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高校再次陷入“性侵门”:必须全民直面性骚扰了

橙雨伞 2019-07-12

△一张截图都放不下这些人!


校园本是学术的沃土,不知从何时起,却沦为某些“教兽”仗势压人的肥田。


光是近几天,就有好几所高校爆出性骚扰事件。


3月29日,网友曝光扬州大学华继钊一名52岁的男教师对其进行性骚扰,她在文中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他没有太多语言上的骚扰,但就是一直不断地摸我的脸和手和抱我,把他的脸贴在我的脸上,甚至还要求我也抱他一下,我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举动深感恶心!”


3月12日,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院长戴松元被爆性侵女教师,导致后者怀孕,并要求她流产,而近日又被爆出曾性骚扰女学生。


△戴松元与被性侵女教师的聊天截图

图/微博


这些新闻像定时炸弹一样爆炸,掀起舆论,也让大家再一次看见,躲在各大高校光鲜外表下的阴影与疤痕。



层出不穷的高校性骚扰


高校性骚扰这几年尤为常见。


2018年7月8日,中山大学教授张鹏被爆出从2011年到2017年,长达六年期间,持续不断地骚扰女学生和女教师。


“动作越来越过分,往耳朵吹手,抚摸胸部,语言上多次要求发生男女关系。”


△后续处理总是套路化,难以服众

图/麦吱


2018年4月25日,一名叫李悠悠的作者在豆瓣发表《现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与你无关吗?》一文,实名举报沈阳在20年前曾性侵北大中文系95级本科生高岩,并污蔑其患有精神病,致其自杀身亡。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所陶崇园从高楼纵身一跳,用死亡让世人看见其导师王攀对其的骚扰与奴役;直到一年后的3月25日,王攀才用一纸道歉与无力支撑下去的陶崇园家人达成了和解。


△后续新闻中,陶崇园姐姐表示:

“(王攀的)道歉内容都是我抄下来给她的。”

图/微博


2018年3月10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研究系的副教授徐钢被指控长期性侵学生,此后亦有多名受害者发声揭露徐钢的性骚扰、性侵犯行径:


“看到这个帖子里徐钢的照片仍会生理性恶心,脑海中一直闪回噩梦般的经历。徐钢的丑恶嘴脸和各种变态性癖好,依然历历在目。”


2018年1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罗茜茜公开实名曝光了12年前,该校教授陈小武对她的一场意图未遂的“霸王硬上弓”,此外亦有其他多名女生表示有类似遭遇。


1月14日,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奖金。


罗茜茜等人的勇敢举动促进了米兔运动在中国的开展。


揭露沈阳性侵一事的李悠悠便表明,正是罗茜茜、王敖等人激励了她。


“让我觉得是时候站出来,给我沉冤20年的好朋友高岩还一个迟来太久太久的清白了”。


类似的事数都数不完。


图/谷雨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博士生导师周某的压迫与骚扰导致博士杨宝德投水自杀;


同年的五月与六月,北京电影学院阿廖沙与“北电侯亮平”先后实名举报北京电影学院以宋某、吴某为首的教授们多次潜规则女大学生,常年贪污受贿,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又无疾而终。


再往前,还有南邮张代远、厦大吴明春。


现在我们所看见的种种,都是受害者勇敢站出来公之于众的,很难想象,全国超过2900所高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那些备受欺凌、侮辱、骚扰却无力发声的受害者还有多少。



被堵住嘴巴的受害者


为什么高校容易发生此类事件?


