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婆,我给你买爱马仕,你别去上课了”

侯虹斌 橙雨伞 2019-03-29


 

最近听说一个例子:

 

有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女性,以前都做到企业高管了,年薪百万+的那种。后来因为太忙顾不上家庭而辞职了,准备找稍为轻松一点的工作;反正家里不缺钱。

 

但她有一次吐槽:她去做美容院面部护理,接到在读小学的儿子的电话,儿子抱怨她:


“妈,你现在不挣钱了,还做什么面膜!”


《蛇蝎女佣第四季》


还有,她每次买的包包,一两千块钱的,回去都要跟老公说是两三百块钱的。不敢说实话。

 

我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要是她,我天天爱马仕!

 

可女性,甚至是挣大钱、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女性,怎么能地位低到这样,低到尘埃里,吃灰?


但是,因为长期研究女性的生存状况,我深知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我要和老公商量一下”

  

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曾有一个热门贴子,我的印象深刻:


博主@励精图治的大农场主写道:


“我们做职业教育的,做久了,就会发现一个规律:


凡是男性报班,100%的男性会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女性报班,25%的女性会遭遇到来自家庭,尤其是丈夫的阻力。


去年有个学员报名,全职妇女,总想着出去找工作。她丈夫不同意,不出钱。最后她远在东北的母亲给她出的学费。


又有一个小姑娘,在莎蔓莉莎工作,总想学点什么,跳槽,谋求更好的发展。在我们这里报名交费没几天,哭着要来退费,坚决不报了。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小姑娘一直在给她哥哥还房贷,她一个月3000-4000的收入,要拿出2000给她哥还房贷。


她哥知道她报班学习的事情后,大发雷霆,又给父母打电话告状,全家逼她退学。小姑娘没办法了,只好找我们退费。


还有一位女性,全职家庭主妇,上周五报名交钱学习,周一开始打电话要退费。”


因为丈夫不同意她学习,逼她退学。这种事情,在任何面向社会招生的教育机构中,绝不是偶然


 橙雨伞不仅鼓励你多参加学习活动,

更为你职场打call!

今晚直播不见不散哦~~


这则微博,几千个转发,很多人纷纷在下面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打电话咨询英语培训课,问答过程中销售员问我:‘报班的话,您自己能决定吗?’我一时没明白:‘嗯?怎么不能?’销售员说:‘有的人需要爸妈或老公同意。’

 

“筹备婚礼的时候,爱人因为工作不能一起订婚纱照,我就自己去店铺看,销售人员介绍了活动,我不太满意,打算多考察几家,销售就问我是不是要回家问问老公,还教我怎么跟老公介绍这些价格,我当时也被问懵了。”


“我换工作去应聘,对方当场说可以来,我说我要回去考虑下。然后对方就说:是不是要回家和老公商量一下?我一愣,为什么要和他商议?对方说:好多宝妈都是这么说的,商议来商议去就不来了。”


《女人不坏》


实际上,问题的共通点就在于:妻子,有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的权利,有没有花钱的权利。


从以上的这些案例里可以看出来,很多妻子对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决定权,包括那位女强人。

 

就算最后,那些女性通过了老公的“审批”,欢天喜地地得偿所愿;那也是人家的开恩呀。

 

“包包,只是个象征”

 

婚姻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没错;一些大型支出、全家支出,需要夫妻二人一起商量,也是合理的。

 

但是,在那些经济很宽裕的家庭里,你如何解释连个中等价位的包包都不敢买的女人?


也就是说,她们连最基本的、无足挂齿的消费,都不被允许做决定。报低了价格之后、终于丈夫恩准,被批准“可以买”。


《何时是读书天》

 

我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王宝强要求与马蓉离婚,其中就有要求返还曾经给马蓉的名牌包包。

 

一个挣了几个亿的家庭,结婚多年、生育两个孩子、管理其公司多年的妻子,连几个包包都没有资格买;我就呵呵了。这说明在家庭财产里,马蓉能掌握的资产,连几个名牌包包都不能覆盖。

 

“包包”不是那么重要,它只是一个象征,指的是是否消费自由。

 

现在听到有人说,“男主外,女主内”好,对于这种分工模式,我就先打一个问号:


女人,真能主内吗?

真的有权调度家庭内部的收支吗?真的有财产权吗?

你说的“主内”,是仅仅指她有买菜的自由、有买洗发水沐浴液的自由?

