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盛夏冬谈,沉思的灵感
《冬谈:介入现场与重返过去》
作者:上启艺术、打边炉
开本:16开本
字数:五万字
页数:139页
从策划到印制,《冬谈:介入现场与重返过去》(下称《冬谈》)时隔两年终于面世。“冬日”一度成为代表紧急事态和社会危机的符号,我们不安地面对着事态随时逆转的情况。这种状态甚至持续到今年盛夏,社会气氛依然焦灼,“冬谈”在这个时候面世,更是希望用冷静的思考为当下的社会气氛降温,让人省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回到两年前,上启艺术在2019年深圳的冬天呈现了三个展览: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观念、形式和日常化”、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时间之海”以及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坐标:剧场”。这三个上启艺术策划的双年展,更多与本地文化脉络产生联系,重构日常生活,对人与自身、自然、神话的连接进行探讨,它们共同构成了在深圳不同区域发生的城市事件。
△点击图片查看艺术展览现场回顾
展览试图引发大众对城市的想象,思考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如何思考本土性?在这座移民之城如何开展艺术工作?怎样以艺术处理个人与地方之间的现实矛盾?
借此机会,上启艺术与打边炉共同推出了“冬谈”计划,上启从三场展览来自不同区域的160余名创作者中选出14位参展人:陈侗,邓箭今,弗兰克·哈弗曼斯(Frank Havermans),胡为一,黄咏瑶,蒋国远,林奥劼,刘建华,李锐俊,秦晋,萨卡琳·科鲁昂(Sakarin Krue-On),王鲁炎,王友身,徐坦。
△艺术家王友身在上启艺术接受采访
△萨卡琳·科鲁昂在“坐标:剧场”展览进行讲座分享
△弗兰克·哈弗曼斯在“时间之海”展览进行讲座分享
经过和打边炉多次沟通,组织讲座和访谈,将内容集结成册,让思想获得更大的传播,也试图从中传递出我们的工作态度。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打断了线下展览与人群的交流,也延迟了《冬谈》的出版计划。但这也是一种时间的馈赠,漫长的等待让时间积淀起思想的厚度,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冬谈》的内核,也在一次次翻阅中重返展览现场,回到过去。
左右滑动查看展览现场
△2019UABB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坐标:剧场”展览现场
△2019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时间之海”展览现场
△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观念、形式和日常化”展览现场
上启艺术创始人、策展人杨勇在冬谈的序言中表示:“这本书为城市今天的艺术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从而为更多的观众和创作者们提供不一样的判断的可能。”
《冬谈》根据展览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南方的概念和发生在深圳的艺术展开不同的研究和探索,从“个人史与地方志”和“离散的南方性”两大主题出发,采访15位艺术家。在艺术家的经历里展示其工作方法与背后的文化脉络,构建出另一种属于南方的艺术语境。
书籍中突出“南方观点”,不仅是地理上的南方,还包括文化意义上的南方,它投射出乡愁、异域想象、边缘形象。我们注重个人创作与地方性的联系,才得以在地方性中寻找个人在时代中的位置,想象当代文化的更多可能。
△抽象的图形代表个人创作与地方性的联系
《冬谈》采用小开本的设计,呼应着“谈”的性质和文本的短小篇幅,更便于读者轻松取阅。封面用了大面积的深蓝色,在视觉语言上显示出一种冬日安静的氛围,而两个暖红色图形处理成虚实对比的效果,如日晕般扩散,表达了冬日的谈话逐渐热烈的气氛,也希望展示出一种灵感激发的状态。
△《冬谈》书籍封面设计
内页设计沿用了封面的蓝色,用图形组合表现内容上讨论的自我和地方性的交集,以及访谈形式上的专访和群访。
△《冬谈》书籍内页设计
2021年的盛夏已经来临,或许我们逐渐适应日常化的紧急状态,或许我们意识到正常与紧急状态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或许我们还缺少一个冷静沉思的时机。但愿这本书能够连接你我的思考,构建出一个交流和共融的空间,为当下的个体提供沉思的灵感。
目录
/ 基本演绎法
王友身
/ 从原则到想象
陈侗
/ 符号和标签
邓箭今
/ 个人,然后是“其它”
林奥劼
/ 容器
黄咏瑶
/ 当刻篡改
蒋国远
/ 助燃剂
杨勇
/ 城市的武器
弗兰克·哈弗曼斯
/ 北方的神,南方的风
徐坦
/ 囚徒
胡为一
/ 顺势
刘建华
/ 离散
李锐俊
/ 风暴的核心
秦晋
/ 当代地方,何以画像
萨卡琳·科鲁昂
/ 我是我的敌人
王鲁炎
/ 附录:艺术家简历
版权信息
书名:《冬谈:介入现场与重返过去》
主编:杨勇、钟刚
编辑:黄紫枫(打边炉)
翻译:黄紫枫(打边炉)
校对:陈思敏(打边炉)、上启艺术
设计:傅海琳(上启艺术)
书中用图,由艺术家及上启艺术提供
承印:深圳市泰和精品印刷有限公司
规格:130mm x 188mm
页数:139页
字数:五万字
转发抽奖
①转发本推送到朋友圈并截图
②发送截图到微信公众号后台
我们将抽出3位参与抽奖活动的读者赠送《冬谈》+随机展览周边,7月30日在留言区公布中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