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末寒潮“确认收货”,小心这些“冻出来的病”

市一集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17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一场寒潮呼啸而来。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今冬首个寒潮黄色预警,全国大部地区将迎来今冬最寒冷天气。强冷空气29日到达浙江,全省大部降温12-14℃,局部地区可降温14℃以上。无论最高还是最低气温都将大面积、断崖式下跌,清一色、齐刷刷地创新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发出提醒:世界上并没有“金钟罩”、“铁布衫”,请广大市民,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在这段时间要注意个人防护,提高自身抵抗力。

注意防寒保暖,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杨建敏:突然降温的刺激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多,引起血压飙升和心肌缺血加重,从而导致脑出血和心绞痛发作。天气寒冷还会使得血液黏稠、流速减缓致血栓形成,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专家提醒




雨雪天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保护好头部、手部和脚部,千万别忘了戴帽子、围巾、手套;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行最好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活动失灵等症状时,应及时拨打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寒潮来袭,中老年朋友要注意预防中风

神经内科副主任殷聪国:

脑卒中(中风)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联系,一般认为冬季最高,尤其是温度骤降后更是高发期。

50岁以上的人群,随年龄增长,中风的发生及死亡率明显增加;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患者的中风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吸烟、酗酒、疲劳、肥胖也是中风的高危因素。


专家提醒




老年人应及时增加衣物,注意保暖;消除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定期检查,接受专业医生指导;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心态,对防止中风十分重要。

同时应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


勤通风、勤洗手,出门配戴口罩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沈凌:

寒潮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增加的风险有:

(1)密闭空间内病毒和细菌的单位浓度会明显增加,老年人和幼儿感染机会增加;

(2)寒冷常伴随干燥,湿度小,容易使病原微生物悬浮于空气中,也容易增加接触机会;

(3)寒冷的空气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减少气道纤毛功能,这些也增加感染的机会。


专家提醒




从减少病原菌单位浓度的角度,要定期通风,例如当出门离开房间时可以开门窗通风;或者长时间在室内,可以交替房间开窗;增加室内湿度,特别是在用空调的时候要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30-40%之间。

另外,出门佩戴口罩,或者如果家中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要分房睡,并佩戴口罩。


雨雪天出行,注意防摔倒骨折

骨科主治医师何齐芳: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在御寒状态协调性下降。且为了防寒保暖,冬季人们通常穿得比较臃肿,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也都受到影响,再加上低温导致的道路冰冻,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多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相较年轻人而言更容易摔倒,也更容易骨折。
专家提醒




寒冷天气里,老年人群要尤其增强防摔意识,尽量减少雨雪天出行,出行时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辅助拐棍等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室外锻炼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室内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

另外老年人骨质疏松,平时要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搭配,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补充钙质,增强骨质坚韧度。


给身体保暖,适量增加主食及温热食品

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傅大治:

冬季外界温度较低时,我们的身体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除此之外,有俗语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 ,冬季里足部保暖也尤为重要。
专家提醒




适量增加产热高的主食及温热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特别有益。防治上火,还宜配食鸭、鹅、藕、木耳等护阴之品,特别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品,帮助祛寒和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尤其对于一些体弱多病、慢性病患者、女性、老人,冬天泡脚都是不错的保健方式,具有温阳补肾的效果。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我院党委书记黄进宇教授任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会长
守护:元旦期间我院门诊不停诊
杭州市卫健委参加国家卫健委“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浙江专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