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门口的广发银行摊大事了!内外勾结 私刻公章 我们的钱还安全吗

2017-12-21 郭书邑 铑财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铑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导读:


广纳百川,发展无限。听到如此熟悉的广告语,相信吃瓜群众马上就能想到,这不是说我家门前的广发银行嘛。


可是这两天,广大银行的发展出了大问题,随着一张7.22亿元的大罚单,迎面砸来,前途似乎不在无限。


一起“侨兴债”违约案,牵扯出广发银行的120亿违规担保大案。员工内外勾结、私刻公章,将100亿用来掩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经营损失。惊呆了一干吃瓜大众,原来,表面光鲜的广发银行竟然拿我们老百姓的钱,在干这些勾当。


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为近几年罕见,从银监会的发言中,可以看出,银行大管家对广发的知法犯法已是愤怒之极,开出史上最大罚单也实在情理之中。


然而,一罚了之终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个广发,折射出整个银行业的内控乱象。监管体系如此薄弱?整个银行业的风险事件为何不断发生? 金融无小事,管好老百姓的钱,更马虎不得。




作者:郭书邑

编辑:齐霁



12月8日,银监会发布公告称,已于11月21日向广发银行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法查处了广发银行惠州分行违规担保案件。


自此,持续一年之久,涉案金额巨大,牵涉机构众多的“侨兴债”违约案尘埃落定。


为此,银监会开出史上最大罚单:对广发银行总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没合计7.22亿元。这一金额已超过今年前10月银监会系统对金融机构罚没的6.67亿元总和。


此外,10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禁入、警告和罚款等措施,6名涉案员工已被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浙商财险作为“侨兴债”案件的另一责任方,去年下半年,其董事长、总经理及相关业务负责人进行了调整。



“侨兴债”只是冰山一角


未曾想,这起被银监会称为“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为近几年罕见”的案件,起因于一年前一起普通的违约事件。


2016年12月20日,广东惠州侨兴集团下属的2家公司在“招财宝”平台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到期无法兑付,该私募债由浙商财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但该公司称广发银行惠州分行为其出具了兜底保函。之后,广发银行与浙商财险掀起真假保函之争亦不足为奇。


随着之后事态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侨兴债”只是冰山一角。继浙商财险之后,先后有10多家金融机构携兜底保函等协议,向广发银行询问并主张债权,由此引发了包括侨兴集团、粤股交、浙商财险、广发银行、招财宝在内的五方纠纷。


纸终究包不住火。这起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员工与侨兴集团人员内外勾结、私刻公章、违规担保案件浮出水面,涉案金额约120亿元,其中有约100亿元,用于掩盖银行业金融机构巨额不良资产和经营损失。


46 31899 46 14939 0 0 3048 0 0:00:10 0:00:04 0:00:06 3048 46 31899 46 14939 0 0 2531 0 0:00:12 0:00:05 0:00:07 2913>

图片来源于阿尔法工厂


监管BUG?NO!NO!NO!


广发银行年报显示,2014年到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20.37亿元、90.64亿元、95.04亿元,此次罚款金额相当于广发银行一个月的净利润。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冒着巨额损失提供违规担保,广发银行的监管体系为何如此薄弱?


表面上看,是银行监管存在漏洞,其实问题核心在内控管理上。


案发时,广发银行治理薄弱,已经百孔千疮。银监会公告指出,广发银行存在五大方面的问题


内控混乱。对分支机构的“多头管理”“管理真空”,比比皆是。


知法犯法。对于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设定红线的同业、理财等方面的监管禁令,涉案机构置若罔闻,违规“兜底”,承诺保本保收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严重扰乱同业市场秩序,严重破坏金融生态。


害群之马。此次涉案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违法套取其他金融同业的信用,为已出现严重风险的企业巨额融资,掩盖风险状况,致使风险扩大,并在一部分同业机构之间传染,资金面临损失,削弱了这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团体作案。银行内部员工法纪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薄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形成跨部门作案小团体。


管理短板。经营理念偏差,考核激励不审慎,过分注重业绩和排名,对员工行为疏于管理。


内控管理的失效,同广发银行不断下行的业务有着密切的联系。2016年广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75%,两项指标同比分别下滑了0.89、0.27个百分点,已经迫近监管层2018年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红线。


同时,有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广发银行营业收入增长236.3亿元,而净利润却减少7.15亿元。针对如此反常规的净利润下跌,业内人士表示,可能与日益暴增的资产减值损失有关。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表明银行的不良贷款等资产恶化加剧,一定程度上也从侧面反映了银行的公司治理、内控有待规范。


如果说这7.22亿罚款是广发银行内控的显性成本,那么这一事件带来的隐性成本更大。


作为仅剩的3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广发银行近年来积极谋取在A股和港股上市。此次的行政处罚,为广发银行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整改结束之前,广发要想重启上市计划将举步维艰,这必然对其外源融资能力造成巨大打击,对于业务的发展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如此巨大的代价,希望能换来广发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壮士断腕,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铁腕治理  监管凛冬已至


据金融时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银监会和各地银监局网站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2017年银监系统共披露2531张罚单,包括银监会29张、银监局697张、银监分局1805张。两千多张罚单,罚的银行业的违规企业,治的是银行业的违规乱象,彰显的是监管层强监管的决心。


银监会之所以如此大力整顿银行业,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在整个金融行业中举足轻重。商业银行具有五个基本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调节经济,关乎民生、关乎国运,最后两个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违规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银行爆发的风险事件不断。比如,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发生30亿元的风险事件、河南农行14亿“萝卜章”事件……其背后暴露出一些银行在内控、业务经营、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乱象,如此看来,违规经营并不是单个银行的行为,而是当前银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侨兴债”案件为市场敲响警钟。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此前透露,金融风险尚处在易发高发期,接下来,银行业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对违规违法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也会加大。




此文为铑财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长按扫码关注铑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