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福丫丫,以后独自美丽

柯晗 橙雨伞 2021-05-20



如题!再喊一遍:恭喜丫丫离婚!


今年520最美好的祝福,大概是网友对佟丽娅离婚的那一句“恭喜”。通过网友们几乎统一的“祝福口径”可见,佟丽娅离婚的这一天,全国人民真的都等太久了。


坚持打卡800多天的博主


2010年,佟丽娅和陈思诚合作拍摄《北京爱情故事》;2012年3月17日,二人在快本公布恋情;2014年1月16日,二人在大溪地举行婚礼。


但从2014年开始,就陆续有陈思诚疑似出轨的报道。再加之近两年他坐实了油腻和厌女的人设,网民们都盼望着丫丫独美。


而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今早佟丽娅发了一条微博,正式向公众宣布离婚消息。



仔细品味丫丫微博上的离婚官宣文案,有网友解读为:


图/网络


而在520这个被赋予爱情、告白等意义的日子,发布关于离婚的微博,也是饶有趣味。


放眼近几年的娱乐圈,大众对女明星离婚的接纳度越来越高,甚至是喜闻乐见。


图/微博


以往女明星分手离婚,网友们好像懊悔自己白出了份子钱似的,大哭“再也不相信爱情啦”;如今是恨不得在朋友圈点一首《好日子》,对我们美丽的姐妹们大喊,“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从“结婚快乐”到“离婚快乐”,“女人的幸福”与婚姻完全解绑的那一天,可能也快要到来了。




何为“女人的幸福”?


从小生长于父权文化的我们一定都对这些耳熟能详:相夫教子,丈夫能养家,嫁得好,子女双全(或生了儿子)有出息,拥有美满的婚姻与家庭……


“女人的幸福”背后,无外乎这些以女性的生殖功能为中心的概念。


节目上,佟丽娅哭着说:“一个婚礼对一个女人来说,是这辈子最美好的一个梦。”


不仅如此,它还常常被描述为身为女性的一种福利,一种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境界。


你只要生为女性,别太有野心,追求平淡和为家庭奉献,等待一个愿意娶你的人——身为女人的幸福这份最高的奖赏就在那里等着你。


媒体探班标题:孩子等待天赐 婚姻幸福平实


不过事实上如何呢?


我最近有了一个新鲜的爱好,很爱蹲在豆瓣劝分小组看帖子。


除了喜欢这个小组像当代女性娘家一般的属性,给各种陷入不理想关系的女孩坚定分手的决心以外,另一个理由是,看着女性们诉说自己破碎的亲密关系,就像看着一场场父权体系的荒诞剧,看它如何用它残缺的现实,打碎它灌输给女人们的传统爱情幻想。



你从小被灌输要一生一世一双人,而你的伴侣轻而易举地出轨、脚踏两条船,谈着一个你,撩着另外十个。打碎。


你被教授女孩子适合平平淡淡过安稳日子,而你的伴侣可以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毫不犹豫地放弃感情。打碎。


你被教导女人是感性的、重情感的,你的亲密关系期待是你要被人疼,是有情饮水饱的;而你的伴侣则从一开始就用打分制、利害关系和优劣条件评估你,并且从未因为交往、家庭甚至共同子女的存在而产生过恻隐之心。打碎。


你不知为何天生就知道要维护感情,要包容忍让对方,可你的伴侣从来没有被这么规训过,他拒绝沟通,出了问题就逃避,从未试过真正了解你。打碎。


……


以上这些可能并不能概括现实的所有细节,但幻想破灭的震惊及失望,确实是这些分手倾诉贴的核心情感。


流行歌曲中总会强调女性的“用情至深”


如此大量典型的失败亲密关系案例昭示的是,所谓“身为女人的幸福”有多么难以达成。


这种幸福是如此狭隘,而成全它则需要巨大的幸运或牺牲——你最好在双亲俱全且不怎么穷的家庭长大,性格温顺别有太多野心,而这其中的重点是你遇上的这个人的人品必须值得信赖:TA喜欢你没有野心、相处起来没压力,且不会在你为了育儿退居家庭后又嫌弃你与社会脱节;


