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遭遇35次家暴才会报警?别让《反家暴法》成为“睡美人”

2018-03-02

作者 橙雨伞


2018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两周年的纪念日。


源众性别发展中心在这天进行了一场直播,请到了家暴的经历者、律师、心理专家等嘉宾,直播了他们对于这部法律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中国独立导演,曾经的家暴受害者黄莉,在直播现场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


用擀面杖、皮带、菜刀打人砍人,威胁全家,扣押证件、手机、钱财……这对儿童心理的伤害是巨大的……我目睹了家暴对儿童的影响,那是长达三十年的创伤。


黄莉在《超级演说家》


黄莉导演曾经历过家庭暴力,而她没有因为胆怯而噤声,反而选择了站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希望引起社会对于家暴问题的关注。


黄莉莉故事的传送门:我没错!面对家暴阴影,她选择上《超级演说家》反家暴


经历过家暴的王大姐也是直播嘉宾中的一员。她说,正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可以用摄像头拍摄证据。她说她的前夫就曾经历过长期的家庭暴力,但毫不自知自己是家暴受害者,由于缺乏证据,最终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

 

家暴中的证据收集,的确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但是在寻求法律保护时又至关重要的事情,什么样的证据能证明家暴呢?


证明家暴的传送门:这个情人节,送你撩汉前“必备锦囊”

 


数据显示,法国 2016年被家暴女性有200名左右,30多个男性死亡;中国实施反家暴法后,媒体报道了的因家暴而死亡的人数是每天1.33个。对于这部反家暴法的作用,在场的嘉宾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公益律师田咚说:


出台之前就有呼声说没有必要,但我认为出台是必要的,它能够让大家重视家暴问题,以及它对人权的侵犯,其他法律对此还没有很明确的认识。这部法律的正向意义很大,对受暴妇女是福音,例如庇护制度、人身保护令。但因为法律年轻,其在实践中还存在问题,目前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

 

源众性别发展中心主任,公益律师李莹认为:


家暴实质是发生在亲密关系之间的权利控制,因此区别于其他普通人间的暴力事件。考虑了家暴的特点,立法目的首先要保护受害人权益,其次是维护家庭稳定,这也是它的最大价值所在。


立法还同时能教育公众,例如,广西大化县女孩被父亲捆绑拖行暴力的事件,如果没有反家暴法,大家会没有帮助受家暴者的意识。


综上所述,这部法律的作用是特有的,它让人们有依据可循,能获得更多救济渠道,不让法律成为睡美人。

 

从大家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反家暴法可以从制度上让受害人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其次,它可以让更多人从意识层面,不仅了解到家暴是违法行为,更能有效识别家庭暴力。


但它仍然欠缺相应实施细则,比如暴力控制行为会持续至离婚后,具体表现为,前夫要复婚,复婚不成就施行暴力等等。


为此,嘉宾们提出了以下观点,


Ⅰ反家暴法实施细则的制定,需从国家层面或者地方立法层面;


Ⅱ政府需对反家暴工作投入更多财力、人力支持,努力支持专业的社会性组织;


Ⅲ基层执法人员加强学习和了解反家暴法背后设立的意义,加强社会支持系统;


Ⅳ性别平等原则、受害人无过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需普及,全社会需共同行动;


Ⅴ国家对心理咨询、治疗需加强重视;


Ⅵ在教育方面,加强爱的教育,大家如何学会表达爱。




受暴者如今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和组织的帮助,来从另一半的暴力当中解脱,那两人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孩子的监护权问题该怎么处置呢?


李莹说:


孩子应该国家抚养,找福利院抚养、寄养家庭抚养。因为原有暴力环境不适合儿童生长,脱离暴力环境之后是否适合监护,还需要评估。反家暴法是一个心理过程,应该儿童利益最大化。国外北美、欧洲、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目睹了家暴的儿童和受暴儿童都是被保护的。


妇女研究专家,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丁娟谈到:


孩子在施暴父母这里,要付出生命代价;去寄养家庭,又会有心理创伤。国家应该派给心理咨询师介入,对儿童强制性治疗。



其实,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就会露出很多“马脚”,这些细节可以让我们提前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家暴倾向”,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Ⅰ了解其原生家庭背景,其家庭关系是否存在暴力问题,是否是和谐的家庭环境。观察子女与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控制;


Ⅱ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其原生家庭,可以观察另一半情绪管理是否有问题,愤怒表达方式是否符合常规,是否尊重你的真实需要,还是以爱的名义把你并不需要的东西施加给你,警惕精神暴力问题。


例如:把你手机里的异性名单删掉;“你是我的女人,你要给我面子”等等,这种控制欲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加强。


Ⅲ是否有漠视生命,虐待动物等问题。


 

家庭暴力没有易发人群和特定人群,和文化水平、职业、学历没有直接关系。此外,暴力只有零次和无限次,因此,恋爱时遭受过暴力一定要分手。


相关文章的传送门:

穷人更容易被家暴?人们对于家暴的误解和背后的真相

恋爱危险信号清单:13个“陈世峰”式征兆


另外,嘉宾们还谈到,除了看得见的“拳打脚踢”,我们也要警惕亲密关系中的“控制”,比如时常对伴侣说贬低、侮辱、批评和嫌弃的话,这属于语言暴力,是亲密关系中的一种精神控制。


如何判断一段健康的关系?:你们是真爱吗? | 真爱百分百鉴定



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人会有自卑感,习得性无助。面对对方威胁、恐吓,或者面对施暴者看似真诚的道歉时被打动,以及经济上不自立,都会使人无法从暴力中走出,陷入循环。


在中国,受暴者每经历35次暴力才会报警,因此公权力介入极为必要,社会支持系统也应该加强。


我们期待在这部反家暴法的推动下,社会中的家暴现象能得到改善,经历了家暴的人,能不再东躲西藏,他们可以得到专业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治疗,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走出家暴阴影;社会中人能不再做冷眼的旁观者,因为只有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反家暴的意识,我们才能彻底摆脱家暴的阴霾。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遭遇渣男套路,深陷家暴的我该如何自救? | 肿么办


北漂姑娘的不浪漫婚姻:婆婆竟成了丈夫家暴我的帮凶 | 知识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