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场改造:临时而简单,呈现一个放松且自信的展览

上启艺术 上启艺术
2024-08-31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主展馆选址于闲置的石凹第二工业区一栋旧厂房内。策展团队在第一次场地考察并讨论后,就快速决定邀请吴林寿和WAU建筑事务所对场地进行改造。


吴林寿的第一个展览空间设计项目是深圳坪山美术馆的“天堂电影院”厉槟源个展,他用空间“解读”艺术家的作品,其带有强烈语言的展陈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希望此次展场改造设计回应在地问题,为这个并不特别的工业区植入更具风格倾向的空间改造,在平衡与参展作品关系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联结来到此地的不同人群。在初次讨论后,吴林寿很快交出了他的设计构想,概念出乎我们意料又完全能被其打动和说服。 经过几次对细节与实际问题的斟酌和解决,展场即成为如今的样子。


本文为吴林寿的访谈口述内容整理。




展场空间改造后


这届深双的龙华分展场是在大浪时尚小镇,所以我们的展厅设计与“时尚”这个话题有所关联。一开始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模特走秀的T台,因为T台呈现了一种观者与被观者之间的关系,而展览也同样存在观者和被观者。有了这个切入点,我们就想不如把T台搬到展厅里。


作为曾经的厂房,展厅的层高十分可观,大约有六米,利用类似于T台的观展模式,可以改变看与被看的关系,同时回应场地特色。我们设想在三米高的地方设一个连廊,人从外面的街道先上台阶,然后进入到展厅内部的连廊,在连廊上走动时,可以“视察”周边情况。同时,下层的人看到上层连廊的观众,也有点像看T台走秀,观众这时候又成为了T台走秀的人。我们转换了观看和被观看的模式,产生了一种新的观展方式。


最初的方案手稿


过去看展览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背景知识的缺失,或者是对项目不了解,产生一种处于有点压迫氛围里观展的感觉。所以我们希望这次展览的二层空间是一个非常开敞的场景,观众可以一览全景。这是一种放松的姿态,因为当你站在高处向下看时,这种俯视拉近了艺术和日常的距离,从而产生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


其实观看和被观看一直是个在业界被建筑师讨论较多的话题。其中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圆形监狱的实验,就是把一个监视的瞭望塔放在环形监狱的中间,因为上面的瞭望塔是被包裹起来的,下面的犯人不知道有没有被看到,这时候犯人会感觉到一直被窥视着,处于一种受监控的状态,它产生了一个看和被看的权力关系。但是我们的设计是反过来的,把上层空间全敞开了。在上面的人虽然站在高处,但却无处可藏,而在下面的人反而是可以藏匿起来的。这是观看和被观看之间的微妙体验转换,从二层到一层的转换特别明显。在展览现场的感受特别有意思。比如我在一层看展,有时候就会看到二层有人影经过,这个偶然出现在你头顶边上的参观者,在这时候成为一个目标,你同时也更像一个看T台走秀的观众,它瞬间让现实和作品之间产生一个在地性的对话。


而当你通过二层走到一层,进入每一个独立的房间,你能看到这些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空间。当初设想是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参展艺术家的单独作品。因为像双年展这样大型的展览,作品之间很容易彼此受影响,我们更希望每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独特舞台。





展场空间改造前


第一次来到这个工业区的时候,整个场地都已经搬空了,它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废墟感是挺让人震撼的。但同时,它又有一种匿名性在里面。所谓“匿名性”,是这个地方搬空之后,我们不知道它原来是做什么的,只能通过它遗留下的一些物件,才能感受推测到原来这里可能是个什么类型的公司,也即是说,它的空间是中性的。


回到展览本身,我们希望设计的空间不过度表现,也不过于低调。因为做展陈设计还是需要平衡的,所以我们就想到“匿名性”这个点。匿名性可以解决不同的参展作品同时装进一个空间里的问题。我们留下一些匿名性的空间,艺术家或者建筑师的参展作品穿插其中,作品成为真正的主角。


我最早的办公室在蛇口,离海大概有十米,也是一个挺具匿名性的旧厂房,我们把家具搬进去,然后清理了周边,那种非日常体验带来的感觉很不错。这种工业的空间尺度所产生的震撼,跟日常性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所以这次改造我们也想用一个新旧的关系,新加建的部分和原来的旧厂房形成对比。其实这个旧厂房还不够旧,当初如果能够铲一铲厂房的墙面,或者是把表面的材料清理干净一点,新和旧能够分得再开一点,可能还会更好。