你要在家事和育儿中力求进步,维持和丈夫的精神连接的微妙平衡,最好还保持苗条美丽,因为面对不利于女性的婚姻法,一旦失败则面临生活的巨大困难……


我想举一些例子,又觉得无需过多说明。读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联想到身边的或听说的,无数无数被“结了婚就不用上班”“女人的幸福”等话语说服,最终生活陷入窘境的女性。


而若她们尚没有落到那么尴尬的境地,只是平平静静生活着,想要抱怨这种被琐事侵占、且缺乏法律保障的生活,又很难得到共鸣。


佟丽娅曾经的结婚感言,提到自己结婚前被长辈关心过“大龄剩女”问题


此前自杀身亡的日本女演员竹内结子的死,就获得许多表示不理解的惊叹:她在前夫出轨离婚之后终于找到新恋情,还才生下第二个孩子,爱人家庭都拥有,理应是女人的最佳结局,为什么竟然会不幸福?


这种“幸福”在男权社会中又是如此不由分说,以至于它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悖论:


人人都知道它并不容易,却依然在告诉女人们它唾手可得,是最适合女人的东西,“比在外打拼强得多”。以至于,得到了它的女人们在质疑自己的生活时,还要自我怀疑,审视自己是不是太得寸进尺。


当然,世界并不是密不透风的墙,所谓女人的幸福这一传统概念的虚伪,也早就在民间各处被摸透了,比如土家族的山歌《死了丈夫好出门》。



“别人丈夫乖又乖,

我家丈夫呆又呆。

站起象个树墩墩,

坐起象个火烧岩。

太阳落土四山阴,

这号屋里难安身。

但愿天火烧瓦屋,

但愿猛虎咬男人。

斑鸠叫来要天晴,

乌鸦叫来要死人。

死人就死我丈夫,

死了丈夫好出门。”


抛弃冠冕堂皇的形式和话语,从事实上看来,人们对生活的真相都心知肚明。



重新定义“女人的幸福”


回到丫丫离婚这件事上来,终于我们不用再看见“离了婚的女人不幸福”这样的说教了。



英国曾有报道指出,女性普遍在高龄且丈夫去世之后,幸福感最强。个中理由不言而喻,婚姻和“女人的幸福”之间的强行绑定,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无数女性陷入难以言明的痛苦中。


贝蒂·弗里丹曾经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详细描述过这种痛苦。住在郊区,拥有美丽庭院和大狗、帅气儿子和有钱丈夫的中产家庭里“幸福的家庭主妇”,在所有人羡慕她生活的时候,她为什么感到压抑和痛苦?


贝蒂用大量的材料说明,所谓的结婚成为家庭主妇的“女人的幸福”实际上是虚伪的。女性在向婚姻和家庭靠拢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理想、个性,最终身份模糊,被困在家务劳动、精神压抑和性压抑之中。


图/《革命之路》


归根到底,幸福这种人类大同的难题,为什么还要分男女?


为什么“身为女人的幸福”这个词及其所默认指代的内容:有伴侣,结婚,生育有孩子,家庭和睦——依然被广泛承认?


事实上,何谓幸福,是个巨大的哲学命题,人类文明历史上讨论幸福的文本汗牛充栋,哈佛大学需要开一门课来讨论这个主题的入门。


女权经典《第二性》中,波伏娃因为讨论幸福的不切实际,而在书中讨论自由。


幸福这个如此深刻的命题被反复讨论,从来难以有结论。唯独当它冠上“女人的”这个前缀,就突然有了定论。


图/《东京女子图鉴》


身为人的幸福是什么呢?恐怕无论男女,首先都应当跳脱性别角色来审视。


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没有陪伴的生活对大多数人大概都有困难,但陪伴不必限于丈夫和孩子,宠物和朋友一样是陪伴。


如果一定要单独讨论“身为女人的幸福”,那应该是“生在一个性别平等的世界”,可以不被苛责,自由地做任何选择吧。



她不必被催婚,不必因选择单身被冠以“恨嫁”、“剩女”的污名,不必因生育遭受不公的职场歧视,不必被要求平衡工作与家庭,不必洒脱离婚却被人指指点点,不必活在孤独终老的陈旧脚本中。


希望她所有的勇敢、美丽、自信、力量、叛逆、脆弱或者平凡,都被祝福、被支持,而不必困在“生而为女”中,或许这才是“女人的幸福”。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