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杀死老公,才算《致命女人》

西瓜季节 橙雨伞 2020-01-29




下文有剧透!
下文有剧透!
下文有剧透!




《致命女人》的大结局,都看了吗!

贝丝借枪杀人,泰勒乱中出刀,本剧两大恶人就在万众期待下交出了生命。

至于干掉渣男老公,和小三过日子?编剧也太懂大家想看什么了吧!

这部主打“女人杀人”的剧,自开播起,就热搜不止话题不断,最后一集的播出,更是让视频平台因观看人数过多直接崩掉。

△《致命女人》: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太红了

能引发这般轰动,自然有它的道理。

剧集以平行空间展开了三条线的叙事,把婚姻中的一地鸡毛讲了个遍,且各有其时代特点:

当代摸索开放式关系,话题超前,但略显寡淡;


80年代在同妻、年下等话题里兜转,故事和造型一样浮夸;


60年代,则聚焦温馨的美国中产家庭里,暗流般涌动的出轨和家暴。


其中,我最喜欢60年代的剧情线,不仅是因为其复仇情节太过精彩,更是源自一股由来已久的浓浓既视感:

这其实是讲的当代我国的故事吧!


PUA鼻祖?
我可是无师自通!

先说罗伯。

第九集播出后,罗伯以一招“我说是你做的,就是你做的,听我的”,把害死女儿的过错全推到妻子身上,成功取代“哈士奇眼睛”洁德,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头号恶人。

更有人说:罗伯简直是PUA鼻祖!


不过真说起来,PUA的概念最早来自80年代一本专门讨论泡妞的书,叫《HOW TO PICK UP GIRLS(如何泡妞)》,90年代才形成完善的“泡学”理论。

早20年的罗伯可没教材啃,堪称无师自通。

但转念一想,学习分两种,主动浸泡和耳濡目染。PUA这种有毒的交往模式,可不是只在教材上大展手脚。

这就得说说罗伯所处的时代环境了。

50年代,二战结束后,男人们纷纷从战场归来,拾起工作,而女性则不得不回归家庭。

△美国50年代的画报

当时的美国社会,大部分女性的出路是成为一名贤妻良母。《生活》杂志1956年的特刊里,还把家庭主妇选做“时代女性”。

失去经济权的女性,地位一落千丈,沦为男人的附属。

直到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兴起,女性才慢慢掌握话语权。剧中的邻居希拉就是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剧里提到的《女性的奥秘》,正是第二次浪潮的开山之作。


彼时,男女地位依旧悬殊。

贝丝是对丈夫言听计从的家庭主妇,而罗伯,钱多势大,对妻子的唯一期盼是“下班回家后看到桌上有做好的饭”。

除了对经济的独裁掌控,罗伯还需树立形象上的绝对权威,来实现妻子的完全顺从,稳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构成。

哪怕他意外死去,妻子的身份也只能是“他的寡妇”。


而当自己犯下无法挽回的错时,罗伯的理智让他拒绝承认。

为此,罗伯使用了PUA中的“情感指责”大法:

通过重复放大错误,降低对方自尊,摧毁对方人格价值,让她认为所有不好的结果都是她造成的。


这一招,罗伯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第五集里,艾普尔在公寓里忍不住对罗伯表明心意:“我爱上你了”,被罗伯以“我绝不会离开我的妻子”回绝。

几个来回后,罗伯的音量拔高。

艾普尔:“请你不要吼我。”

罗伯(音量更高):“是你在惹我发怒!”


当争论上升成单方面的情绪指责,艾普尔也只有啜泣凝噎、退却求饶的份了。

私以为,罗伯在这段对话中多次强调不会离开妻子,也是在下意识地暗示艾普尔的非正室身份,唤起她的”小三羞耻“,打击自尊,从而更好地操控她。

60年代剧情线里,擅用PUA的还有邻居玛丽的家暴男丈夫。他笃定地认为,妻子和别人聊聊天、跳跳舞就是在勾引陌生男人。


这不仅是“情感指责”,还用上了“打压女性的荡妇机制”,最后再以一顿暴打作为惩罚。

一套流程下来,让人只觉暗无天日。


家暴男的存在更是证明,当时的男性擅用PUA并非孤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是社会性别结构的倾斜促使了PUA的遍地开花。

《致命女人》里所展现出的各种渣男套路,让我不止一次地想到我国当下的社会: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仍然相当普遍,社会层面上的性别不平等也颇为深远。

明面上,花大价钱研习PUA的现象已是层出不穷;

暗地里,又有多少身边的男性已经无师自通各种PUA话术了呢?


