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军开进西藏高原(3):史诗般的进军--入藏主力十八军从四川进军西藏

2017-11-23 陈永平 时史文化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关注《时史文化》即可。


以十八军为主力发起的昌都战役于1950年10月24日结束。活捉毒死格达活佛福特在内的英、印间谍特务4 名。


 昌都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的英国间谍福特


福特和两名印藉报务员一起被押到重庆,先关在西南军区政治部临时拘留所,后又关押在西南第一看守所。


司法部门对其罪行进行了宣判,根据我国政府有关法律条文,福特于1955年被驱逐出境

 

昌都战役以战促和。1951年5月23日,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十八军进藏誓师大会


5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向西藏进军的训令。

 

遵照训令,入藏的解放军部队,分由西康(有的部队从昌都地区)、青海、云南(先头分队已在昌都以南的门工)、新疆(南疆于田地区)四路向西藏向心进军。


这是一次远离后方补给基地一至二千公里、在当时为山川阻隔的青藏高原条件下、在中国八分之一的土地上十分壮观的和平大进军




十八军进藏部队


西康(昌都)一路是进军的主力,由中共西藏工委书记、18军军长张国华、西藏工委副书记、18军政治委员谭冠三率领军直属部队、工委机关和人藏地方干部、52师(欠156团)7800余人组成。


当时18军全军前后方部队共计60000余人,其余部队展开于川、康一线,负责运输、修路、修飞机场等支援工作,可以说是一人进藏五人支援。


十八军修路部队 


1951年7月25日,由王其梅副政委率领的18军进藏先遣支队离开昌都向拉萨进军。起义的阿沛总管等同先遣队一同返回拉萨。



阿沛·阿旺晋美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中态度积极,对签订“十七条协议 ”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这次陪同十八军先遣队一道进藏,身穿内地少见的藏族官员服装,阿沛夫人穿着华丽的贵族妇女藏装,带有一些随从人员和一支满载物资的骡帮,一行大约有二、三十人。


阿沛·阿旺晋美及夫人


从昌都出发以后,阿沛及其夫人领着骡帮一行,每天总是提前十多分钟动身走在面,然后部队才出发前进。每天晚上部队在哪里宿营,也都是他们在前面选好合适的地方。为进藏部队当好向导。

 

部队经过边坝、嘉黎、太昭,翻越海拔6300米的大雪山,在通过荒凉的“穷八站” 时,一连几天见不到一个村庄一户人家,自带的大米早已吃完,山上连柴禾也很难找到,有时只好用冷水抓糌粑, 或者吃一些代食粉充饥。


 十八军进藏先遣队进行在康巴草原


日复一日的艰苦跋涉,使人的身体疲劳到极点。在爬山时,有的士兵实在累得不行,便想拉一下驮东西的马的尾巴,当时纪律很严,是不准拉马尾巴的,拉了马尾巴的第二天得在班上作检讨。


 十八军先遣队翻越雪山


当时,先遣队的一个分队订的行军计划其中一条内容就是:“ 鞍子一定要备好,不让小青马搭背,爬山时不拉马尾巴 。” 这匹小青马从昌都出发时,就为这个小分队驮东西,与士兵们建立起了已战友般的感情。


后来,小青马的体力越来越差了。在翻越5000多米的鲁公山时,人像走梅花桩似的在乱石中穿行,牲口就更难走了。快到山顶时,小青马喘着气越走越慢,到了一个陡坡处便站在那里再也不往前走了。起初,战士们还用缰绳赶它,后来看到它嘴里吐着白沫,两眼直愣愣地看着站在跟前的战士们,像是哀求和要流泪似的,战士们都不忍心再赶它了。


十八军进藏部队翻越山口


等了半个多小时,见它仍然一动不动,知道它实在不行了,只好依依不舍地留下了小青马,走出好远仍不时地回头看看它那可怜的样子……

 

先遣队战胜了缺氧、断粮等重重困难,于9月9日进抵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


 十八军翻越二郎山


上午十点半,部队从拉萨河边向城里进发,还没有入城时,路旁就挤满了许多市民,带着好奇的眼光,争相目睹解放军风采。当天,西藏地方政府在城外架设欢迎帐篷, 向王其梅等领导献了哈达。


 十八军先遣队进入拉萨城


据当年担任进城式旗手的张成治回忆:“部队在悠扬的军乐声中,从河坝林沿着八廓街直到布达拉宫前,一路上只见街道两旁到处挤满好奇的人群,有的还在楼上窗口或爬到林卡围墙顶上观看,其中有穿得花枝招展、打着洋伞的贵族妇女,有衣服褴褛蓬头垢面的藏族平民,有西装革履的外国人,也有披着袈裟的喇嘛们,还有好几百藏兵站在道旁欢迎我们,他们的装束和动作都是英国式的,所有这些,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新奇而古怪的印象,感到拉萨与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迥然不同,是一个既有着中世纪奴隶社会痕迹,又带有殖民地色彩的边疆古城。”

 

先遣队从四川盆地到雪域高原,30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历时一年半才最终走完,其间遭遇的困难险阻不言而喻。


据后来的统计,从四川雅安境内的二郎山开始,直到翻越有“入藏第一险”之称的边坝丹达山,十八军进藏时遭遇的大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就有40多座。


十八军进藏部队老照片


爬山、修路、雪崩、高原反应、“睡着了就醒不来”,就成了十八军老战士对当年进藏征程最深刻的记忆

 

8月28日,由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率领的18军领导机关离开昌都经丁青、沙丁、墨竹工卡向拉萨进发。


部队连续翻越了5000米以上的大山十多座,渡过澜沧江、怒江等无数急流冰河,战士们负重多者达100斤,在翻越海拔6000米的冷拉山时,山上积雪二尺多深,天气奇寒,严重缺氧,下山时,人、马、驮骡在冰雪陡坡上滑行两公里多,干部战士5人牺牲。


十八军进藏部队翻越雪山


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带领部队经过118天的艰难跋涉,于10月26日进入拉萨,并举行庄严的入城式。


 

十八军52师直属部队作为第二梯队,于1951年10月7日进驻太昭地区;155团进驻比如宗,该团一部又于1952年1月进驻山南喜马拉想到雅山区的隆子宗地区。

 

至此,十八军主力进藏部队全部部署完毕。


请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再点击关注,听老海军讲述更多的秘闻故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时史文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