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使用棉条,家人说我是王八蛋

辣辣 橙雨伞 2021-05-12

图/Giphy



前段时间逛豆瓣小组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帖子,“偷偷用棉条被妈妈发现了怎么办,她现在好生气”。


22岁的题主因为使用棉条,而被自己的母亲荡妇羞辱,被指责破坏了对女人而言极其重要的处女膜,并被语言暴力威胁。



图/豆瓣


再联想到此前不久,一则网络投稿指出,棉条品牌丹碧丝在其商品销售页面赫然写着“不建议处女们使用卫生棉条”。


但事实上,“处女”从来都是一个由父权社会建构的文化概念


在现代科学中,“处女膜”学名“阴道瓣”,它早已经被认识为是一层围绕在阴道入口,或部分遮住阴道入口的,非常有弹性的组织,而非一层膜。其形状也因人而异,甚至有些女性根本没有这层组织。


图/Ted演讲《我们对处女膜有什么误解?》


很难想象,在部分卫生巾广告已经开始使用红色作为经血展示,力倡破除“月经羞耻”的当下,棉条还未捅破父权社会的贞操束缚。


它仍然被认为是“不适合处女的”。


如果棉条的存在本身,是为了给女性提供更好的经期体验,让她们拥有月经期间的身体自由。那这种对于“插入”的恐惧,以及对女性身体主权的剥夺,到底是如何历史性地发生的呢



棉条的历史


棉条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它是一件改变女性经期用品发明史的物品。


1929年的美国,一位名为Earle Cleveland Haas的男性医生,从现实经验出发,观察到他的妻子及女性病人,在经期不得不使用皮带笨重地佩戴月经垫,由此带来了种种不便和不适。


于是他用两个硬纸管和被压缩成棉条的棉绒,制作出了可塞入阴道的经期用品。


Hass医生所制棉条示意图


1933年,丹佛的女性商人Gertrude Tenderich购买了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将其命名为丹碧丝。


随后,Gertrude Tenderich在家中用缝纫机和压制机制作出了第一批丹碧丝内用卫生棉条,并着手建立一个以女性主导,以女性为中心的公司开始生产、制作和销售棉条。


图左为Gertrude Tenderich。1936年,丹碧丝棉条首次面向公众推出。


由于内置的棉条相比于卫生巾,更方便妇女日常行动,故开始大量在女性中普及,并成为妇女解放的象征。


二战期间,大量的美国女性离开家庭,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高强度的社会活动使得她们必须在月经期间妥善处置经血,棉条则成为得力助手。


当时有一则高洁丝的广告,画面中一个正在拖地的女孩,突然扔掉了扫帚和拖把。广告词这样写道:


“当妈妈指望你帮忙的时候,谁会想到你却成了逃兵,不过你逃离的是拖把和锅碗瓢盆


棉条被塑造为帮助女性走出厨房,走向社会的有力工具,这样一种流行性的广告话语,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投射,即大量的男性劳动力位于遥远的战场时,国内需要女性投入社会生产。


二战时期的广告宣传


根据《消费者报告》杂志,从1937年到1943年,在美国,卫生棉条的销量增长了五倍。在1940年和194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女性经常使用卫生棉条。


50年代初,延续至今的两款棉条形态确立:指入式和导管式。各大卫生用品公司纷纷开辟棉条市场,推出吸收力更强的产品。



棉条在中国


而棉条第一次进入中国,则是在欧美市场因未正确规范棉条使用,而导致中毒死亡案例突增的80年代,也正好是改革开放初期。


1985年,沈阳东北第六制药厂与美国丹碧兰公司签署合营合同,通过引进国外生产妇女卫生用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主攻丹碧丝牌卫生棉条。


一则1985年在中文电视世界播出的丹碧丝棉条广告,以一位年轻率性的女性之口展示了该产品的定位:“更舒适地工作,穿我信赖的牛仔裤,不漏痕迹,干净清爽......丹碧丝在内部保护我,人不知己不觉,舒适又自在。”


图/b站@珂seeker


同年,强生的棉条品牌o.b也推出了国内第一则棉条平面广告。画面中的女性荡漾在秋千上,脸上的笑容舒适且自信。



乍一看,新式与科学之风吹向神州大地。然而此时的女性,仍然被刻画为被动的商品受众,是需要接受一种洁净、理想新生活的宣教对象。


棉条提供的便利与解放是一方面,但与此同时,女性形象的修饰与经血的隐藏被强调。


月经期间,需要借助各种用品来完美地处理经血,不侧漏,保持时刻的美丽和自信。似乎外衣裤上沾染了经血就是不合格的,或者是肮脏的。将经血视为污秽的观念仍然深埋其中,借由广告,对于女性身体的规训再次还魂。


因为当时整体的性观念仍较为保守,全社会的性与生殖健康及性别教育近乎为零,故而即使有一定的商业宣传,棉条仍然难以推广。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棉条在中国的使用率只有2%,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未听说过棉条。


因此,1985年和1989年,丹碧丝两次试图开辟中国市场,都以失败告终。2017年,丹碧丝打着“有条条,无框框”的口号再度进入国内市场,期间和不少网络博主合作过破除棉条迷思的科普视频。


图/微博@夹性芝士



棉条广告大赏


回到今年丹碧丝“不建议处女们使用卫生棉条”的事件上来,尽管在互联网女权姐妹们的不断努力下,丹碧丝及时修改了不适宜说明,但这一次的“翻车”着实令人无语。浸泡了几千年的一套陈芝麻烂谷子,还拿来卖吆喝。


既然要做女性的生意,能不能上点心?