作家与行为分析专家温蒂·帕特里克JD在她的文章中写到,性骚扰不仅只与性相关,还关乎权力。骚扰行为可能为了性兴奋或者性虐待而采用羞辱、支配或恐吓受害者的方式。


研究表明,权力也会导致对受害者容忍度的错误认知。


“我们以为性骚扰总是旁观者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相信了施暴者的狡辩。”


信不信由你,一些骚扰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


昆斯德曼与马诺尔的《性的过度知觉:权力,交配动机,与社会判断偏差》研究表明,一些当权者会命令下属做出性行为,因为他们高估了下属的容忍度。


昆斯德曼与马诺尔解释道,高估他人的容忍度,是权力致使性骚扰的一种方式。


△知乎上一位疑似遭受北航教授性骚扰的匿名用户

发帖讲述被其性侵过程

图/知乎


不幸的是,权力的不平等会对受害者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受害者会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会担心失业、收到负面业绩评估、名誉受损、以及不愿在工作场合上演“闹剧”。


他们不会指出不当行为,这样又会导致不当行为继续发生。


你会发现有上司反复称赞下属的身材,尽管这些受称赞对象会有明显的不适反应,例如变换姿势、眼神回避,或有受伤的表情。


而侵犯者如果不能区分痛苦与兴趣,也会助长性骚扰行为。



别用上帝视角去评判受害者!



奇怪的是,每有此类事情爆出,总有目光会放在直面伤疤的受害者上。


图/微博


“为什么当时不逃走?”


又或是: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他们质疑着讥讽着,毫无顾虑地施加着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前,上帝视角当然是最轻松的,可这样的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当一位女性遭遇性侵害时,她处在一个极端危险的情境中,往往会出现“战斗”“逃跑”或者“冻僵”三种状态。

 

大脑中的杏仁核因遇到危险而被激活,会向大脑各个部分发出求救信号,促使身体分泌出“战斗或逃跑”的荷尔蒙,调动身体各个部分参与行动,从而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自己。


 

“战或逃”当然是比较好的保护自己的行为,但分析数据显示,只有不到20%的人能够做出这两种理智的行动。而大部分人的身体则处在第三种状态—“冻僵”,即僵硬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无法做出任何身体反应。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比如你在看篮球比赛时,一个球忽然朝你飞过来,你通常会一动不动,既不会伸手接球,也不会躲避,好像就等着球砸到你。


再比如你在台上演讲,非常紧张,压力过大,大脑会一片空白,整个人处在麻木的状态,导致你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事后想起来,你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当时如果能怎样怎样反应就好了。

 

但“冻僵”状态是人遇到危险时的一种本能反应。

 

这一点在动物界表现得特别明显,即“装死”。


比如穿山甲,一遇到危险,它们就会装死,缩成一个球一动不动,你怎么碰它都没有反应,你对它做出攻击行为,它也不反抗。


其他动物看到这种情况就会离开,但若遇到猎捕它的人类,则轻轻松松地抱走它们,将其杀害、贩卖。

 

当一名女性遭遇性侵时,由于恐惧而产生的压力过大时,她的本能只能让自己“冻僵”。

 

所以,有不少被强暴的女性在回忆受害的情景时,描述自己的状态是“无法动弹,感觉身体不受自己的控制”。

 

冻僵状态是所有的生命体在遭遇无法处理的压力时的本能反应,而我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本能反应。


所以,请把目光聚焦到施害者身上,别让挺身而出的受害者寒心。



全民直面校园性骚扰


那么,面对高校性骚扰,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总是需要制度的参与的。制度不仅是对性骚扰受害者的支持和对施暴者的惩治,甚至在此基础上加入性和性别教育也不足够的,它任重道远。


图/美国之音


事实上,校园中一些由来已久的制度,比如查寝等,本身就给性骚扰留下了空间,那就要取消;


基于职权的性骚扰也是由于在当下的考核和行政体系中权力关系的绝对化造成的,那就要革新;


作为社会运转的智库和思想的泉源之一,校园需要通过对自身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回避来身体力行的、入世的为社会进步做出改变:比如让性别意识扎根。

 

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和需要作出的改变已经超出了校园的范畴。


校园性骚扰归根结底是性骚扰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隅,它的解决也会和整个社会上性骚扰问题的解决紧密相关:


我们最终需要的还是一个由制度、文化和自觉共同保障的性别平等的环境。



注:受作者栏字数限制,本文特别鸣谢林燃、Meiya和林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下图或“阅读原文”

观看中国首部反家暴VR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好看

才是真的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