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UABB×上启艺术 | 第一期工作坊纪实
2019年9月18日,上启·UABB 第一次工作坊,参与者们齐聚一堂。
上启·UABB
第一期工作坊
9月18日,来自香港的Map Office、BEAU,深圳的徐坦、张力智,广州的冯原、朱晔,澳门的李锐俊,北京的王子耕和他带领的十几位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的国际班研究生参加上启·UABB第一期工作坊,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的他们都会以各自不同角度介入今年冬天上启艺术的UABB计划。
MAP Office
Laurent Gutierrez
Valérie Portefaix
由Laurent Gutierrez(1966年,摩洛哥)和Valérie Portefaix(1969年,法国)设计的多学科平台。自1996年以来他们一直在香港工作,用各种表达方式在真实和虚构的领域工作。MAP Office项目已在100多个名场所展出,包括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乔治蓬皮杜中心(巴黎)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参加约35个双年展和三年展,如五个威尼斯艺术与建筑双年展(2000年、2003年、2007年、2008年、2010年)。
MAP Office 一直在关注沿海文化,认为渔民生活向来独特,已经形成一个系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为参加2018年泰国第一届双年展,他们尝试了用艺术装置的方式将不为人知的“鬼网”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鬼网”——300公斤的渔网是由潜水者在甲米国家海洋公园(泰国)中收集的。他们用“鬼网”和当地的竹子,在远离海岸的海洋中搭建了“鬼岛”。夜幕将临时,“鬼岛”上的灯火将会点亮,“鬼岛”将复活,隐隐约约出现在海中。
在香港,他们在陆地上搭建了“鬼岛”,但是这一次“鬼岛”成了一个微型的电影院。为了和长洲岛地区的文化遗产相联系,这次的渔网加入了当地退休渔民编织的渔网和改造的吊床。
夜幕降临时,海中的“鬼岛”上的灯火若隐若现。
“鬼岛”在陆地上成了电影院。
徐坦
艺术家
现生活于广州和深圳。他是实验艺术工作小组“大尾象”成员。时至今日,徐坦还是保持着他“漫游者”的生活方式。他敏感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化,不停地追问当代艺术的边界何在。他的工作方式更像是一个思想者,他的一些作品在产生的当时尚无法定义,而在今天更显其存在的意义。徐坦曾参加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第二届柏林双年展、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第四届光州双年展、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
“当我妈迷失在林中”展览现场,徐坦和当地村民交流观展感受。
徐坦以“社会植物学”为题,于2013至2015年期间,在肇庆市四会县石狗镇金坑乡大坳村里做调研,随后也制作和完成了一些视觉作品。
徐坦的项目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调查、研究一些来自东亚地区的人以及有东亚背景的人,他们对于人和植物世界,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调研地点和受访者,分别在广东,京都,新加坡,旧金山。
“我最近在研究社会中个人意识活动,在中国南方村落中,除了主流的信仰外,当地村民依然有自己的相信的一些习俗和“神”,也就是 local belief。这些local belief 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识。当地人是如何养成的?我发现很重要的一点是除了语言方式,还有一点是仪式,在重要场合和时间节点去做一些仪式。未来计划,我希望以谈话的方式去了解大鹏当地的local belief。
张力智
建筑史学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 深圳研究生院 的代表
张力智近十年来专注研究中国乡土建筑和传统村落,研究中国建筑史,中国乡土建筑研究,历史街区及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中国-印度古代建筑文化交流。
张力智带领学生走访古建筑(资料图片)。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总是受到冲击。如何保护和修缮成了绕不过去的问题。张力智曾呼吁“但凡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修缮时必须注重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要有‘最少干预’,‘求旧不求新’的意识。”
大鹏古城拥有完整的古建筑群,张力智分析大鹏古城部分路段造成拥堵的原因,建议重新规划古城的参观路线。这次的重点以“城隍庙”为主要策展空间,城隍庙也是一个“渡”场,给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城隍庙的壁画可以成为“时间的界面”,去呈现这个场所的历史文化。还设想在此设置舞台和讲台,提供活动场所。
2019 UABB第一期工作坊花絮。
冯原
建筑学博士,教授
冯原从事建筑历史与城市学理论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设计教育研究等,是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中国》杂志首席主笔。