 

很多男人说,啊,我都上交工资卡的,老婆掌握财权。


这话,放在一个收入几千、万把块钱的中低收入男性身上,我是相信的;这种是你们一家人都没有经济自主权,惟有把钱凑一起、省吃俭用地过小日子,那是另一回事。

 

就这样,还经常有新闻:“月薪6000上交5500,有一个小孩,十年后家庭存款却几乎为零;丈夫不满起诉离婚……”



你说那些年收入超过五十万的男性收入全都交给老婆打理和支配,自己不清楚;谁信?(当然,我也不认为必须全都交给女性)实际上,他们才真正掌握了家庭的经济命脉。


理论上,其中也有二十五万,是老婆的;她同样有权利在完成了家庭的消费之后,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何况,我知道相当多的女性,自己也挣钱。但是,自己挣的钱仍然不敢花,怕丈夫怪罪。

 

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性是没有、也不该有家庭财产权的。


《华尔街之狼》


前些年,有一种女性的鸡汤,说的是,很多女性一心一意疼爱男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只想给男人买好东西;结果老公嫌妻子不时尚不浪漫,爱上外面的妖艳贱货。

 

我想说的,现实的结果可能类似,都是糟糠妻被抛弃;但原因说错了,不是因为妻子如何爱老公,愿意牺牲自己装扮对方;而是因为丈夫可以随意花钱,而妻子则没有消费的权

 

职业女性还好一些,那些在家的全职主妇,精神上的压抑更显著。

 

“比起供你上学,

我更你愿意给你买包”

 

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消费,是前面提到过的各种培训、进修的消费。

 

需要花钱是一方面,而由此带来的自我价值的提升,往往是丈夫们刻意打压的对象。比起让妻子进修,他们可能宁愿妻子买包。


袁咏仪的微博


因为让妻子去进修意味着,妻子不仅要花钱,而且更远离他能控制的轨道了。

 

当然,正常、健康的夫妻关系里,是应该互相鼓励、督促前进的;妻子有进修、培训的意愿,意味着她上进和热爱生活,丈夫应该很高兴才对。


但现实告诉我们,太多的家庭里,并不是这样的逻辑。


《离婚》

 

我举个新闻吧。2012年8月,梁某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学博士研究生,但却遭到了丈夫景某的强烈反对。因为逼迫梁某退学不成,景某飞来北京,持刀将妻子杀害。

 

这是极端个案。

 

但是,有多少妻子想进修,想考研、考博,却最终因为家里的反对而打退堂鼓的?

 

他们当然不会说“我怕你比我强”“我不允许你上进”,他们的理由很堂皇:“读了书就没时间照顾家庭了”“读了书你还要不要生小孩/照顾小孩?”很多女人,不得不被道德绑架而放弃了。

 

但很少听说有男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而放弃学业的;相反,男人说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而决意离开家(或把妻子和孩子放在老家),飞去另一个城市读研、读博、进修。

 

说到底,就是一个在婚姻中的话语权的问题,一个已婚女性是否能享有个人的权益的问题。


《蛇蝎女佣第四季》


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男性一般能够毫不犹豫地、自主地实现自己的消费和升级的愿望;而女性,往往要经由男性的同意和许可,至于结果是许可还是不许可,不改变这个性质。


难道你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不对吗?

 

即便是今天女性普遍都受过良好教育,女性都在不同程度参与工作的今天,很多人,包括女人本身,也在默认“一家之主是男人”这种秩序,视之为天经地义。

 

不是有这句话吗?

 

小事女人做决定,大事男人做决定。至于大事还是小事,男人说了算。

 

比如说,买菜啊,接小孩啊,送辅导班啊,安排生活的吃喝拉撒啊,小事,女人全搞定,不要来烦我。

 

大钱怎么花啊,我来决定;你的健身卡美容卡旅游包包,都是毫无必要的;你想去上MBA想去考研,更是想都别想。你的工作,由我来判断是否对我有好处,是否允许你去做。


《男人制造》

 

想一想你们家的小汽车(如果只有一辆)是按照谁的偏好来选的,大体就知道了。

 

挺可悲的。

 

披挂着现代家庭的外壳,和和美美,夫贤子孝,但很多女性,对自己的事,远远没有真正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尽管,她也可以在计划被禁止后劝慰自己——包包我也不那么需要,考研或读MBA也不是那么重要,省下时间省下钱也不错。

 

但你有多少自由,心里难道真没数吗?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侯虹斌


侯虹斌,作家,资深媒体人,女性主义者,历史学者,微信公众号为“侯虹斌”。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