更为广阔的社会情绪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作品中的地域性和更为广阔的社会整体普适性之间的关系?
Y: 我没有刻意去探讨某个宏大的叙事或者主题,关于这几个主题的创作是机缘巧合发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而我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记录下来关于宗教纪念等话题在中西方不同的语境和地域中的相似与不同,并没有讨论宗教本身。关于社会整体普适性,因为我的创作基于日常经验,不可避免的带有地域性,但在创作的时候不会过多考虑这些关系。
这儿那儿-基督教/"THENHERETHENTHERE- CHRISTIANITY"
摄影,打印,2019
A: “这儿那儿的系列书籍”中有很多摄影作品,摄影也是你创作媒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你是如何看待图像的纪实性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呢?图像的叙事性对你的创作有什么意义吗?
Y: 纪实性图像本身所产生的叙事是有力量且直接的,所以我选择了纪实性的图像。除了它本身具有叙事性和客观性,这也是创作这系列书籍所需要的特质。但在创作这一系列书籍时,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排版上,内容的素材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我一直感兴趣于观察图文之间通过不断的调整空间,文字或者图像的大小,一张图像与另一张图像或者文字靠近会产生什么反应。
这儿那儿-1982/"THENHERETHENTHERE-1982"
摄影,打印,2019
这儿那儿-城市旅行/"THENHERETHENTHERE- CITY TRAVEL"
摄影,打印,2019
A: 影像作品“Lost”记录了伦敦封城期间的一些情绪,晃动的镜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这些片段是在什么状态下拍摄的呢?你是怎么看待拍摄对象与视觉语言的关系呢?或者说你如何看待拍摄意图和视觉表达之间的关系?
Y: 当时我处于蛮焦虑的一种状态,因为刚到伦敦三天就彻底封城了。最大的事儿就是做饭,但因为想要做的菜在不同的超市,所以经常用Google map导航 ,也经常走错路,尤其是在十字路口的区域。那段时间心态和生活都蛮不稳定或者说是处于“迷失”的状态。我拍的那段视频是从我家楼下进入花园的一段路,一直摇晃循环的镜头。那是隔离期间我最容易获得的拍摄素材,那个季节伦敦到处都是视频里的那种小黄花,在任何超市都会遇到,只需要一镑就可以买到一束。我理解的拍摄意图和视觉表达之间是一种互为叙事相互构建的状态。
迷失/“LOST”
HD video,2021
A: 有没有对你的创作影响比较深刻的艺术家呢?
Y: 有很多喜欢的艺术家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John Akomfrah,Laurie Anderson,David Lynch,何云昌等。但对我的创作影响比较深的是一些电影,例如:Lucien Taylor拍的 Leviathan(2012),被海浪不断冲撞的镜头剧烈的摇晃,昏暗的船舱紧张不安的压迫感,整部片子镜头语言很纯粹什么都没有说,但又很强烈甚至“暴力”,它也是我去拍“Lost”的契机。以及Michael Haneke的“钢琴教师”,扭曲到发痛的情感。还有Stanley Kubrick的“A Clockwork Orange”,Derek Jarman的“Blue”等。
A: 之后的创作会有一些新媒介的尝试吗?有没有什么新计划可以透露呢?
Y: 目前计划回国之后先租到合适的工作室,接下来想要延续那组激光雕刻作品的创作形式做一些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