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小宅被骂“无缝衔接”:分手后,还得披麻戴孝哭三年吗?

白鱼 橙雨伞 2020-09-02



最近,通过《青春有你》获得关注、从网红转型艺人的林小宅,因为新恋情被迫曝光而引起了关注。

她的新任男友梁继远未经同意,公开发布了一张镜子前的接吻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林小宅和厮守7年的前男友“肚子”,不久前才宣布分手。

大家的关注点聚焦在“无缝衔接恋爱”上,按照网友臆测的时间线,大家普遍认为时间有所重叠,再加上林小宅新男友和前女友纠缠不清,一个双双出轨的渣男渣女的故事,在网友们心里迅速生动起来。

在林小宅和相关事件的微博评论中,讨伐的声音不绝于耳,“恶心”“想吐”这类只不过是最平常的情绪,更多的是荡妇羞辱,“绿茶婊”“男版刘阳”“半藏”。

林小宅的回应非常勇敢和强硬,“不是小三”,但是评论区不放弃:不交代出完整的时间线无法服众。



同时,大家还对她作为一个清纯可爱型的爱豆的行为举止做出了要求,“想做偶像就别谈恋爱”,而所谓的大尺度亲密照,不过是穿着露脐装抱着男朋友接吻的照片而已。

林小宅也提醒其他女孩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和随意发布女友隐私照片的男人交往。


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的私人生活捕风捉影,并以此让对方滚出娱乐圈,如此多的谩骂、羞辱和愤怒,诸多“当代浸猪笼”式的冲动背后,到底是什么心态在驱动?

在这场羞辱的狂欢中,看客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拿“无缝恋爱”说话,
是在指责林小宅不珍惜忠犬男友
 
我们先从无缝连接恋爱这件事说起。

对林小宅和肚子的故事,观众们一直有很多想象和投射,不久前双方分手的时候,大家还唏嘘感叹。

对7年爱情长跑中的男性形象,大家为什么会如此高估?好像林小宅分手本来就是错的,就是不珍惜,似乎男性能付出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精力,是一种多么无上荣耀的奖赏,应该特殊地好好对待。

 
可是肚子做了什么呢,不就是关爱、陪伴和支持吗,这不是任何一个男朋友都应该做的吗?具体到人家到底怎么有分歧、怎么分手,这些都是很隐私的事情,关网友什么事?

当然了,现在惋惜肚子的人,八成和前阵子说肚子对林小宅始乱终弃的人是一批人。

这些情绪和判断无关事实,只关于他们如何预期感情,以及要通过发泄情绪来维持内心的秩序。
 
无缝连接新恋情,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分手从来都不是一瞬间发生的,它是感情的逐渐疏远,矛盾的冲突和反弹。在最终鼓起勇气离开之前少说也有一个预备缓冲期多说还说不定有长期情侣的居、冷战、重新弥合又解体。

这个过程里,两个人的心死了好几次,到最后能够公开分手,说明已经过了有情绪的阶段,开始彼此祝福,从共同体蜕变成独立的个人。

分手之后已经是独立的个人了,也比之前更懂得爱,再去爱上别人,到底何错之有?


不断要求林小宅和肚子公开时间线是非常残忍的。

要求公开整理时间线,是比窥探艺人隐私更大的伤害,你最终要弄明白的真的是“爱情契约"的中止日吗,还是想知道,对方到底具体在哪年哪月哪一天不爱你了?

说白了,这到底是关于林小宅的爱情,还是关于你到底经历了什么,需要利用别人的生活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分手本来就是缝隙,就是切割,就是放过,就是做出新的判断,彼此更新,新的感情,新的欲望,都不必对前人负责。
 
一直念叨什么肚子陪了林小宅7年之类的话,林小宅也陪了肚子7年啊。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林小宅没有分手的权利?没有立刻进入新生活的权利?

