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矛盾
怎样开发乡村旅游,比较吸引“浪”系90后?
蚂蜂窝在《"浪一代":90后旅行方式研究报告2017》显示,90后与其他代际群体在目的地偏好上呈现显著不同。比起大都市,90后年轻人更偏爱具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底蕴的旅行目的地。
可见,乡村旅游客群呈年轻化趋势,尚有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推进,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地提高,旅游多元化业态应运而生。日益增长的旅游群体中,选择“自主旅游”的人群越来越多。那么, "年轻人式"乡村旅游怎么开发?
在乡村旅游中,70后的庄主,80后、90后的主流游客,由于成长背景、生活场景、思维模式、爱好习惯、格局视野等不同,庄主"想给"的与游客"想要"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矛盾。
有媒体曾问一位对农村颇具情怀的庄主:如果在田园环境里,你是愿意喝一杯大碗茶,还是喝一杯咖啡?这位庄主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喝大碗茶。但是现实是,真正把"咖啡"和田园风光结合的庄园,要远比"大碗茶"和自然景色结合的项目,更受游客欢迎,生意更好。
一个例子
咱们谈谈这个得到世界互联网大会青睐,举行大佬们豪华饭局的地方——乌镇。
在打造乌镇之初,不少人都建议乌镇要围绕着"矛盾故里"这个文化符号来做。甚至还有人建议,项目的对外口号就叫做"矛盾故里·乌镇"。后经过统计,整个乌镇,包括东栅和西栅,最不受游客关注的"小景点",就是"矛盾故里"。原因是,年轻人不喜欢,外国人看不懂。
乌镇戏剧节是以乌镇为舞台,上演世界级精品剧目以及年轻戏剧人的原创作品,演出场所多元化且具专业性。和"主流乡村文化"格格不入的国际化歌剧话剧、木心美术馆、当代艺术展等倍受年轻人喜欢,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品牌和经济效益,还一举奠定了其"文化小镇"的格局和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符号。
一些观点
与时俱进才是文化传承的精髓
乡村旅游最常见的词汇诸如:继承传统文化、发扬民俗文化、保留乡村文化。对于现在追求精神享受的人们而言,传统文化的美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忽略时代的进步,不能背离现代的需求,只有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新的生命力。
历史文物+当红明星=圈粉无数
在乡村旅游中,文化打造最大的痛点和难点,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而是对现代消费的理解,以及如何让其嫁接。所以,对于乡村旅游和农庄而言,以与时俱进的实用需求为"纲",传统文化和民俗为"目",才能让传统中真正美好的东西得以传承。
不把70后的情怀强加给90后
不要把70后的情怀强加给90后:在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是否时尚好玩,将成为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的中国式休闲农业需要和90后思维接轨。
传统休闲农业的核心是"看、吃、玩",极力和城里生活做反差,围绕"土"做文章,如果说这对于80后这些对农村还有些印象的人群尚有吸引的话,那么90后则对此不屑一顾。
所以,"年轻人式"田园未来趋势应该是有文化的、创意的、好玩的、时尚的农业,还要有参与和体验感。
场景革命:互联网+时代
场景革命是村落开发的新模式:互联网+时代,面对80后、90后这样的个性化市场,村落的旅游开发需要有革命性的开发思路和突破式的开发路径。乡村开发要一改以往修旧如旧的风格,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偏好为基础,在遵循保护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风貌的基础上,修复为场景服务的建筑。
乡村旅游开发要区别于以往村落单一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更多考虑古村的经营者、居住者、管理者的需要,规划原住民与新居民的共荣发展。运用市场思维、互联网思维、国际化思维、创新思维、品质思维贯穿乡村旅游开发策划始终,前瞻性的看到市场结构的变化,抓住80后、90后市场,构建一年四季的节事活动,吸引80后、90后这一批乡村创客进入,带动人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智慧旅游。例如:浙江义乌的廿玖间里、山东沂南县朱家林,都是吸引年轻人进驻,打造的乡村旅游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自中农国维,由旅开网编辑整理,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旅开网平台处理。
火热预订《全域旅游孵化器》。绿维新书《全域旅游孵化器》开启预售!
二维码抢购:
精彩推荐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昆召开 绿维文旅受邀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