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苦了!市一速度,向您致敬!

市一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16


这又是一次紧急任务。11月25日临下班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上级主管部门任务,需火速出动“应急核酸采样队”。院领导即刻作出工作部署,同时,要求市一医院院区各部门、科室、岗位加强人员配备。




感染科:时不我待  全员上岗  
感染科主任金洁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通过“钉钉”召开了专题会议,向科室医生传达最新疫情情况。同时加强了发热门诊及新冠高危筛查门诊的排班,并告知第二天休息的同事,随时做好增援准备。

11月26日中午12点开始,“时空伴随者”黄码人员突然增多,护士长马上增派预检护士,加快预检速度。金洁主任从中午开始到晚上7点多,整整7个多小时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协调各项事务。看到天色渐黑,她自己毫不犹豫地穿戴上防护装备,加快筛查速度。

吴旻副主任结束上午的肝病门诊后,迅速拔了几口午饭,立即穿上防护服,加入到筛查队伍;黄文豹副主任医师和罗锋医生为了让患者少等候,连续7小时,顾不得喝一口水。朱婧副主任医师结束上午专家门诊后,听闻发热门诊情况,顾不得吃她不能停用的口服激素药物,立即穿上防护服参加筛查工作。在家休息的周琦惠医生,接到需要加班的电话后,毫无怨言,立即赶往医院。唐圣洁和吴杨帆医生,得知发热门诊人手不够时,主动要求加入筛查队伍,“我们参加过防护和采样培训,我们可以!”。

11月26日18:50,发热门诊急需筛查的500多名黄码人员,全部完成筛查。




检验科:不惧挑战  坚守疫线
如果说感染科是台前的英雄,那么检验科则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25日的标本量,一整晚都在轮轴转没停过,大强从白帮连夜班帮到凌晨2点多。”作为11月25日晚核酸检测夜班的值班人员,检验科钱晓娟向同事们讲述着。这样简单平淡的两句,能让人感受到那一晚的空前忙碌和同事们的疲惫与坚守。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检验科分子生物试验室就一直承担着新冠防控的重要一环——新冠核酸检测工作。同时检验科联合中心实验室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动员了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共99位同事,共同承担着新冠核酸检测的夜班工作。前不久,国庆假期的返程高峰,单日标本量曾高达4500份,历史核酸标本量最高记录更是到达过单日近6000份。很显然,每一次紧急任务,核酸检测工作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1月26日一早,大量需要核酸筛查的市民来到市一医院,有序进行采样。而采样后的每一份标本,都将被送至检验科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检测,及时发出报告。检验科主任王贤军,积极部署工作,同时召集调配人员,协助核酸夜间检测工作。不出意料,此次市一医院核酸筛查的检测量再创历史新高,院内“阵地”仅11月26日单日的检测总数就达到了7756份,其中晚上就有2003份。这样突然增长的核酸检测量,是平时夜间正常检测量的五倍甚至更多。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平凡人的默默努力与付出。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同事们,取消轮休全体上阵。何大强、刘安兵白班连夜加班到凌晨,夜以继日;备班岑柯,发热门诊白班结束立马转战核酸夜班加班;吕炉钢看到群里召集备班,立即结束陪孩子游园赶来加班;工人鲍师傅不间断白加黑穿梭于采样点和检测点……很多党员,很多年轻人积极报名响应:明天我来!后天我来!

在每一份核酸报告的背后、在每一个屡创新高的数字背后,见证了“市一人”的速度,见证了来自急诊科、感染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坚守。他们都经过国家组织的严格培训,通过统一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每天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穿着闷热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脱下时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N95防护口罩,比普通口罩更紧更厚,呼吸往往更加费劲,脸上也常常被勒出了深痕。但在疫情严防严控的关键时刻,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守护健康永远是医护人员的第一职责与使命。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秋天吃螃蟹,冬天学“螃蟹走”
周末不打烊!就诊不限号!儿科还有“夜间专场”哦!
产假延长!这份门诊一览表请收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