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有“眼耳”竟会危害大脑?

市一集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17

53岁陈女士常年在河南做生意,5年前开始出现头疼头晕,休息后可缓解,所以一直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陈女士的头疼头晕反复发作备受煎熬,不要说做生意了,就连生活自理都出现了问题。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一点起色都没有。头颅CT、头颅磁共振检查都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于是,进一步排查心源性病因时,发现卵圆孔未闭陈女士被告知困扰多年的顽疾是由于心脏上多了一个“心眼”,通过该“心眼”右向左分流所致的反常微栓塞,建议进一步诊疗。

陈女士慕名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许轶洲,经复查右心声学造影证实,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大量分流)。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许主任予以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术后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消失,困扰其多年的顽疾得以解除。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卵圆孔未闭(PFO)是在心脏房间隔的卵圆窝位置先天性遗留下来的异常孔道。研究显示,约25-34%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PFO)。

【此图片来自于网络】

卵圆孔未闭(PFO)时,右心系统的微栓子如静脉血栓、脂肪栓子、代谢物质等就会通过此通道进入体循环系统,从而引起一些脑卒中、或外周动脉系统栓塞。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发生不明原因脑卒中(特别是年轻人的脑栓塞)、多数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神经减压病等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则能显著降低卒中或TIA的发生率(与药物治疗比较,1.3% vs 5.2%)。《卵圆孔未闭处理策略中国专家建议》指出,对不明原因卒中或TIA合并卵圆孔未闭(PFO),且存在右向左分流(RLS);或有明确DVT;或顽固性或慢性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且存在右向左分流的患者,建议行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

83岁的沈大伯,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10余年。沈大伯不能坚持服用华法林,在服药过程中,INR值不稳定及定期抽血化验等都给沈大伯带来烦恼,更严重的是在服药的情况下仍有脑梗塞,导致肢体行走不便,严重影响生活。

沈大伯及其家属到许轶洲主任门诊就诊,许主任针对沈大伯的情况,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3分,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5分,属于血栓栓塞形成高危及抗凝出血高危风险人群,基于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选择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降低卒中风险。许轶洲主任团队为沈大伯行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完美封堵。



左心耳封堵术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其发生脑卒中总体比例为17.5%,占所有脑卒中近25%。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房颤导致脑卒中的费用高达49亿元。因此,卒中防控要从房颤抓起。抗凝药物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线治疗方法。


但对于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或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栓塞事件的患者而言,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房颤患者因心房血流淤滞最容易发生血栓的部位是左心耳,约占90%。经皮左心耳封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此图片来自于网络】 

据许主任介绍,上述两位患者的最终病因均与心脏的一些特殊结构有关。其实在临床中,这种“病在脑,根在心”的病例并不少见。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第一大致残致死性疾病。我国现症脑卒中患者已达1300万,且死亡率高达147.0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2.4%。在脑卒中各种类型中,心源性卒中是主要类型,占全部缺血性卒中近30%。心源性卒中的机制主要为以下两种:(1)心房颤动导致左房内血栓形成并脱落;(2)体循环静脉系统血栓经异常心房间通道(卵圆孔未闭)进入动脉系统造成栓塞。

心源性卒中与上述一些心脏特殊结构有关,卒中重在预防。近年来,市一医院心内科一直致力于为相关高风险人群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除标准规范的抗凝药物治疗以外,左心耳封堵术往往适合于有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经皮卵圆孔封堵术则适合于具有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卒中的中青年患者。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传奇球王马拉多纳骤然辞世,测一测你的“伤心”指数
【领先技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植入华东地区首例3T 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
我院心血管内科顺利完成胶囊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