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汉语:疑问代词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奚”“曷”“胡” “恶”“焉”等。它们的用法不外乎两种。

1 代人的疑问代词

在文言文中,代人的疑问代词往往用“谁”、“孰”来表示。例如:


①陛下虽贤,谁与领此?(贾谊:《治安策》)

陛下虽然贤明,(可是)谁敢参与理会这些事呢?


②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说:“谁替您出的这个主意?”


③吾与城北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较,谁长得漂亮?


④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谁”与“孰”两字的用法相同,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疑问句中,如果疑问代词“谁”和“孰”作宾语,可以提到动词的前面去。如:“吾谁欺?”(《论语·子罕》)中,“谁”是“欺”的宾语,倒装在动词“欺”之前,把“吾欺谁”变成“吾谁欺”了。不过,“孰”字作主语的情况比较多,也应该注意到。

2 代事物的疑问代词

文言文中,代物的疑问代词往往用“何” “曷”“安”“奚”“恶”“胡”“孰”等表示。


“何”、“曷”

这两个代词不能代人,一般代事物的情况多,代处所的情况少。在句子中作宾语时译作“什么”、“哪里”;作状语时译作“为什么”、“怎么”;作定语时,译作“什么”;作谓语时,译作“为什么”。例如:


①王曰:“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坐?”曰:“坐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楚王说:“(绑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说:“(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东西的罪。”


②轸不之楚,归乎?(《史记·张仪陈轸列传》)

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


③然而天下少安,也?(贾谊:《治安策》)

然而天下稍微安定些,是什么(原因)呢?


例①中的两个疑问代词“何”,分别用在动词“为”和“坐”的前面,作前置的宾语,两个“何”都代事物,译作“什么”。例②中的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归”的宾语,代处所。例③中的“何”作谓语,可译作“是什么原因”,或“为什么”。


谓乎威强乎汤武?(《荀子·强国》)

为什么说(秦国的)威势比汤武还要强呢?


⑤天不降威?(《尚书·西伯戡黎》)

上天为什么不降威?


例④中的疑问代词“曷”用在动词“谓”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例⑤中的“曷”用在动词“降”之前作状语,也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曷”用起来与“何”相同。


⑥肉食者谋之,又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吃肉的人(指有权势者)商量这件事,(你)又为什么参与这件事呢?


⑦如知其非义,斯速巳矣,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如果知道偷鸡是不义的事情,就该快快停止了,为什么要等到来年(才停止)呢?


上述两例中的“何”字,分别用在动词“间”和“待”之前作状语。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


⑧臣力之有?(《韩非子·难二》)

我有什么力量?


这个“何”用在名词“力”的前面作定语,在这里代事物,可译为“什么”。


古之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效法哪个古代?遵循什么礼?


这句中的两个疑问代词“何”,分别放在名词“古”和“礼”之前作定语,根据上下文意可译作“哪个”和“什么”。

“胡”

疑问代词“胡”一般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怎么”,倒装在介词前作宾语可译作“什么”。例如:


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汉书·贾谊传》)

为什么不对淮南王、济北王实行仁义宽厚呢?是形势不允许啊。


②子墨子曰:“然,不已乎?”(《墨子·公输》)

墨子说:“既然这样,怎么不停止呢?”


例①中的疑问代词“胡”用在动词“用”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例②中的“胡”用在动词“已(停止)”的前面,作状语,可译作“怎么”。


③嗟尔远道之人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唉!你们这些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呢?


“胡”倒装在介词“为”的前面,作宾语(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也可以提前)。

“安”

疑问代词“安”在文言文中多半用来代处所,也有代事物的情况,在句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定语。例如:


①君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怎么与项伯有老交情?


②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能以有其民哉?(晁错:《论贵粟疏》)

肚子饿了得不到饭吃,身上冷了没有穿的,虽然是慈母也不能保护他的儿子,君主又怎么能凭这个(饥寒)获得百姓的拥护呢?


这两句中的疑问代词“安”,分别放在动词“有”和动词性词组“能……有”的前面作状语,可译作“怎么”。


③沛公在?(《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在哪里


④皮之不存,毛将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皮肤不存在了,(皮上的)毛将长在什么地方?


例③④中的疑问代词“安”,分别倒装在动词“在”和“傅”的前面,作宾语。可译作“哪里”或“什么地方”,“安”代处所。

“奚”

疑问代词“奚”,一般代事物或处所,在句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宾语。作状语时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例如:


待不欺之士?(《韩非子·五蠹》)

怎么能等待不欺骗主人的人呢?


②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君最厚爱,遽不乱?(同上)

父母对子女都表现出亲爱来,可未必能把他们管理好;君主对人民纵然爱得深厚,又怎么就(保证)不乱呢?


这两句中的疑问代词“奚”,分别放在动词“待”和形容词“乱”之前作状语,都可译为“怎么”。


“奚”作宾语,可以倒装在动词前面。可译作“什么”、“哪里”。例如:


①问臧事,则挟䇲读书;问谷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问臧干什么了,(臧)挟着书本读书了;问谷干什么了,(谷)博赌玩耍去了。


②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先?(《论语·子路》)

卫国君主等着您去处理政事,您准备先干什么


例①中的“奚”倒装在“事”的前面作宾语,可译作“什么”。例②中的“奚”倒装在动词“先(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之前,作宾语,也可译作“什么”。

“恶”

疑问代词“恶(wū)”作状语时与“何”字的用法相同,可译为“怎么”或“为什么”。例如:


①先生又能使秦王烹醢梁王?(《史记·鲁仲连传》)

您又怎么能使秦王烹醢梁王呢?


②文学曰:“……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用费哉?”(《盐铁论·本议》)

文学(儒生)说:“……贤明的君主实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怎么用得着军费呢?”


上述两例中的疑问代词“恶”,分别用在动词性词组“能使”和“用”之前作状语,可译为“怎么”或“为什么”。“恶”在这两句中都代事物。


③居在?仁是也;路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

居住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仁便是;行走的路在什么地方?义便是。


这句中的两个“恶”分别用在两个动词“在”的前面,作宾语(倒置在动词之前),代处所,可以译为“什么地方”或“哪里”。

 相关阅读 

古代汉语:否定副词

古代汉语:谦敬副词

古代汉语:时间副词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古代汉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