我们所做的更多是设计和搭建一种机制,让这个机制适应作品。这个机制是开源的,策展人甚至参展人都可以改动这个空间。我们只要制定一定的规则,空间是可变的,作品可以分别装到不同的空间里,空间可以变大或者变小,最后让整个展览的作品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呈现。这是一种自由度。


我觉得一个好的展陈设计,它是需要兼顾到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的,它的机制能够一直起到作用。这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希望强调的,这次在改造大浪时尚小镇展厅中得到了实现。一旦空间形成一种比较放松、可调整的姿态时,它也会激发到艺术家反过来去调整他们的作品。


据我所知,我们这个方案发出去之后,有参展艺术家根据这个空间对作品进行了调整,包括结合了从二层往下看的视角,因为之前往往很少有二楼往下看展览的时候。像吴季璁老师的《水晶城市》就结合了这次的空间设计,他的作品从一层看很特别,但当观众去到二层,拉开帘子进去,一个“水晶之城”突然间在半空中呈现,那种视觉的震撼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吴季璁作品《水晶城市》于展场一楼视角

吴季璁作品《水晶城市》于展场二层视角


另外,像王友身老师的作品,他把原来厂房留下来的吊顶龙骨结合霓虹灯来呈现,从一层和二层看都体验很不错,因为吊顶龙骨和灯的结合就像吊灯,它在提示楼下的空间,有一个把空间往上拔,引导观众往下走的趋势,而且这件作品也处在二层连廊进出口的位置,起到一个非常点睛的空间作用。


王友身作品《连线》于一层平面视角

王友身作品《连线》于二层平视视角

王友身作品《连线》于二层俯视视角




这次我们选用了一些非常方便快速施工的材料,例如可以在工厂里预制好的钢龙骨,然后在现场用木板搭建,表面刷漆就完成了空间改造。这些材料满足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建造过程。众所周知,展览的周期非常短,施工的周期更短,我们不希望在一个展览里面过度表现,也不希望浪费资源,所以我们选用一些比较轻便的、廉价的材料来实现。


展厅主入口的台阶主要通到室内的二层空间,这更像是一个临时的舞台,盛宴开始了,我们用最廉价的材料来表达,具有一种临时性。我认为临时性这一点还是蛮重要的,也跟我们整体的设计理念风格相契合,它更像在一个城市公共空间里突然出现一个T台,看似非常随意,甚至比如这个T台也与原来的街道坐凳、树木相结合,产生密切的关联。这是我们搭建舞台时想表现的一种亲切或者轻松的态度。


总结而言,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呈现最好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轻松的态度,但不论是参展作品,还是展陈空间,我认为这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展览。




吴林寿,WAU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WAU建筑事务所,2011年由吴林寿与赵向莹成立于深圳,面对每个层面的设计,事务所强调独立思考态度,与当下资本驱动的设计思潮保持距离,试图追溯到问题的根源,打破固有思维定势,从原点出发整合项目因素进行思考,拒绝风格化。事务所视施工图设计、现场把控为概念的延伸,强调设计的每个阶段均同等重要,团队对现场尺度及材料保持敏感性。


WAU事务所作品获得Archdaily、Gooood等国际设计专业网站, 及《世界建筑》《建筑学报》《AREA》《Future》《Concept》《Interior Design》等国内外专业刊物报道。其作品参与法国Saint-Etienne国际设计双年展、中国设计大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展出。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

主展馆改造与设计

主持建筑师:吴林寿

设计团队:WAU建筑事务所

面积:1784平方米

材质:方通、复合木板、金属围栏、地板胶等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

经纬之间

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4月7日

开放时间:

周日至周四 10:00-17:00

周五至周六 10:00-20:00

(逢周一闭馆,公众假期开放信息另行通知) 

交通信息:

展览场馆定位——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浪静路石凹第二工业区第五栋厂房

公交站:浪宁路中站、浪花路中站、石凹路站、石凹公园站

地铁站:阳台山东地铁站 步行约5公里


主办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深圳市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

总策划:乔晓燕、赵妍妍、马红

策展人:杨勇、纪浩如

策展团队:上启艺术、华侨城创新研究院

统筹执行:张巧依、邓莹





受访:吴林寿

采访:纪浩如

视频剪辑:尹余

编辑:纪浩如、尹余

图片版权归上启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启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