2018年10月20日,“精神的返乡——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谈所城非遗”学术活动在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将军府邸举行。冯原教授分享了对后现代视野中的新岭南文化看法。
“大鹏所城是一个讨论岭南文化的很好的地方,因为它象征性地反映了传统中国意义上关于中心和边疆的关系。其行政上称为广东,但是在文化上属于岭南,具有双重性,(同时也包括地理、气候得区分因素)。该如何定义非遗——那些不再为现代所用的并需要保护的传统文化;过去的观点认为现代文化是一种消灭传统的态度,但是我们今天要尊重非遗,重要的是继承传统。这是一种后现代的,多元化的文化态度。”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策展,一是从主题出发,呼应主题方式的策展方式;二是从空间出发,为空间量身定做一些项目;三是将系统的作品挪过来。
大鹏是一个特殊的展览空间,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我们暂时拟定的主题是‘时间机器’,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维度来策展。一是重写故事,对记忆提取重塑,重新写作,故事新编;二是刹那记忆,此时此刻在现实的压缩下,以极快的方式转化成记忆;三是可塑的未来和测不准的狂想,邀请建筑师用结构改变人们现有的观看方式。
李锐俊
澳门剧场创作人
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舞蹈系,1995年回到澳门后开始进行个人的舞蹈剧场创作至今。曾为石头公社及婆仔屋艺术空间(牛房仓库)创始成员。她努力尝试不同的创作实验,喜欢探索表演的各种可能性,作品曾在香港、台北、北京、德国柏林及美国旧金山演出及参与交流计划。
纪录剧场《离下班还早──车衣记》的一幕。
李锐俊分享了他们制作的纪录片《离下班还早——车衣记》片段,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制衣业是澳门的经济支柱之一,大大小小的制衣厂散布各区,吸纳大量劳动力,当中以女性为主。绝大部分是以非法移民的方式来到澳门打工。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制衣业开始式微,博彩业一枝独秀。
李锐俊团队搜集整理了当时移民在工厂里打工的情景,以访谈的方式采访了当时的工人还有他们的后代,去回忆当时的情景。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去梳理那段历史后,他们以纪录剧场的形式在曾经是工厂仓房的地方表演,呈现制衣工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及其劳动历程。
王子耕
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PHILLS杂志主编
研究领域包括先锋主义建筑学理论与全球城市研究,媒介与叙事,人工环境与全球化。
王子耕分享各个时期对建筑和城市的思考(资料图片)。
王子耕认为自己感兴趣的可能不是建筑实践本身,而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化背景下对建筑、城市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他愿意做一个时代的旁观者。他一直尝试解释或是重新定义建筑师新的使命,建筑师不仅仅是建筑师而已,很多职业是相通的,尝试跨界,作为建筑师的他还尝试绘画、装置、影像去表达想法。
这次的展览提案是“人工自然”,以学术的方式去研究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从而看出人们是如何去理解自然,调查取样,寻找“被重新解读的景观”,然后重塑拟真的自然图景,以“仿真标本”的展陈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王子耕与CAFA国际交换工作室的学生交流想法。
CAFA国际交换工作室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自2014年开始成立的实验性城市研究设计工作室,由一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研究课题涵盖城市调研和设计、理论研讨、讲座、参观、展览等形式。
BEAU
工作室成员:
CHARLOTTE LAFONT HUGO
GILLES VANDERSTOCKEN
ERIC YUEN
ANGELA PANG
THET HTOO ZIN
ADRIAN CHAN
BEAU建筑工作室于2014年在香港成立。自创建以来,其工作室关注与艺术相关的项目:画廊、展览、艺术中心与艺术作品。它与多方都有积极协作的关系,从艺术家到策展人,从技术专家到承包商,BEAU拥有有价值的经验:怎样可以让他们各方产生清晰、卓越和有效的提议。
在2013年,BEAU 在香港设计了“绕道”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是“吧台”,可以是走秀的“T台”。他们借此表达微观科学、社会创新等问题。
BEAU成员分享了他们对展览空间的改造,不一样的艺术家在一个空间参展时,都可以得到关照,展品的呈现方式和布展背景都会量身定做,观者在看展时,都会有不一样的观展感受。他们设计的空间总是不止一个功用,可以满足多样的活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进入空间活动的人,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体验。
他们构想了用广告牌的方式吸引观展人群,于此同时参观者可以爬楼梯登上广告牌,广告牌成了一个高点,给他们提供另一种角度观看村落景观。
· E N D ·
编辑:罗莉
摄影:郑小彭 刘然艺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