你为什么无法离开他?


再聊聊60年代剧情线里的受暴女性玛丽。

剧中,玛丽看似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一个等待被救援的角色,但她对贝丝的推动要甚于邻居希拉的作用。


她对贝丝说过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


“能像你一样坚强,一定是件好事。”


那是在贝丝的乔迁派对上,玛丽被丈夫看见在和罗伯跳舞,随后,丈夫愤怒地把玛丽抓进书房质问。

目睹一切的贝丝第一时间和罗伯商议,习惯性地想依仗他去解决问题。而身为“一家之主”,负责“主外”的这个男人,却用句“她们婚姻中发生的事与我们无关”把责任甩得干干净净。


在此之前,贝丝和艾普尔聊天,得知了第一次见面时玛丽身上的异样由何而来:眼睛上的浓妆是为了遮挡淤青,举止不自然是因为惧怕自己的丈夫。


贝丝无法置之不顾。

她对家暴了解甚少,也不会把握与“别人家的事”之间的距离感。她几乎是被一股出于本能的信念,一种最原始的善意所驱使。

她只是单纯地觉得,看见一个女人被丈夫打,却不去干涉,是不正确的。


这种善意,在和艾普尔的相处中同样有迹可循:

本来接近艾普尔是为了“赶走小三”,却被对方的友好所打动,主动成为其朋友,在她悲伤时给予安慰,在她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到场支持。

哪怕是希拉,也多少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将艾普尔视为破坏家庭的敌人,贝丝却依凭自身的同理心,一举跳出了这个框架。

而那句话,既是玛丽的无奈心声,也是对伸出援手的贝丝的感激。

派对结束后,一向顺从的贝丝和罗伯大吵了一架。


她意识到,自己一直服侍的丈夫只不过是个遇事则溜的懦夫,也微妙地领会了,这个社会里男人之间形成的恶劣的互不干涉的默契。

父权制社会头一次在贝丝心中产生了信任裂痕。

玛丽说的第二句话,发生在贝丝第二次拜访她家时。

当时贝丝已经得知罗伯的两副面孔,深受打击。贝丝问玛丽,为什么你饱受丈夫虐待,却没想过离开他?

玛丽反问:

“那你不离开他(罗伯)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玛丽若想离开丈夫,势必会冒着被丈夫杀害的风险。贝丝则没这方面的担忧。

为什么你不肯离开呢?


玛丽的话,可以说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此前,贝丝一直在两种关系中兜转,一方面想维护和艾普尔的姐妹情谊,另一方面又想守住家庭。她理想化地试图让两头都得到善终,却弄巧成拙,把自己推向更绝望的境地。

可一段早已崩塌破碎的婚姻还有坚守的必要吗?

除了抓住男人的心,做好家庭主妇,女人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吗?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在长期处于被动位置时,其作为个体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很容易被吞噬。

所幸,贝丝及时醒悟,决定离开。


比谋杀更有戏的,是女性友谊


《致命女人》60年代线所呈现的话题,几乎是当代我国社会的复刻,你能从网上的时事新闻、情感故事里发现不少共通之处。

但比起噱头更高的出轨、家暴和杀夫,剧里呈现出的女性友谊则更为宝贵。

希拉指出罗伯不该对待贝丝像个女仆,告诉贝丝“性是女性获得权利的方式”时(虽然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但放到时代背景下,它依然是鼓舞人心的);


贝丝安慰遭受情伤的艾普尔,站在舞台下为她的演出喝彩,阻止她在肮脏的小诊所里进行堕胎时;


相应的,艾普尔带着贝丝公园溜冰,去看安迪·沃霍尔的展览,还约好一起去冲浪,让她意识到生活中不该只有男人时;


更别说贝丝和玛丽联合起来“陷害”各自丈夫这样的患难姐妹情了。

女性之间互相扶持,构建起Sisterhood(姐妹情谊),共同抵抗父权制社会,是这条线的闪光点及重点所在。

当下我国社会,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意识到了女性团结的重要性,但还远远不够。

说起来,《致命女人》终究还是打着黑色喜剧基调的虚构作品,拿里面太过戏剧化的剧情来反思现实,多少显得不靠谱,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是处。

至少,在看完这部剧后,我们能获得一点可贵的启迪:

下次别一言不合“打小三”了,多“打打”渣男吧!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西瓜季节


我不管Simone和Tommy锁死!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在看
我们会更有动力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