林小宅与肚子

这背后其实是非常狭隘的前现代的爱情观——付出需要回报

就像所有想通过付出挽留已经不爱的人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想要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公道: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凭什么离开我。

在这一轮吃瓜的心态里,我们能看到太多人“求不得”的愤怒和投射了。
 
但是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大家应该脱离“付出=爱”的逻辑,同时可能还需要更爱自己一点。一个支持自己事业的、忠心耿耿的暖男,不是什么提着灯笼找不到的宝物,而是一个男友的基本素养。

我们的底线本该更高一些。
 
 
对女性欲望的惩罚:
分手之后不能找小狼狗吗
 

从针对林小宅的负评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逻辑:离开长期伴侣之后,找了个小狼狗。


这个评价包含着两种预设,一是一种把长期关系视为传统婚姻的伦理,二是认为新的“小狼狗”仅仅是基于欲望的选择。这两者加在一起,大家就判断林小宅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以欲望为主导的女性。


而这样的女性,就是荡妇。



拥有同样经历的人可太多了。


比如白百合,明明是离婚了,为了保护家庭没有公开,然后被偷拍到泳池边的爱欲纠缠,就被推上荡妇的耻辱柱,事业彻底毁坏,到现在都没有新戏,跑回去演话剧和音乐剧。


这样的结局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在中国,如果你是一个女艺人,你有欲望,你有自己主导的私人生活,你就会没有工作机会。


这就是一种针对单一性别的惩罚。


我们重新回到林被曝光的所谓“大尺度私密照”上来,照片当中,她穿着露脐装(甚至不是内衣),抱着新男友,甜蜜一吻。这样的照片被视为“大尺度”,实在是不知道这一代网友有没有性生活。


在另一方的声音里,很多女孩认为这张照片又甜又欲,带着一些夏天的、青春的、朦胧的美。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核心的隔阂到底是什么?是社会比我们预期的还要保守吗?


其实从这两年的新闻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社会对女性有欲望、有思考、有主见这件事,是并不包容的。


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伊能静要不停地在东亚环境中,塑造自己的神圣母职形象,来挽救她过去出轨带来的恶评,她的人设和故事要是一个渴望爱的、愿意付出的(甚至用尽全力高龄生育)女性,她才能被重新接受。


而最近广受喜爱的张雨绮,前两年同样职业受困,一直接不到什么好戏,仅仅是因为她离婚之后又和前夫约会,前夫还要爆出她约炮的事情,被网友视为一个脑子不清楚的“荡妇”。


当然就更不用说基本被逐出娱乐圈的李小璐了。


张雨绮前夫在朋友圈曝光张的私事


如果说,在一个甲方基本都是男性的情况下,她们的形象不受欢迎,我们又要如何解释,“荡妇羞辱”的主力中还有很多是女性呢?这些女性到底要通过这样的讨伐得到什么?


最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学者许琪的论文被热议。论文中提到,从2000年到2010年的变化来看,“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传统概念,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且这种回归在性别上也是非常不同的,大城市拥有资源的男性回归得很慢,但是结婚生子的女性会逐渐回到这样的观念上来。


我们期待的那种伙伴式的、合伙人式的,彼此是独立个体的婚姻和爱情观,不但没有成为主流,反而逐渐被冠上”极端女权“的帽子。


这样的现实,放置到林小宅的事件中,其实就是“从一而终”和“传统的乖顺的女性”的期待,对新世代拥有自我和主体性的女性的一次意识形态攻击。


这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生存空间争夺战。攻击林小宅的人,心里其实有一个算盘:你必须青春、美丽、家境优渥、从一而终、温柔体贴、没有事业野心,才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过上王子和公主的幸福日子。


这里就有一个核心的争议:如果我们假设婚恋市场是一个竞争市场(也预设竞争者都是认同婚姻和爱情的,想要伴侣),优质男性的数量有限,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呢?


是倒退到前现代的”贤惠“中相夫教子,还是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判断、更勇敢抵抗性别不公的人,哪种选择更经济和方便?


想要把林小宅浸猪笼的人,多半是前者。林小宅的所作所为让她们觉得此人德不配位,不配得到肚子这样好的伴侣和爱情。而出来帮林小宅说话的人,基本上是在后面这条路上慢慢探索的。


我们也熟知,在中国当全职太太的风险太大了,法律上没什么保障不说,另一半也没有承担家务的习惯和观念。让我们来看看更主动、更有主体性的女性,是否会如林小宅事件一般,被她们的欲望所惩罚呢?


