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蜡梅(5)大寒

海边小屋 海边小屋的植物笔记
2024-09-04

蜡梅的果托、果实和种子

​每年春天蜡梅花期结束后,我都要对素心、金磬和檀粉进行修剪。树冠上过长的枝条一般只留下10㎝长一段,其余部分全部剪掉。因此,很多尚未成熟的果实就被剪掉了。不过蜡梅的坐果率很高,仅在留下来的短枝上也能结出不少果实。


今天是大寒节气,三棵蜡梅的枝头缀满了花蕾,老枝上还挂着不少干枯的“小坛子”👇


不过你可不要以为树上挂的这些小坛子就是蜡梅的果实了。对这些坛形果中国植物志上是这样描述的: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直径1-2.5厘米,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看仔细了,植物志上明确称这种坛状果叫果托,而不是果实,是不是有点意外?


那么为什么是果托而不是果实呢?原来这个褐色坛子是由花托发育而来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果实。在植物学上,把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比如桃、樱桃等;而除了子房外还有花托、花萼甚至整个花序都参与形成的果实则称为假果。蜡梅的小坛子是花托发育而来的,随着里面真正果实的成熟,花托逐渐长成了果托。


蜡梅真正的果实在哪里呢?


剥开果托的外皮,里面黑褐色长圆形的“种子”才是蜡梅真正的果实,但通常都被我们误认成了蜡梅的“种子”。是不是有点绕。


蜡梅果实👇


蜡梅的果实是聚合瘦果,着生于坛状的果托之中,瘦果内有种子1颗;种子无胚乳;胚大;子叶叶状,席卷。果实表面还有细微的毛。


对“子叶叶状,席卷”这句话,一开始时感觉非常疑惑,但当我看到好友兔子拍的种子切面图时,一下就明白了。


种子切面图,图片拍摄:兔子👇


没错,你看到的是蜡梅的种子,不是散发着焦糖香味的面包。仔细看种子的断面,是不是有像席子一样层层卷起的组织?“子叶叶状,席卷”,多么直观,瞬间就理解了。


下图是一粒完整的种子。不得不佩服有灵巧双手的兔子,能剥出如此完整的种子,同时又拍出这么“可口”的图片,两片厚实的子叶都栩栩如生。


蜡梅种子,像一只刚出炉的奶油蛋卷,图片拍摄:兔子👇


现在能分清下图中,哪个是果实,哪个是种子了吗?图片拍摄:兔子👇

蜡梅是起源古老的被子植物,花果的演化自有其独特之处,不光果实、种子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雌雄蕊的异熟机制也很独特,但这次就不再写花蕊了,留待下回再说。


蜡梅果实种下后发芽率很高,我的蜡梅树下每年都有果实自播的实生苗。蜡梅的幼苗具有两片肥大的子叶。


树下自播的蜡梅幼苗👇


用种子育出的幼苗生长期长,若想欣赏到蜡梅花需要等很多年,因此蜡梅多用分根、压条、嫁接等方法繁殖。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清代介绍花卉植物的专著《花镜》,里面关于蜡梅的章节中,有一句“若以子出不经接过者,花小而香淡,其品最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蜡梅小树,丛枝尖叶,种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者,腊月开小花而淡香,名‘狗蝇梅’。经接而花疏,开时含口者,名‘盘口梅’。花密而香浓,色深黄如檀香者,名‘檀香梅’,最佳”。这两段文字似乎都是在说,由种子育出的蜡梅花小香淡,品相稍差。


等来年春天我把树下的实生苗挪出来养,看看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开花,开出的花是不是像前人所说的“以子出不经接过者,花小而香淡”。


《花镜》中的蜡梅墨线图👇


蜡梅树上的果托枯萎后会逐渐残破,露出纵横交错的脉络。果托口下垂,里面的果实会自动掉落出来。


风蚀的果托👇


在观察蜡梅的果实时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所有植物为了能将种子远远传播出去,都是各想奇招。例如靠弹射将种子散播出去的凤仙花、紫藤;靠钩在动物身上传播的苍耳、鬼针草;用鲜艳果实吸引鸟和哺乳类动物的果树;甚至还有靠蚂蚁传播的堇菜属植物等等,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种子传播的妙招。即便是靠风传播的鹅掌楸、蒲公英和榆树,也分别为种子按上了螺旋桨、降落伞和薄翅。


但蜡梅似乎没费这么多心机来设计自己的种子。蜡梅的果托和果实干枯坚硬,大概没有哪种动物喜欢吃。若是靠风传播,种子个头又偏大,无论刮多大的风,种子都飞不出几米就落地了。最后只能在母树周围发芽,生长在母树阴影下抢夺生存资源。那么在自然生存状态下,蜡梅到底靠什么手段来散播种子呢?


最后我只能猜测,蜡梅或许已用花色和香气征服了人类,让无所不能的人来帮助自己繁衍,这样,就不必再花心思在种子上了。


植物的任何构造都不会是多余的。同样,一种植物不管具有怎样的形态特征,只要能够长久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就是合理的,就是适应生存环境的成功者。


最后是大寒日的蜡梅图。昨夜悄悄下一场小雪,尽管枝头落雪稀疏,但被冰雪浸润的花朵香味愈加冷冽清幽,正是:凌霜傲雪暗香飞,玉肌冰骨秀口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边小屋的植物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