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副产品,更是能够传递观念的社会文化产物。


至少从我个人经验出发,我是很愿意支持在宣传上持女性主义立场的产品的。可并非所有的商家或者广告从业者,都具备良好的性别意识,以及大胆细致的制作风格。


但或许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与借鉴的案例。


1985年,美国女演员Courteney Cox在电视上出演了丹碧丝广告,这是广告中首次出现“月经”(Period)一词。


图/Youtube


此时,尽管大量美国女性都在使用棉条,但作为一种置入式的生理用品,它仍面临着社会污名。


1990年,丹碧丝试图破除关于棉条的谣言,即一种将使用棉条与处女身份关联的想象。可它却在广告词中这样强调,“事实上,你可以在任何年龄用它,并且你依旧还是处女。”


90年代丹碧丝棉条广告


这样的广告,自然遭到了许多女性顾客的抵制。


如同卫生巾广告铺天盖地使用粉红色、少女与青春运动风,长久以来,棉条广告都竭尽全力展现各种精彩的运动,包括骑马、冲浪、滑板等,并让模特身着白色衣物,以凸显产品使用的便利与功能性,却对更为真实的女性身体经验绝口不提。


图/Clue


直到2010年,广告业仍对此保持着傲慢且无知的审查制度,美国至少三家电视网络表示不能在广告中使用“阴道”一词。


因此,老牌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为高洁丝棉条拍摄了一则短片,一位女性在镜头面前谈论月经和棉条,使用了各种比喻,却绝口不提这两个词,以此来讽刺广告传媒中种种对于月经的整饰。


U by Kotex 2010年拍摄的名为《Reality Check》的广告


无独有偶,另一则广告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涵。


一个女孩问妈妈,“妈妈,我能和你说说我的月经吗?”


母亲回答道,“当然,只是这是个TV广告,我不得不使用一些隐喻,如果我想说棉条会放到哪里,我不能直接说那个词……”


借此,高洁丝在广告中鲜明地提出了对于月经羞耻和女性身体的反抗,“Just Get Real”。


U by Kotex 2010年拍摄的名为《Just Get Real》的广告


卫生棉条从来不是一个肮脏的词,阴道也不是。


于是在高洁丝名为“Generation Know”的广告中,更是直接出现了女孩们绘制阴道的场面。它提倡“开始使用工具帮助女孩们了解她们的身体”(starting with a tool to help girls learn about their bodies)。


2013年,一个更先锋的棉条广告出现了。


在两分钟的时间里,棉条品牌HelloFlo摒弃了以往充满刻板印象(为了干净、美丽和青春)的陈词滥调。


广告中的小女孩在营地迎来了月经初潮,她将自己任命为“营地妇科医生”。她绝不会因月经的到来而感到不安和恐惧,也不会害怕或羞于说出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词汇,月经和阴道。



这则广告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如果广告变得病毒式传播,那就意味着它在说些关于我们的事情。”


以上这些广告或许能够说明一件事,我们是可以期待看见一些反传统的、有助于破除月经羞耻的表达的。


而同时,我们将拒绝接受一个既依赖女性消费,又伤害女性情感、身份和权利的产品。




写在最后


聊了这么多,再说说关于使用棉条的体验。

棉条相较于卫生巾等经期用品,能更好地为经期女性提供运动的自由,包括游泳等传统观念中视为经期禁忌的活动。

尽管并非所有女性都能轻松置入棉条、感受不到异物感,且棉条因其价格及购入方式,使得它本身成为了阶层上具有区分性的经期用品。

但使用棉条的过程,也是对于身体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接纳。

如果你想尝试使用棉条,不必担心它会破坏你的处女膜,因为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相反,它能提供一个机会,让你认识自己的身体,尝试关于身体的解放和自由。

无论是棉条、卫生巾、月经杯还是其它,be proud,don’t be shy!

我们的身体永远属于我们自己,而我们也因此而充满力量,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https://tampax.com/en-us/about/our-story/history-of-tampax/
2.https://www.sohu.com/a/151113803_450331
3.https://helloclue.com/articles/culture/what-advertising-teaches-us-about-periods
4.https://digiday.com/marketing/5-awesome-tampon-ads/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