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捅60刀、被家暴6次的她们为什么不离开?
最近热映的《小偷家族》偷走了很多人的心,影片中残酷的温柔、粗粝的温暖让人动容。
也许电影中的盗窃、诱拐、骗保,可以有一个以爱为名的解释,但是其中涉及的家暴行为,找不到任何借口。
玲手臂上的熨斗烫痕
《小偷家族》
令人唏嘘的是,可爱的小女孩玲玲的妈妈在被多次家暴后,还是会和丈夫一起站在媒体面前,解释不寻找女儿的“事实”。
《小偷家族》
这让笔者想起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一则新闻:
李女士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沈某,此前沈某已经结婚有子,但女方并不知道。认识后两人迅速坠入热恋,最终沈某回家离婚,两人生活在了一起。
但同居两人经常发生争吵,2017年11月22日,在一次激烈争吵后,沈某失去理智拿着榔头和菜刀捅向女友,直到连捅60刀、血流满地时他才清醒过来,打急救电话将女友送到了医院。
然而,经抢救捡了一条命的女孩醒来后就写了谅解书,说她不愿意看着爱人后半生在牢里度过。
在法庭上,沈某承诺,今后将与李女士白头偕老。而李女士也表示将一直等到沈某出狱。
我们应该祝福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吗?
《直美与加奈子》
这便牵扯到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
她们为什么不离开?
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关于 “她们为什么不离开”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揭示了家暴的秘密。
首先,家暴往往披着“爱情的外衣”,藏在甜蜜的心理陷阱之下。
“他为了我,都和家里闹翻了。他说他现在只有我了...”
“他已经向我道歉了,他那么认真那么诚恳。我相信这次只是个意外。”
被伤害了的她们,被他们的甜言蜜语迷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被家暴。
她们以为自己深爱着一个遇到困难的男人,并且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帮到他的人。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比如曾进入快乐男声前10强的刘洲成,他的妻子林苗通过微博发布离婚声明,声称刘在婚姻期间共计实施6次家暴,并且其中4次还是在孕期和坐月子的时候。
而在每次家暴后,刘都会向她“诚恳”地道歉,用最真挚的语言“忏悔”自己的罪行。
刘洲成信息截图
其次,如莱斯利·摩根·斯泰纳的TED演讲中所言,家暴的受害者可能已经处于了“被孤立”的状态。
“老婆,最近我又升职了。不如你就在家里多陪陪孩子吧,这样你也轻松点。”
没有了经济收入的女性,开始渐渐依附于那个对她动手的男人。
待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置身于他所设计的“孤岛”时,她已是伤痕累累,离生活的正轨越来越远。
《她为什么不离开》
莱斯利·摩根·斯泰纳在TED演讲
此外,如果有了孩子,她身上枷锁可能就会更重。
传统的家庭观念给她们扣上了“不会经营自己家庭、对不起孩子”的帽子,有些“娘家”思想保守异常,认为这是丢脸的家丑...这些观念在无形之中深深内化到她们的潜意识中。
被打后,她们曾一万次想离开,第一万零一次,看到酣睡着的宝宝,她们长叹一口气:
“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爸爸呀。”
其实这样的爸爸,不要也罢。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这一切使她们好像已经回头无岸。但这还不是她们噩梦的终点。
被家暴了是我活该吗?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里。
大家请看这样的报道标题:
你会发现,我们对她们的态度是多么的刻薄啊!
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呀?她怎么能原谅他们!
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想知道答案,更不想帮助她。
别怕,还有橙律师和你在一起!
比当事人的亲友还要义愤填膺的看客们,终于找到了宣泄的窗口。
他们积极在朋友圈转发诸如《智商感人!女子被男友捅六十多刀依然原谅他还说要出狱后白头偕》的文章,并痛心评论:
“她怎么这么傻呀!不知道这样的男人不能要吗?”
好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嘴脸。
天涯社区上有一篇名为:“我很奇怪~那些总说自己惨遭家暴的女人,为何死也不离婚?”的帖子。
回帖如下:
“那就让她滚回去再打几次”
“这种女人打死活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天涯截图
我们毫不犹豫地揭开她们最深的伤疤,看到血淋淋的伤口后,我们又打着“帮助她们看清事实”的旗号,毫不吝啬地使用最恶毒的语言,希望将她们“一棒子打醒”。
面对这种热心的“帮助”,她们怎么敢打破沉默,说出自己的遭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999f8qc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被家暴了是我活该吗?》
(人类实验室)
如何逃离魔窟?
作为家暴受害者的她们,该如何摆脱家暴困扰;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首先,对于受到家暴伤害的女性来说,要想摆脱噩梦,必须得自己醒过来。
当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陷入家暴、要不要离开时,可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这只是他“一时气极”说的胡话吗?
他本来就性格火爆,但最近他格外狂躁。我一做了什么让他不顺心的事,他就对我恶言相向,甚至威胁扬言“我要宰了你”。我感到有些害怕,但我觉得他应该只是在开玩笑?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根据《反家暴法》的规定,家庭暴力并不仅限于肢体冲突的“热暴力”,限制人生自由、谩骂、恐吓、精神侵害等行为,也都在家庭暴力的范畴之中。
所以,当他阴鸷地吼出:“信不信我一刀捅死你?!”时,即使他的刀没有落下来,他的家暴行为已经开始了。
第二,我是不是被那人的“平日之好”所蒙蔽?
很多女性对自己选择的人有一种执念,在被伤害是习惯告诉自己,他平时不是这样的人。然而一次次的原谅换来的是继续的伤害。
如果你为那人施暴后无比诚恳甚至是声泪俱下的道歉所感动,并想到那人平日里的关心体贴,准备原谅“这一次意外”时,请告诉自己:
平时的“好男人”,并不能折抵施暴时的“坏男人”。家暴并不是一次暴力行为,而是一种暴力倾向,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可是我不能原谅你!”
《直美与加奈子》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相信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其次,我们不应做冷漠的旁观者,也不应借着帮助的名义对家暴受害者冷嘲热讽。
我们应该做冷静的“局外人”,在“当局者迷”时,给“局内人”以理性的建议指导与善意的帮助。
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切实的帮助,至少杜绝刻薄轻蔑的想当然、动动嘴皮子喊几句“活该”,或是“谁叫你不自强”之类的话。
(相关法律援助,可在后台回复橙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最后,媒体在报道时,切忌刻意渲染家暴受害者的懦弱无知形象,引导读者得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结论,陷入如“性侵者和被性侵者同样有错”般的谬论之中。
毕竟,被家暴后没有立刻离婚并不意味着不勇敢和怯懦。
愿我们能为曾受过伤的女性赋能,而不是在她们的伤口上撒盐。
愿伤害不再继续。
P.S.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音欠
新闻+法学。爱笑爱玩爱发呆。
亲爱的粉丝宝宝们,来投个票吧~让伞君更了解你哦~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