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II|拼贴概念碎片,转换思维视角
“经纬之间”——第九届UABB大浪分展场场馆空间以展览介入的方式展现主题“经纬之间”对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的思考,融入生态话题共构内容方向,尝试以此回应场馆所在地的时空状态。
艺术为引线,将展览内容的三个单元:“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拼贴—转换”“编织与联结”呈现于此,三个单元内容独立但互相交织,作品之间互有回应和联系。展览试图将思考路径暗藏在行走之间,来访者能在空间路线的多重转换下,于作品中寻找互相勾连的隐形线索,重新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叙事图景。
第二单元“拼贴—转换”中的“拼贴”,不仅是时尚设计的惯用手法之一,更是一种学科思考的方法。街头文化与神话并置,原始“皮毛”与日常家居互相侵蚀;生产大楼原址留下的工业遗留物渗透进自然矿物材料,也与不同时空情境中的你我连线;虚拟时装摆脱复杂的手作,却又与手工绘画同台展示;从粗暴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种植,能让田地也开出喜人的花。
第二单元的6件作品从工厂流水线、传统种植情境转换到转型中的时尚产业,让观众重思手工、劳作与身体的意义,将游走在作品概念中的思绪碎片拾起,寻找并连接至社会角色、自我身份与自身价值中。
《玲姐,你真棒》是艺术家胡尹萍为期10年的艺术项目。玲姐是广州乡下的农妇,为了保证产出的作物品质,她不施农药进行传统种植,胡尹萍被玲姐的这种耕作方式所打动。
胡尹萍租赁了玲姐的一块土地,租期十年,在不考虑产量和销售的情况下让玲姐自由种植,玲姐最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鲜花进行种植,并将收成送给村民,村民在收到这份礼物时谈论起感受,小村庄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虽然这片土地上种下了鲜花,产出的却是“喜欢”和“感受”。
以纱线轴为原型的《巨像冢》,由内而外,从纺纱变成织布,再到做成衣服,完成了一个经纬交织的圆。如同我们的生命轨迹,最终都会走向大小不一的终点——圆。
循环、往复,服装设计师张小钻和艺术家独眼矮子通过他们自身爱丽丝梦游综合症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矛盾,纱线轴开始转动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会走向最终的归处。
水晶作为稀有的矿物材料,没有经过加工的水晶原石是廉价的,它们必须经过专业方法处理后,价值才会翻倍增长。“玉不琢不成器”。但是如何“琢”?何以为“器”?似乎还可以有更多标准。
艺术家殷晖在工业区里呈现的吊灯装置,取材于展览场馆改造前留下的废弃物、工业垃圾,以及日常生活中能购置到的廉价材料。用这些在地材料对水晶原石进行加工,有别于传统原石转变为昂贵消费品的生产路径。
这些材料,与其说是装饰,不如说更像是细菌一样野蛮入侵自然水晶。殷晖利用手工拼贴的方式,将材料植入纯天然水晶原石,在亟待转型的后工业场域中,探索多样的重生路径。
在《退化的形》中,艺术家伍伟将“皮毛”和家具等日常用品结合,以“皮毛”寓意原始和生命力,而城市生活的场景和日常化的产品则代表着城市化、工业化等外部环境。两者相互融合,呈现个人肉身因城市化、工业化等外部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改变。而肉身与工业化形态的博弈过程,被伍伟比喻成一种形的“退化”。
这些“皮毛”由纸张幻化而成,积累了艺术家对材料的极致探求和繁复的工作,这些不在场的劳作塑造了“皮毛”与“身体”的关系,编织出一幅日常和神话互相颠倒和渗透的整体图景。
人们的审美一直随着时代产生变化,在“衣不如新”的消费语境下,过度生产的时装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
设计师张驰以时装为载体,在创造时尚与美的同时传递普世价值,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数字服装能够平衡人们审美更替和衣服生产造成的污染,借助张驰的数字化服装“METACHI”,以无实物产出的穿搭方式追求美的信念。他在作品《理想的信徒》中,通过数字时装和布面油画呼吁人们坚持做自己梦想的信徒。
王友身的作品《连线》保留展场(厂址)室内部分现场及相关厂训原件、电器连接线等遗留物,用原厂曾生产的彩色LED灯勾边、连线和点亮顶灯、吊线、龙骨、钢架等。
作品中循环播放的视频《孤勇者》来源于新闻视频——马拉松运动员的坚持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借由这种感染的能量转移,连线和点亮厂训——“信”“美”“通”三字(原厂简称),作品也将感染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观展群众。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
经纬之间
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4月7日
开放时间:
周日至周四 10:00-17:00;
周五至周六 10:00-20:00;
(逢周一闭馆,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主办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深圳市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
总策划:乔晓燕、赵妍妍、马红
策展人:杨勇、纪浩如
策展团队:上启艺术、华侨城创新研究院
执行统筹:张巧依、邓莹
编辑:尹余
设计:蔡丽娜
图片版权归上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