首先来看看荷兰的数据。


这个研究大致的结果就是,独立聪明有事业的女性,她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更主动,在选择伴侣上也是。找到心灵契合,能够在自己情绪不稳的时候提供稳定支持的伴侣,才是这些女性的选择。而她们选择到的长期伴侣也确实在生活中真的给了她们支持。


这个情况,其实就是万茜在《浪姐》中分享的状况,她非常感谢她的家人支持她的事业,导演问她,如果对方要求她在家带孩子呢,她不是去回答这个家庭事业的困局,而是直接说:我不会找到这样的伴侣啊。


万茜对外的状态让网友感到“颠覆”

   

每个人其实都需要更多的尝试和探索,才能明白自己最终想要什么,无论是当下还是长远来看,分手、换男友、还是欲望探索,充其量不过是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遵循一个保守社会中陈旧规则带来的风险,其实比把自己推到复杂性里,要更大。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女性展现自己的主体性、展现自己的爱欲、展现自己的勇敢的时候,站在她们的身后。从林小宅的回应来看,她恰恰是这样不卑不亢的女孩。

 

当然,尝试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雨绮姐姐不也是渣男收割机吗,但是爱的能力是多么有活力和有力量。渣男的事情就声讨渣男,讽刺女性的判断力,其实不过是另一层逻辑的谴责受害者罢了。


爱者是勇敢的,我们没有权利讨伐。

 

还有一件事也许也要提醒大家的是,新世代的女性没那么好规训了,她们有自己的规则、逻辑,她们不会因为你觉得故事是什么样,就退一步来满足你的想象,适当的时候就闭嘴吧。


 

物化的偶像产业对私人生活的侵袭

 

即使上述两个观念都被接受了,还是有一批网友在愤慨。


这些人可能就是“偶像原教旨主义者”,他们认为爱豆和恋爱是冲突的,爱豆是自己主动献祭自己给大众意淫和投射的,因此她们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且不说林小宅的照片,是被一个和前女友纠缠不清的渣男私自爆出来的,这个爆照还有炫耀的成分)。

 

这其实仍然在一个往下比的逻辑里:韩国的偶像产业逼死了多少大家的心头爱,而在一个大家渴望《浪姐》这样突破女性刻板形象的时代,我们的标准却仍然在偶像这个领域毫不松动。


火箭少女成员赖美云就曾在《仅三天可见》中透露,她自己的声音和性格都不是她形象上少女的样子,她为此一直非常困惑,这样的职业也非常消耗她。



当然了,如果你就认为偶像产业是扼杀人性给你取乐的,我们大可不必讨论这个部分。


抛开重新定义偶像的可能,爱豆要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形象,是否需要迎合主流市场的期待,也和公司的经营策略有关系。林小宅真的需要像主流女团一样要求自己吗?她不能在这个少女遍布的娱乐圈,做一个外表柔美,内心坚韧的新女孩吗?


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问,林小宅也没有刻意营销某种清纯的形象,看到年轻女孩,你就想到清纯,想到无欲望,难道不是你内心的性别偏见吗?


女性从来就不该被某种特质所定义,坚韧的、脆弱的、进取的、可爱的,都是女性啊。我们不能用一个本来就封闭的、物化的、韩国式的偶像产业逻辑(一个产品生产的逻辑)去讨论爱欲。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传递的信息是,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女性形象,更有主动性的女性形象,更友善而不是更挑剔的对女性的期待。


虽然不知道这些愤怒的讨伐者们是否能看到这篇文章,但是我想说,你们值得被更好地对待,有更体贴的、支持你的男朋友;你们也值得去为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迎合着社会的期待,心里却遍布创伤和愤怒。


希望你们能把这样的愤怒,转化成爱自己和支持其他女性的力量,作为女性共同体,我们不愿看到这样的分裂,也不愿意放下任何一个姐妹。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点在看,支持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